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仙侠玄幻 > 我和我的九个未婚夫 > 第14章 险象环生

第14章 险象环生

孟春之时,千云之岭,白皑皑的医鹿山从漫长寂寥的冬季苏醒过来。也到了我该离开柳砚清,下山寻找九个男人的时候了。

离别的画面比我想的要冷清。没有鞭炮起舞锣鼓喧天,没有感人肺腑潸然泪下的一番宣讲。静悄悄的山门,柳砚清独自一人目送我,甚至两手空空,连离别的礼物都没有。

我怀疑自己不是下山游历而是出门买菜,都没个人来送我吗!清雨和如雪呢!说好会来送我的喂!

柳砚清倒神态自若,平静地与我并肩而立。

“我,走了?”

不确定地问了句,我又难以置信地越过柳砚清的肩头望了望上山的路,空无一人。

柳砚清平静地站在一边说道:“别望了,是我不许他们来的。”

“为啥!”

我一时情急,没控制好语调又失了态,赶忙道歉。柳砚清早有预判一般,毫无波澜。

“免得你心气浮躁。”

柳砚清徐徐走到我面前,眸光里难得多了几分温柔,不像重生之初那般冷冽。指尖捻去我发顶的一片绿叶,轻抚我的耳垂,问道:“你怨我吗?”

“做徒弟的哪儿敢怨师傅。”我抿唇打趣,戳了戳他平静的脸,“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不怨你。”

“之前冷言相对也不怨了?”

“那个还是要怨的,现在还生气呢。”

沉默许久。柳砚清露出一抹宠溺的笑,抬手整理我的衣裳道:“安心上路,记住,沉心静气。”

他的目光又落在我的手腕上,翻转掌心露出另一块同生玉石,说:“对着手链呼喊我,我会听见。”

我郑重点头说:“嗯,我记住了。”

“替人诊病虽还不到火候,但药草方面姑且过关,生活方面应该不成问题。但也别忘了多看书,巩固功课。”

我笑着拍了拍挂在肩膀上的包袱,说:“放心吧,书都背上的,师尊亲笔版本。”

似乎欣慰我能有学成出师之日,他看向我后背的行李时,我仿佛看到他唇畔一抹似有若无的笑容。

“人心难测,万事小心。”

我下意识地点头回答,没注意柳砚清已经俯身将我拥进怀里,低头靠在我的肩膀上。柳砚清沉默了一会,似乎在想还有什么话要同我交代。良久,也没道出。

“总之,有事,我会来。”

我笑着回拥住他,敛着笑问:“多远都来吗?”

环住我的手臂紧了些,像告诉我,无论多远,哪怕天涯海角碧落黄泉,他总会抵达我身边。

顺着山门前的台阶一路朝下,便能离开医鹿山。

不知走了多久,我忽然想回头看看柳砚清是否还在原地望着我,回头看了过去。一片平静的春风中,相隔数百步的两个人只剩下视线接触后的长久对视。

我的心微微地跳了一下,眼眶酸涩,抓紧包袱的指尖逐渐收紧。

不能回去,决不能冲回去,不要再想他,不能回头……我心知这是此番下山历练的第一关。

或许是因为太多思念,我还是再走出不久后再次回头。

茂密的树林掩去了来时的路,石阶消失,山门早已没了踪迹。

医鹿山消失了。柳砚清也消失了。

我竟然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庆幸自己不会再看到柳砚清,而冒出返回的冲动。

忽然风起云涌,不远处传来细微的衣袂翻动声,我循声望去,看见朦胧的树影下立着清隽仙人的身姿。

他不缓不急地大步流星走向我,脚下的步伐沉稳有力。什么都不用说,思念至极的人紧紧拥住彼此。所有的不安,仿佛在触碰到柳砚清的瞬间荡然无存。

****

医鹿山脚下的镇子名叫鹿镇。出了鹿镇,我计划先往京都的方向走。鹿镇到京都有一条官道,是连接东西往来的重要商道,途径的州府也都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驿站,沿着这条路走再合适不过。

“走走停停,饿了就吃,累了就找家客栈休息。吃喝玩乐和找男人两不误,神器觉得如何?我的计划堪称完美,对不对?”

我将计划说给发间的神器听,它不作声,也只能当它是默认了。

严格按照我缜密的计划,走了一个月、两个月……走得花都开好了。

我为什么不去驿站找找去京都的车呢?兜里不是有钱吗?活生生走了两个月的我真想给自己一耳光。

商道旁每隔几里路便能碰见卖茶的铺子,晌午刚过,趁此歇歇脚。回暖之际,商道上来往的马车绵延不断,茶铺外停留的马车不一会儿功夫就占了留与停车的空地。茶铺里外全是人,幸好我到时还剩一张空桌子。招呼了老板,终于坐下歇歇脚。

“姑娘可否介意在下拼个桌?”

一位青衫书生模样的俊秀之人立于桌边,身上背着行囊,想必也是赶路之人。

我还没来得及咽下嘴里的茶,连连摆手说道:“不介意不介意,请。”

书生欠身致谢,在我对面的位置坐下,老板也恰逢其时送来我点的玉叶长春,不好意思地谄媚笑着说:“这会儿人多繁忙,公子和小姐多有担待。”

茶铺老板放下茶壶和两个茶盏后,转身招呼刚进门的一伙顾客。

对面的书生轻浅笑道:“想来老板忘了在下点的茶。”

“所以送来了两个茶盏。”我晃晃拿在手里的另一个茶盏说道,“先生不介意的话,可与我同饮。”

书生颔首拱手行礼,礼仪得当,“多谢姑娘。”

眼前的人不像是平凡的读书人,更像达官显贵家的公子。

两盏茶水下肚,医鹿山一路走来的疲惫尽数消失。书生也对茶水的清淡满意,不时点头回味。两人的行李堆放在桌旁,一大一小两个行囊。不愧是书生,包里满满塞的全是书。

书生主动同我搭讪问道:“姑娘可是要去什么地方?”

