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在大唐搞建设 > 第35章 金殿雄辩斥奸佞

第35章 金殿雄辩斥奸佞

第三十五章金殿雄辩斥奸佞

李林甫一党精心炮制的“通敌”密报,如同一条毒蛇,终于在常朝之上亮出了獠牙。那位负责弹劾的御史,手持看似确凿的“证据”,慷慨陈词,将李瑜早年与“身份不明胡商”的往来,描绘成里通外国、图谋不轨的铁证,言语恶毒,直指李瑜其心可诛。

“陛下!李瑜出身不明,骤登高位,其财源本就可疑!今查实其与塞外胡商勾结,此等行径,与边镇某些拥兵自重、暗通款曲之将何异?臣恳请陛下明察,将此獠下狱严审,以正朝纲!”御史的声音在金殿回荡,充满了肃杀之气。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许多官员面露惊疑,看向李瑜的目光充满了审视与恐惧。若此罪名坐实,不仅是罢官免职,更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端坐御座的玄宗皇帝,脸色也瞬间阴沉下来。他虽欣赏李瑜才干,但对“通敌”二字极为敏感,尤其是近年来边镇不稳,此类指控足以触动他最敏感的神经。他目光锐利地看向站在班列中的李瑜,沉声道:“李瑜,御史所劾,你有何话说?”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李瑜身上。太子李亨在御座之侧,袖中的手悄然握紧,眼中满是担忧。一些清流官员也为之捏了一把汗。

李瑜深吸一口气,越众而出,步伐沉稳,脸上并无半分惊慌。他先向玄宗恭敬一礼,然后转向那名弹劾的御史,目光平静如深潭,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镇定:

“陛下明鉴,诸位同僚共听。御史之言,看似有理,实则荒谬至极,乃构陷忠良之惯技!”

开篇便直斥其“荒谬”、“构陷”,气势上毫不示弱。

“其一,”李瑜条分缕析,“臣未入仕前,于西市谋生,与四方商贾往来,乃谋生之常情,何罪之有?莫非我大唐煌煌盛世,竟不容一介布衣与胡商做买卖乎?若依此论,则西市万千与胡商交易之唐商,岂非皆可扣上‘通敌’之帽?此逻辑若成立,则我大唐商路可绝,市舶可废矣!”

他首先将对方指控的“特殊行为”普遍化,指出其逻辑的荒唐,引动了许多与商贸有利益关联官员的共鸣。

“其二,”李瑜语气转厉,目光如炬逼视那御史,“御史言臣‘财源可疑’,更是无稽之谈!臣之初兴,源于助王记改良织物、与新罗商贾金志焕公平交易,此事西市人尽皆知,账目俱在,何来可疑?莫非凭实干、靠才智获利,在御史眼中,反成了罪过?难道定要如某些蠹虫般,贪墨国库、盘剥百姓,其财源方为‘正道’?” 此言暗讽贪官,引得不少人暗自点头。

“其三,也是最为可笑之处,”李瑜嘴角泛起一丝冷峭,“御史所指那‘身份不明胡商’,臣确有印象。彼时臣饥寒交迫于西市,此人曾赊欠臣些许笔墨,助臣暂渡难关,其后便不知所踪。仅凭此一面之缘,御史便能臆断其‘身份不明’,更能凭空推断其与‘塞外部落有牵连’,进而构陷臣‘通敌’?此等罗织之术,闻所未闻!敢问御史,你手中所谓‘证据’,除了捕风捉影、牵强附会之词,可有半分真凭实据?可有那胡商与塞外部落往来之书信?可有臣与之密谋之证言?”

他步步紧逼,言辞犀利,将那御史问得额头冒汗,哑口无言。

李瑜趁势转向玄宗,躬身奏道:“陛下!臣之忠心,天地可鉴!河南道救灾,臣披星戴月,抚慰灾民,惩治贪腐,所行所为,皆是为陛下分忧,为社稷尽责!若有二心,何须如此?此番构陷,无非是因臣触及某些蠹虫利益,或因臣不愿同流合污,故招致嫉恨!恳请陛下洞察秋毫,勿使忠臣寒心,勿令奸佞得意!”

他这番话,有理有据,有节有度,既驳斥了指控,又点明了被构陷的根源,更将自己置于忠臣被害的位置上,赢得了极大的同情。

玄宗皇帝听着李瑜的辩驳,脸色渐渐缓和。他本就是精明之主,之前一时被“通敌”二字所慑,此刻细想,也觉指控过于牵强。尤其是李瑜提及河南道救灾之功,更是让他想起了此子的能干与忠心。

“罢了。”玄宗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与不悦,“此事不必再议。李瑜忠心王事,朕自知之。日后若无确凿证据,不得再以风闻之事,构陷大臣!”

皇帝一锤定音,李林甫一党的这次精心布局,就此破产。那弹劾的御史面如死灰,悻悻退下。

李瑜再次躬身:“臣,谢陛下信任!”

金殿雄辩,李瑜以其过人的智慧、胆识和口才,成功化解了这场致命的危机。经此一役,他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加稳固,其“刚直善辩”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然而,他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李林甫一派已势同水火,未来的斗争必将更加激烈和残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寄长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