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家小吃摊是年代打卡点 > 第66章 第 66 章

第66章 第 66 章

蜂窝煤在灶膛里噼啪作响,林秋握着锅铲的手顿了顿。

案板上的南瓜被切成均匀的方块,水汽氤氲中,她看见陆母正坐在堂屋的竹椅上,给念念缝补书包 —— 那书包还是三年前用陆湛的旧军装改的,边角已经磨出了毛边,老人却用青布仔细地包着边,针脚密得像撒下的芝麻。线轴在老人膝间转着,她时不时抬头望向厨房,见林秋额头渗着汗,起身给她擦了擦汗,动作轻柔却让林秋心里一酸,这几年来,陆母总是这样默默操持着家里的一切,从不多言,却把她和念念照顾得妥妥帖帖,自己欠老人的实在太多了。

“奶奶,我来穿针!” 念念踮着脚抢过顶针,小小的手捏着线头往针眼里送。试了三次才穿进去,他举着针线雀跃地转圈,八岁的孩子已经长得比桌子高出一大截,脖颈挺得笔直,真像陆湛说的 “小白杨”。他去年刚上小学,书包里总背着本翻旧的《新华字典》,是基金会第一批受助物资里的,扉页上 “念念存” 三个字,写得比课堂作业还工整。每天放学,他都要把字典里新认识的字抄在小本子上,说是 “等妈妈回来教她认”。林秋望着儿子的身影,眼眶有些发热,自己陪在他身边的时间少得可怜,可他却这么懂事,一点也不抱怨。

林秋把南瓜粥盛进粗瓷碗时,发现碗柜里多了个新搪瓷缸。缸身印着 “好好学习”,底圈还沾着图书馆的墨水渍 —— 想起上周陆母说 “念念总往图书馆跑,管理员送了个缸子”。孩子正趴在小凳上写作业,铅笔头削得尖尖的,作业本旁摆着本《少年报》,上面用红笔圈着 “教育基金会” 的新闻。听见厨房动静,他赶紧把报纸折好压在字典下,却被林秋瞅见折痕处写着 “妈妈在这里”。林秋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原来自己在外面做的事,儿子一直都记在心里,还以此为傲。

“妈妈,你看我会炒鸡蛋了!” 念念举着个豁口的铁锅跑进来,锅底还沾着焦黑的蛋渣。陆母在旁笑着解释:“上周你去陕西,他非学着给我做饭,说‘妈妈不在家,我就是男子汉’。油溅到手上起了泡,也不让说,怕你担心。” 孩子的袖口沾着油渍,林秋伸手去揉他的头发,却摸到硬硬的发茬 —— 这才想起,已经三个月没给儿子剪头发了。一股愧疚涌上心头,自己这个妈妈当得太不称职了。念念却仰着头笑:“没关系,奶奶说像爸爸。”

念念放下筷子,从书包里掏出张奖状。“老师说我是‘学习标兵’,” 他把奖状推到林秋面前,眼睛亮闪闪的,“还问我妈妈是不是在做很厉害的事,我说‘是帮很多小朋友上学’。” 陆母往孩子碗里夹了块南瓜:“这孩子跟他爸一个样,昨天还说‘等我长大了,要帮妈妈管基金会’。” 说着从怀里摸出块叠得方方正正的手帕,里面包着几块水果糖,“这是念念得的奖品,说要留给你回来吃。” 林秋看着眼前的奖状和水果糖,心里暖暖的,有这样懂事的儿子和通情达理的老人支持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

林秋看着墙上陆湛的照片。丈夫每一次回家,都会抱着念念坐在门槛上,手指在孩子手心写 “责任” 两个字:“你妈妈做的事,就像给很多小树苗浇水,现在看着不起眼,将来能长成森林。” 当时念念似懂非懂,此刻却在给南瓜粥吹气时,说:“爸爸说的森林,是不是就像云南的竹林,陕西的槐树林?图书馆老师说,那些地方的小朋友都有新课本了。” 林秋点点头,眼眶湿润,陆湛,我们的儿子长大了,他懂我们做的事,你的付出和我的坚持都是有意义的。

