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一下,神清气爽。
小兰第二天立马精神百倍,第二天一早卖完果子,就和汪泉一同去了乡里,买电风扇,批发西瓜和冰棍去喽!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个速度!
她以前就见过卖冰棍的,都是放在一个箱子里,每天先去批发然后卖掉。夏天太热了,当天卖不掉肯定就会化了。俩人骑车到了乡里,主街道是一条很长的南北街,两侧多是商铺,像馒头房鞋店,卖衣服的,卖电器的,修牙的,理发的,各色店铺,应有尽有。乡里的小学和中学也在其中,俩学校紧挨着,位于街道南头。乡卫生院位于街道中间,喝农药来的就送这来,据说水平也就一般,小病还行,大病看不了。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严格来说,汪家村属于铃乐县长屯乡汪家村。现在除了合作社,乡里及一些人数较多的村里,早就有小卖铺。小卖铺的东西多数是从县上批发。集市上的商贩除了自家做的东西,许多货物也是在县上批发来的。
乡里还有冰棍厂,小兰此行的目的就是它。
冰棍厂虽然不大,但属于国营企业,质量有保证。她认识的一个大娘,常买小兰的豆腐,说自己女婿就在冰棍厂上班。到了夏季就有很多人去冰棍厂批发冰棍雪糕卖。
在大城市,个体户早就不是个新鲜事物了。只是小兰所在的县整体都经济不行,特别是长屯乡,本就距离县城远,还都是一片片白花花的盐碱地。人们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就挺知足了。没有闲钱也没有关系去倒腾其他的,大家伙就想着种地,供孩子上学。
孩子的学杂费书本费都要钱。为了省钱,人们也是想尽办法。上学要自己带桌子去,借!一家就给老大订新书,老二老三就用老大的。冬天教室里冻的要命,老师就让大家一块跺跺脚,暖和暖和。有的学生家里穷还自带馒头去,中午放教室炉子上烤一烤,咸菜都不带。吃个馒头就撑一下午。
即便是这样,小兰还是羡慕能上学的人,她一天教室都没去过呢。
她就想着一定多挣钱,以后让自家娃用自己的新桌子,每年都买新课本,衣服也不穿别人的。
小小的冰棍厂便宜量大,小兰看上了三种产品,最便宜的刨冰,就是糖精加水冻的成冰块。第二种是冰棍,不同颜色看起来花花绿绿的。第三种就是红豆沙和绿豆沙的冰棍。刨冰和冰棍5分钱,豆沙的是一毛。
还有两毛的产品,但那不叫冰棍,叫雪糕,看起来软软糯糯跟雪似的,吃起来冰冰凉凉。小兰觉得有点贵,没舍得买。至于五毛的雪糕,冰棍厂做的不多,像小兰这样来批发的都不会考虑。
小兰摸清楚价格后,心里有了底。俩人又去转悠寻找西瓜摊。
本地也种西瓜,特别是铃乐县北面有个大李乡,盛产各种瓜果。大李乡的土地多是沙土地,种出的西瓜个大还甜,地瓜的品质也好。梨园一片片的,到了梨花盛开的季节,远远看去一团团雪白。
但是大李乡距离长屯乡有一百里地,所以西瓜运到这卖贵了就卖不出去,卖便宜了就有点亏本。
街上几个店铺都卖瓜,看数量不太多,小兰猜想估计就是和她一样。她上前问了问,人家的确就是零售,数量不多也不对外批发。不过其中有个店主听说她想批发,直接说整个乡上的西瓜,凡是大李乡产的,都是他亲戚拉过来的。小兰如果想要瓜,他给联系。
店主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眼中精光闪烁“瓜熟了肯定是卖掉啊,留地里不就坏了嘛。”他还建议小兰多拉些人一起干,“西瓜就是夏天吃嘛,挣钱就挣这一阵。人多卖的就多,咱们多挣钱,乡亲们吃上瓜,一举两得。”
其实他和亲戚合伙买了车,专门跑运输,每拉一趟也不少挣钱。
店主还挺爱聊,“咱这就是太偏了,听说现在国营也不吃香了,改私人了,想挣钱啊,就要胆子大。妹子,你批发西瓜太对了,多买点,我绝对给你批发价,保证每个瓜都是好瓜!”
小兰:店主你还人怪好呢。
都说货比三家,这次她可是连续去了好几个地方,最后综合考虑距离,还是选在长屯乡,直接商定好了价格,还交了定金!傍晚时分,来人驮着一台电风扇回家了。
回家路上,小兰就和汪泉商量。“泉哥,你说咱多找几个人卖瓜咋样?”
