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飞鸟成群,屋内锅里一顿快炒,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此起彼伏。
苏母仿佛是被香味吸引过来,她走进厨房,看着正在忙碌的苏月,指着锅里说道:“月月,你在做什么呀?怎么这么香?”
苏月回过头看到苏母已经起来,她乐呵呵的回道:“娘,你怎么回来了?我在做神仙料汁呢,待会儿我们的油炸豆腐配上这个料汁简直一绝。”
“哦,对了娘,家里还有油吗,我看橱柜里就只有这半瓶了。”苏月最后将葱段放入锅内进行最后的翻炒,小葱的清香味也在翻炒中肆意蔓延。
苏母脸色有些难为情,迟迟才开口,“咱家就还剩下这半瓶油了,正打算你爹这个月底领了月钱,我打算去集市买呢,昨日我做的手工卖的文钱换了粮食,就再没余钱买油了。”
“没事娘,今日的油应该是够了,你不用担心,我只是问问你,晚点儿我的豆腐卖钱了,我再去给你提超大一桶回来。”
苏母听完一脸震惊,开口回道:“什么?今日你要用完这半瓶油吗?这可是咱们一家一月的量啊!”
苏月笑了笑,将锅中做好的料汁盛了出来,倒入刚烧开的山泉水,神仙料汁就做好了。
她跟苏母解释道:“娘,油待会儿还有用处呢,我不会浪费的,你放心吧。”
随后她从厨房走出来,走到石磨处,苏月指着先前磨好的豆浆对苏母说道:“娘亲你看,这就是豆浆,待会儿可以做豆腐。”
苏月将磨好的豆浆用纱布过滤了一次,现在木桶里的豆浆是香甜可口。
“今天的第一道食材就要出炉了,你是第一位品尝者,兴不兴奋?”
她说着手上的活也没停下,她将豆浆提进厨房,但实在太重,苏母见她七扭八歪的,走到她身旁,帮着她一起提了进去。
苏月冲她一笑,“娘,你真好,待会儿奖励你多一碗。”
苏母被她的天真打败了,不免一笑。豆腐对于一般百姓可能是有些奢侈,但什么也比不了她的月月开心快乐重要。
因此苏母点点头,嘴里回她:“好,我期待。”
厨房有两个灶炉,她将两个都生好火,一边倒入四分之一的豆浆,一边将剩下的全部倒进去。
她把少的那一锅里面加入昨日的山泉水,接着放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均匀,最后盖上锅盖,小火持续烧着。
另外一锅的豆浆水,她将余下的山泉水按照比例烧开后倒进锅内,然后将自己配好的石膏粉兑好也一并倒进锅里。
锅底下的火持续生着,苏月趁着现在将表面的浮沫打去,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锅内的豆浆水慢慢凝结成豆花形状,她将豆花盛出来,倒入纱布中过滤豆渣,并将水份挤出来。
她将豆花放进昨日让苏父做的方形磨具中,磨具上面放了一层纱布,随后她继续把豆花的水分抖落了几次,最后把纱布盖在整理平整的豆花上,用大石头压在上面,一是为了挤出剩下水分,二是为了固定形状。
这边豆腐的工序差不多已经完成了,待会儿再翻一个面压半个时辰就做好了。
接着她拿起勺子尝了一下另一锅的豆浆,甜味合适,喝到嘴里清甜可口,最后还有一丝回甜。
苏月闻声后连忙将锅里的豆浆盛了一碗,小心翼翼的走出去,嘴里大声的喊着:“娘亲,快来尝一下我熬的豆浆,可好喝了。”
苏母回过头看着远处的苏月,她走向前,盯着她手里的碗,用手指了一下,说道:“这就是你说的豆浆?”