我咽下嘴里的茶,点头说:“嗯,云游四方嘛,走一步看一步。”

“好巧,在下也正在云游四国的途中。”

“四国?!除了赵国还有别的国家?”

“自然。往西北是东凉,西南方是大理国,北边有金辽国,隔海有绮丽国和琉球国。”

我扳起手指数,发出惊叹:“这也不止四国了啊。”

书生清朗笑道:“东凉与赵国边疆有战乱,不许去。”

“在打仗啊?我还是喜欢和平安定的生活。”

“等日后战争平息,在下挺想去见识一下东凉的风土。”

“很美吗?”

“大漠风光,与我们眼下的光景截然不同。”

听闻笙说起世界之外的世界,我也开始心痒痒的。

一来二往,还不知道其姓名。有缘千里来相会,他是我此次下山遇见的第一个人,何不交个朋友。伦理道德熏陶的书生不便问出这等话,只好我主动询问:“还不知先生姓名?”

“闻笙。”他浅浅一笑,拱手道,“是个云游四方的教书先生。”

和煦的春光打在他的身上,暖阳却似月光。他的笑容温和而疏离,我望着他,心中忽然涌起一阵熟悉的感觉,曾几何时,我是否也听人说过同样的话?

“闻笙……”

我低声重复着他的名字。

一瞬的错愕,险些打翻我手边的茶盏。溅出来的茶汤稍稍打湿胸前的衣襟,我慌忙伸手去拍打,却见闻笙从怀里摸出一方素白的手绢,轻轻递了过来。

“小心。”

我接过手绢,低声道了声谢,心头依旧被那股熟悉的感觉萦绕。我抬头看向他,试图从他的神情中找出一些端倪。

“教书先生?”

我转移话题,试图探出更多信息,勾起更多的回忆。

“正是。四海为家,教书育人,倒也自在。”

闻笙无论说什么,脸上的表情保持如初,偶尔望向远处,我以为是走了神,多少会露出破绽,才发现他是被路边过路的车马吸引。

世上真的有毫无破绽的人吗。

“对了!先生想必饱览群书,可否告诉我这首诗的出处?”

我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之前一觉醒来不知为何自己梦游写的两首诗的其中一首不知其名的递给闻笙。

闻笙接过手,读完纸上的字有一瞬迟疑。

清风起,午后的春光透过头顶交错的树叶缝隙打在他的身上。清秀略微苍白的脸上露出一抹柔和的笑,仿佛学堂里教书的先生正看着学生的作业……

这幅画面,我是否也在何处见过?破败的书堂,竹纹青衫的男子眉眼含笑看着我歪歪扭扭的字。此刻的他和好似过去的画面悄悄重叠在了一起。

闻笙抬眸再次看向我,我才回过神,收回紧盯着他的眼。

“这诗出自《诗经》,乃十五国风之一,名为——‘齐风’。”

齐风?也是风,该不会,和我的名字有关?几度熟悉的错愕,我莫非真和眼前的人曾有……一时间思绪混乱,手指摩挲着茶盏的杯沿陷入沉默,直到闻笙出言打断。

“还不知姑娘姓名?”

“嗷,我叫……叫我风好了。”

“风好?”

“风!”见失了态我轻咳掩饰,“叫我风,就好了。”

打趣我成功,闻笙勾起一抹如春日暖阳的笑,目光继而落在我头顶的发簪上,温柔缱绻的眼神在斑驳光影中仿佛印着星点光芒。

“风姑娘头上的发簪,一看做工精巧,可是出自哪位名匠之手?”

我抬手取下插在发髻的神器,自然地递给他。闻笙眼睛微微睁大,没敢接下。

“如此贵重之物,姑娘不怕我图谋不轨吗?”

“你会吗?”

听到这句真诚的反问,闻笙笑了笑。

“多谢姑娘信任。”

闻笙并没有细细端详发簪,接过去草草欣赏一圈后立刻还给我。

“今日与姑娘搭话,是因姑娘很像在下的一位故人。只是这位故人……去年秋日,不幸离世。”

“……诶?”

送到嘴边的茶盏又被我放回桌面,我定睛看向闻笙,不可置信地问道:“她……怎么死、离世的?”

“听闻她去西洲,想求起死回生之术。却在距离西洲孤岛一江之隔的荒野遭遇不测。后来的事,在下四国寻遍诸城,再也没打听到。”

随着闻笙不疾不徐的声音,他口中的故事在我脑海里逐渐描摹出雏形。那个前往西洲不得归的身影从眼前晃过,像是隔着数百里的距离,我静静地望着她。

我恍惚了一瞬——为什么这个故事,好熟悉?

“可这里是东边儿,先生又何故至此?”

“适闻医鹿山的仙者可救人重生,或许,她会在那里。”

说完这句话后,闻笙瞳中忽然布上一层阴影。

我急忙追问:“先生的那位故人,叫什么名字?”

闻笙闻言,放下手中的茶盏,指尖在桌上书写了两个字,眼中流露出微妙的笑意。

“她叫,齐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逆鳞

纯白恶魔

洄天

至尊瞳术师:绝世大小姐

前未婚夫他诈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