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却又真切存在的。它像一股温和的水流,持续冲刷着她们关系中原有的淤堵与伤痕。
尚小花开始有意识地挑战那个"必须自己扛"的内在模式。当她再次因为一个棘手的项目感到焦虑时,她没有像过去那样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彻夜不眠地硬撑,而是在一个周末的清晨,抱着枕头蹭到正在看书的余茵身边,把头靠在她肩上。
"余茵,"她的声音闷闷的,"我有点害怕搞砸下周的报告。"
余茵从书页中抬起头,没有立刻给出解决方案,而是放下书,轻轻揽住她:"听起来这个项目对你压力很大。愿意具体跟我说说,卡在哪里了吗?"
这种不带评判的倾听和接纳,让尚小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她开始倾诉她的顾虑和难点,余茵则时而提问,时而分享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处理思路。她们没有得出一个完美的方案,但那种"我们在一起面对"的感觉,极大地缓解了尚小花的孤立无援感。最终,那个报告她完成得很好,而她知道,这份成功的背后,有余茵分担的那份重量。
余茵也在努力改变。她开始学习表达"需要",而不仅仅是"付出"。某个加班到很晚的雨夜,她开车回家,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疲惫。以往,她会默默消化这种情绪,但这次,她给尚小花发了条信息:"今天好累,有点想你。"
当她到家时,发现客厅亮着温暖的灯,尚小花已经为她放好了洗澡水,桌上还温着一碗清淡的鸡丝粥。没有过多的言语,但那个拥抱和这碗粥,比任何安慰都更让她感到被滋养。她意识到,适度地袒露脆弱,并不会让关系变得不平衡,反而能让连接更加深刻。
她们甚至开始尝试将咨询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与原生家庭的互动中。
尚小花鼓起勇气,第一次心平气和地拒绝了母亲试图干涉她职业规划的建议。"妈,谢谢您的关心,但我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我会为它负责。"电话那头,母亲显然愣了一下,习惯性地想反驳,但尚小花没有像以前那样要么激烈对抗要么沉默妥协,而是坚持了自己的边界,并适时转移了话题。挂断电话后,她长舒一口气,虽然手心还在冒汗,但内心却有一种奇异的、掌控自己人生的力量感在滋生。
余茵则在一个周末去看望母亲时,主动聊起了她和近况,语气平和而坚定。她没有再回避尚小花的存在,而是自然地把她纳入到自己的生活叙述里。"我和小花最近一起在学插花,她挑花的眼光很好。"母亲听着,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拉下脸,只是沉默地织着毛衣,过了一会儿才淡淡地说:"你自己觉得好就行。" 这看似平淡的回应,对余茵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她开始明白,坚守自己的选择,同时保持与母亲的联结,并非不可能。
然而,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就在她们以为一切都在向好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降临了。
余茵的母亲心脏病突发,被紧急送进了医院。接到电话时,余茵正在外地出差。她立刻订了最早的航班往回赶,在机场,她强作镇定的外壳终于出现了裂痕,手指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尚小花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处理各种手续,安抚惊慌失措的余茵母亲。当余茵风尘仆仆赶到医院时,看到的是尚小花正轻声细语地陪着母亲说话,手里还拿着温热的毛巾给母亲擦手。那一刻,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担忧、恐惧,以及一种被支撑着的巨大安慰。
接下来的几天是煎熬的。余茵母亲需要做一个有一定风险的手术。手术前夜,余茵守在病床边,彻夜未眠。尚小花没有劝她去休息,只是默默地陪在身边,适时地递上一杯热水,或者只是静静地握着她的手。
深夜的病房走廊寂静无声。余茵靠在尚小花的肩膀上,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脆弱:"小花,我很害怕。"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直白地承认恐惧。
"我知道,"尚小花轻轻拍着她的背,"我也怕。但我们会一起陪着阿姨,一起度过这一关。"
这一次,尚小花没有选择独自承受压力,也没有试图用虚假的乐观去安慰。她只是坦诚地承认恐惧,然后坚定地表达共同面对的决心。这种真实的陪伴,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力量。
手术很成功。当医生宣布"手术顺利"时,余茵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腿一软,差点站不住。尚小花立刻扶住她,两人在手术室外紧紧相拥,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余茵母亲醒来后,看着守在床前、眼窝深陷的女儿和尚小花,目光在她们交握的手上停留了片刻,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但那叹息里,似乎少了一些以往的尖锐和排斥。
经过这次生死考验,余茵和她母亲之间的关系,似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母亲不再刻意回避尚小花的存在,虽然依旧不算热络,但至少默许了她出现在她们的生活里。
在一个月色很好的晚上,余茵和尚小花手牵手在小区里散步。晚风轻柔,栀子花的香气若隐若现。
"小花,"余茵停下脚步,看着她,"谢谢你。谢谢你没有在我最混乱的时候离开,谢谢你陪我一起面对。"
尚小花摇摇头,眼中闪着温柔的光:"是我要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知道,即使我不够好,即使我有很多问题,也依然值得被爱,被坚定地选择。"
她们相视而笑,在月光下接了一个轻柔而绵长的吻。
她们知道,未来可能还会有风雨,她们的内心或许偶尔还会被过去的阴影所困扰。但她们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两个用错误方式爱着对方的笨拙恋人了。她们在专业的引导下,在彼此的努力和陪伴下,学会了如何更健康地相爱,如何构建一个既能容纳彼此脆弱,又能赋予彼此力量的"我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