苏月点头:“是的,你快尝尝,温度正合适,口感特别好,保证你喜欢。”
她接过苏月手中的豆浆,将它送入口中。
“怎么样怎么样?味道是不是很不错?”苏月着急的询问,眼神满是期待。
苏母喝了一口,眼睛放光,活了大半辈子,唯独这豆浆她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今日有幸尝了一口,入喉甘甜,清爽可口,真乃是极品。
她在原地呆滞了好一会儿,最终缓缓竖起大拇指。
“耶,我就说我可以的。”苏月感受到苏母的满意,在原地又蹦又跳,开心极了。
苏母其实早就知道这个东西肯定好喝,刚才她都闻到一股香味,特别诱人。她欣慰的看着苏月,满眼都是欢喜,这孩子长大了。
苏月去厨房拿了一个水壶,将锅里的豆浆装进水壶里,小跑着来到苏母的身旁,“娘,这个可以待会儿让爹爹带上,这个凉了也好喝,可以想成是....冰豆浆。”
“哦对了,娘,你待会儿还可以吃到我做的油炸豆腐,你肯定也会喜欢的。”
苏母现在是一点儿都不怀疑她的手艺了,笑着点点头,接过她手中的水壶。
这时候苏父从房内出来,闻着一股香味,跟着味道寻来了厨房。
“孩儿娘,你今日做了什么,这么香?”
苏月将锅内的豆浆盛了三碗出来,把剩下的豆浆装进木桶里,用布包裹着,确保它保持热度。
“爹,娘,你们来尝尝我做的豆浆。”
苏月将豆浆摆在桌上,苏父苏母坐在木登上,也慢慢品尝起来。
两人喝了一口同样也是眼神放光,还来不及夸赞就一口气把剩下的豆浆喝完了。
“月月,你做得甜水真好喝。”苏父喝完傻愣愣的模样,还是不忘记夸赞一番。
苏月看着苏父,心里不是滋味,她觉得自己要多赚钱,然后请临州最好的大夫给苏父医治,他的痴病一定会看好的。
苏月眼含泪珠,将难过的情绪压了下来,声音有点沙哑,开口说道:“只要爹娘喜欢喝,我每天给你们做。”
她实在受不了这个场面,在现代生活她也不是矫情的人,父母也是在她小时候就出远门打工赚钱,给到她的关爱是少之又少,所以平时跟爸妈也不亲近,每到过年父母回来的时候,看似是一家团聚,但是她总是觉得很别扭,亲近的不自然,这属于后面大量的时间来做补偿,可是现在她到了这个她完全陌生的时代,她突然很想念她的爸妈。
苏月回到厨房,把压在磨具上的石头搬下来,揭开纱布,映入眼帘的就是白白嫩嫩的豆腐,香味随之扑鼻而来。
苏母因为平时会做些手工去市集买,苏父之前给她做了类似手推车,上面可以摆放要售卖的物品,下面是个小柜子,里面可以放东西,正好这次苏月可以用得着。
她将做好的豆腐切成小方块,将豆腐摆放在手推车左侧,随后把刚才包裹好的豆浆也放了上来。苏月将手推车下面的柜子打开,将要带的东西一一放了进去。
还好苏父当时做的这个手推车挺大,不然下面柜子里还不够装。因为苏月在里面放了待会儿所需用到的柴火以及一口锅,把刚才调好的半桶料汁和半瓶油也塞了进去,满满当当一车。
继而她打开柜子又检查一番,再看了一眼面上的豆腐和豆浆,确认都装好后才放下心来。
刚想出门的时候,苏骆的房间传来一阵声响。
苏月和父母对视一眼,神情忽地严肃起来,她放下手中的碗,起身小跑到苏骆的房间,刚到门口,就看见赵远已经醒了,正坐在床沿边,神色有些凝重。
苏月小心翼翼踏进房门,站在离他不远处的书桌前,她见赵远脸色不像昨日那般苍白,应该是毒下去了,接下来就慢慢修养一段时间自行恢复。
“果然是练武之人,居然隔天就醒了。”苏月小声嘀咕着。
赵远一脸不解的看着她。
苏月眉眼一弯,声音带笑:“你醒了?好点了吗?”