陆湛,此刻在远方的密林里演习,望远镜里是蓝军战士突袭树下的红军战士,三秒的时间,人被放倒出局。想到儿子当初拜托自己给他带子弹壳说要给妈妈做个生日礼物,还不告诉自己要做什么,臭小子神神秘秘的。不过想到小秋大概会因为儿子的礼物开心,他还是照做,反正肯定比不上自己送的生日礼物。

这些年,林秋和陆湛长期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他一年回来一次,而她却去了外地,她在办公室里熬夜,他在山林里奔袭,两人之间的来往几乎全靠信纸。

初入教育部那几年,工作的琐碎成了信件里的常客。林秋每天要处理大量文件,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她在信里跟陆湛抱怨:“今天整理各地的教育报表,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有几个地方的数字总对不上,折腾了好久才弄清楚。不过想到这些报表关系着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又觉得干劲十足。” 陆湛在部队也有操不完的心,他在信里写道:“最近部队要进行拉练,路程远,任务重,但一想到你在为教育的事忙碌,我就觉得这点苦不算什么。对了,你胃不好,再忙也要按时吃饭,我给你寄了些养胃的干货。” 林秋收到干货后,立刻回信:“你寄的干货我收到了,炖了汤,味道特别好。同事们都羡慕我有个这么体贴的丈夫。” 信里还夹着一张她在办公室拍的照片,背景是堆满文件的书桌,她笑着说:“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虽然乱,但很有成就感。”

有次林秋负责分发新教材,忙到深夜才回家,信里满是疲惫:“今天清点教材数量,发现少了二十本,翻遍了仓库角落都没找到,最后才发现是记账的同志多写了个零。腿都站麻了,回家路上踩着月光,突然就想起你拉练时说的‘一步一步走,总能到’。” 陆湛的回信来得很快,字里带着心疼:“我们野营拉练时,炊事班丢了口铁锅,全班轮流背着个搪瓷缸做饭,现在想想倒成了趣事。你那二十本教材找到了就好,别往心里去,明天我让警卫员给你捎两包咖啡,熬夜时提神。”

工作渐稳后,信件里多了对未来的规划和对彼此的支持。林秋在教育部参与了不少重要项目,她跟陆湛讲工作中的进展:“我们最近在推进乡村教育普及计划,去了几个偏远的村子调研,那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让我特别感动,我一定要把这个计划做好。” 陆湛为她感到骄傲,回信说:“你做的事特别有意义,我在部队也会鼓励战士们多学习,等他们退伍了,也能为社会做贡献。上次你说需要一些关于乡村孩子生活状况的素材,我让战友们帮忙收集了一些,随信寄给你。” 秋收到素材后,如获至宝,她在回信里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你寄的素材太有用了,能让我们更了解孩子们的需求。等这个计划成功了,我第一个告诉你。”

基金会筹备期间,林秋的信里满是琐碎的难题:“今天跟工商部门对接,他们说基金账户的监管流程要重新报备,光表格就填了五张,陈静说我现在像个账房先生,算得比她还细。” 陆湛在信里给她支招:“我们部队查岗也有流程,但遇到紧急情况能灵活调整,你试试跟他们说‘先试点再完善’,就像我们‘边打仗边总结’。” 他还附了张样表:“你看这表,核心就三条,把基金监管的核心抓住,其他细节慢慢磨。”

那些信件里,藏着太多生活的印记。林秋会把自己做的南瓜干的配方写在信里,“按照这个方法做,甜而不腻,你让炊事班试试。” 陆湛则会在信里跟她讲部队里的小发明,“我们班有个战士,用废弃的弹壳做了个小灯,特别实用,等我学会了,做一个寄给你。” 有一次,林秋在信里说想他了,陆湛在回信里画了两个紧紧依偎的小人,旁边写着:“我也想你,等我休假,一定好好陪你。”

如今,信件已经装满三个大箱子,这些信见证了她和陆湛的爱情,也记录了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坚守与成长。每一封信,都是他们互相支持、彼此牵挂的证明,这份深情,早已超越了距离的阻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女主并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