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在大唐搞建设 > 第36章 未雨绸缪固根基

第36章 未雨绸缪固根基

第三十六章未雨绸缪固根基

金殿风波虽暂告平息,但李瑜深知,李林甫及其党羽绝不会善罢甘休。暂时的退却,往往意味着更阴险的谋划在后面。他不能将安危完全寄托于皇帝的信任和太子的庇护上,必须加快步伐,建立更稳固的、属于自己的根基。

他的策略更加清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明处,他继续兢兢业业履行谏议大夫的职责,专注于那些不直接触动核心利益、却又关乎国计民生的具体事务,积累政声和人望;在暗处,则加速推进此前布下的暗棋,并开始构建更隐秘的防御与反击体系。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财政与信息这两个关键领域。

在财政方面,他通过王福,将之前分散的投资进行整合与优化,重点布局于粮食贸易、车马运输、情报搜集这三个领域。他授意王福,以商号的名义,在漕运节点、边境互市等地,悄然购置粮仓、组建可靠的运输车队,并招募一些背景干净、机敏可靠之人,以行商、伙计的身份作为掩护,负责收集各地的物价、物流、官员风评乃至边境异动等情报。这套体系,表面上是商业网络,实则是他了解真实国情、储备战略物资、并在必要时传递消息的隐秘渠道。

在信息方面,他充分利用谏议大夫审阅四方文书的机会,建立了一套更高效的信息筛选与分析流程。他将各类文书按地域、事务类型、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并制作了简单的索引和摘要,不仅能更快地发现潜在问题,也能更清晰地把握帝国各领域的运行态势和潜在风险。他甚至开始尝试用简单的符号,在私密笔记中记录某些重要官员的派系、立场、能力特点乃至可能的把柄,形成自己的人才与政敌档案。

同时,他更加注重联络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于那些之前留意到的“潜力股”,如司农寺的杜铭等人,他开始更积极地提供帮助,或在其遇到困难时暗中斡旋,或在其提出有益建议时予以公开支持,逐步将这些散落各处的清流干吏,凝聚成一股虽不显眼、却实实在在的力量。

对于太子集团,他也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咨询,而是开始主动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战略分析。他将自己通过商业网络和信息分析得到的一些关于边镇军备、地方财政、民情舆论的深层担忧,以更系统、更严谨的方式,通过李辅国等渠道传递给太子,帮助东宫更好地研判形势,未雨绸缪。

此外,李瑜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班底。他利用职权之便,举荐了一些确有才学、出身寒微的士子进入诸如弘文馆、集贤院等清贵但相对远离权力中心的部门,或者安排到一些实务岗位历练。他并不要求他们立刻效忠,而是先施以恩惠,观察其心性能力,为未来储备人才。

所有这些行动,都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李瑜没有大张旗鼓地结党,也没有与任何势力公开对抗,他只是默默地编织着一张属于自己的、坚韧而隐秘的网。这张网,由商业利益、信息渠道、人脉关系和未来潜力共同构成,虽不能让他立刻权倾朝野,却足以让他在风暴来袭时,拥有更多的缓冲空间、反击手段和生存资本。

他知道,与李林甫那样的庞然大物对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他需要耐心,需要智慧,更需要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未雨绸缪,固本培元,方能在未来那场注定到来的惊天巨变中,拥有左右命运的力量,而非随波逐流,任人宰割。他的目光,已经越过眼前的朝堂争斗,投向了那历史已知的、正在地平线上缓缓积聚的风暴云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寄长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