苏月见他还是不语,顿生疑惑,脑子里过了一百八十集的电视剧情,她终于继续开口道:“你怎么不说话?不能说话了?还是....完了,你是不是跟那些武林高手一样,受了重伤就失忆了?”
赵远眉头紧皱,脸上肌肉微微抖动一下,想解释什么,但又觉得这样未尝不可,毕竟围墙里面的那个家,他恐是很难再回去了。
“是吧,我是不是猜对了?”苏月情绪高涨,继续验证自己的猜测。
赵远无奈,眉眼微垂,点了点头。
苏月激动的拍着双手,脸上绽放着兴奋的余味,“原来电视剧里的失忆桥段真的没有骗人,居然是真的。”
他见苏月说着他听不懂的话,缓缓开口,声音很轻:“你是谁?”
“见外了是吧,你呢,前天晚上在后山受伤了,我刚好途经此处遇见了你,好心施救,不然你就醒不过来了。”苏月坐在木凳上,耐心的解释着,又继续开口道:“不过,你还记得你家在哪里吗?”
赵远坐直了身子,轻咳了一声,“不记得了,只记得自己名字叫赵远。”
“真的假的?”
苏月只是随口一接,其实内心并未怀疑。
赵远恐生出端倪,他点点头,眼神透露着试探,害怕她看出什么。
当然,他自然想多了,苏月压根没想这么多。
正在此时,苏母和苏父也进来了,他俩站在苏月的身旁,看着赵远坐在床沿,气色好了不少,苏母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她一脸温和,笑着开口:“醒来后,可有什么不适之处。”
“应该是没有的,不过我看他伤口可能还得在愈合一段时间,毕竟那么深的口子。”苏月抢着回答,思索了一番继续回道:“不过娘亲,这家伙好像记不得事情了,只记得自己名字叫赵远,其他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怎么联系他家人啊。”
苏母听到这里,鼻子一酸,用手绢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水,她心疼的看着赵远,说道:“孩子你受苦了。”
赵远礼貌得回应了一个微笑,准确来说是假笑。
“这可怎么办,不过....他的宝石确实是个稀罕物件,昨日在当铺换了好些银钱呢,足足有五十两,要不把钱给他,这些钱他自己也够生活一段时间了。”
苏月回过头跟苏母商量着,压根没管一旁的赵远。
苏母和苏月低头思索着。
“没事,我不要银钱,这些银钱就当你们救我的报答,我也不记得任何事情,自己又身受重伤,想必家人也很难幸免,现如今无依无靠,你们就当行行好,收留我行吗?”
赵远一脸真诚,可谓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他见三人呆滞在原地,迟迟没有开口,恐生变故,故意压低了声音,似乎有些哽咽:“我会一些拳脚功夫,有力气,可以帮你们....”
“我看可以。”苏月打断他的话。
“我也觉得可行。”苏母附言。
赵远:诶?怎么跟想象中的不一样,这么简单?看来还是自己面相单纯喜人。
此时苏月挽着苏母的手臂走出房屋,苏父跟在后面,两人嘴里叨念着:“是吧,刚好你爹待的那个铁铺要新人,他年轻力壮肯定可以,到时候学徒费还可以少给一些。”
“我想也是,爹爹每日那么辛苦,铁铺招不到人,正好他可以顶上,再加上我之后也要做一些食物,少不了搬运东西,他靠谱。”苏月和苏母边走边合计。
赵远在屋内听到苏月继续补充了一句:“确实蛮可怜的,不过长得倒是好看。”
敢情是把自己当成了苦力工啊,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有个正当理由留下了,之后也不会平白无故被赶走了。
其实苏月和苏母还有另外的意思,她俩担心他刚醒,现如今失忆又受伤,家人估计也遇难了,倘若此时只是可怜的收留他,估计也会伤了他自尊,所以就用这个方式当他宽慰一些。
可是她们不知道的是,赵远就是故意留下来的,嘴里没有一句实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