小兰越想越觉得长屯乡卖西瓜得店主,他那些话还挺有道理。像郝红霞和葵花姐她们,也想挣钱。可她们一是没有本钱,二是家里走不开。三是害怕赔钱,不愿意折腾。情况和她们类似的人,肯定有很多。所以小兰完全可以把西瓜批发来,在其他村里设个代卖点,这样她就不用拉着瓜走街串巷。
汪泉觉得可行!
以前供销社不也这样嘛,在各个乡里设置供销点。现在她们卖瓜,也同样可以在其他村设置卖瓜点。
“兰妹,我觉得行。咱家设个点,就放门楼那,让咱爹看着,还不耽误他看场,摊麦子晒麦子。其他村,你想找谁?”
找谁?这种好事,肯定是找自家亲戚啊,并且是信得过的人。
小兰想了想,“我想着去金家,我二叔三叔,你也都见过,挺忠厚老实的。家里孩子多,负担挺重的。泉哥,你觉得还有谁呢?”
汪泉对金家二叔三叔都没意见,金家的人对小兰有一种愧疚。可能是因为自己未曾见过的岳母,听说她爽快侠气,为人厚道,金家很多人都记着她的好。还有一点就是,金家离汪家村够远,不存在自己人抢自己生意。
至于他这边的亲戚,汪泉很认真的扒拉扒拉,硬是一个也没找出来。他名义上的姐姐,就住在长屯乡街上,邻居家就开小卖铺卖,夏季卖瓜。他的亲生爹娘那边,都在一个村,实在没必要。
“没有哎。”
“没关系。我想着人太多也不好。咱就在金家和咱家设点卖西瓜,只要家里没活,我还是和以前一样,早晨卖果子,白天卖西瓜和冰棍。就这样,一会咱去金家商量下,问问他们愿意不。”
金家村!
听清楚小兰得来意,金二叔黝黑的脸上,此刻满是震惊,旁边的二婶赶紧扯了扯他的胳膊,“傻了不成?多好的事啊,小兰想着咱呢。”
二婶赶紧笑着对小兰说,“愿意,这么好的事,我们以前想也不敢想。”
主要是也没钱折腾啊,勉强凑出本钱,可赔了咋办!更不知道去哪里拉西瓜,批冰棍。一家子人都老实巴交,祖辈上也没出个做生意的,他们半辈子都在地里忙活,除了会种地还真的啥也不会,也不敢想。
小兰和他们商定好代卖如何分账,金家人也都听得懂。
晚饭后,小兰着小马扎,汪泉抱了俩西瓜。俩人直奔大槐树下。
“哇哇哇,有西瓜!”孩子们看到西瓜呼啦一下子就围上来。小兰赶紧招呼,“来来来,切西瓜啦!”
安葵花小声提醒“西瓜多贵啊,就你大方!”
杏和桑椹都是树上的,随便摘也不值钱。小兰就是年轻,咋还把自家的大西瓜搬出来了。
小兰笑笑,小声道,“姐,我可不是白请大家吃西瓜。”
一群小孩围着磨盘,眼睛亮晶晶得望着大西瓜,恨不得赶紧吃一口。大人当然也稀罕吃瓜,可就俩西瓜,还有一群孩子呢。
“叔,你切瓜给我们吃吗?”
“叔,你会切嘛?”
小孩子们七嘴八舌,担心汪泉不会切,或者切得不均匀。汪泉拍了拍几个娃的脑袋,“等下让叔给你们亮一手,都排好队啊,一个个拿。”
小孩子们挤挤攘攘排队,看着汪泉一刀下去将西瓜切成两半,西瓜汁顺着刀就流到磨盘上,两个半圆的西瓜,红艳艳的瓤都起沙了,黑黑的西瓜子水亮亮的。
“这瓜不错!”
“都起沙了,肯定甜!”
大人们也时刻关注,一看就是好瓜。
小孩们每个人都分了块西瓜,喜滋滋大口吃起来。汪泉又把剩下为数不多的西瓜,切成小块,大人们也每人能分一块。
看见大家吃的开心,
小兰站起来说:“从明天开始,我家也卖西瓜啦!想吃瓜就去我家买!西瓜是大李乡拉来的,当天从地里现摘得瓜!”
“用麦子换行不?”以前村里卖瓜的,大家都是用麦粒子去换西瓜。
“当然能!”小兰介绍,“可以用麦子换,也可以花钱买,不熟不甜包退!”
“从明天开始,我家还卖冰棍哦!”
“啊,冰棍!”
夏天能吃到冰棍,简直是每个小孩最开心的事。可惜他们村太小了,没有小卖铺。夏天想吃冰棍只能等卖冰棍的来。
小兰今天也摸清楚了价格,“当然是真的啦!有刨冰,冰棍,都五分钱一根。还有一毛钱一根的绿豆沙和红豆沙冰棍。”
“你们帮婶婶宣传宣传,婶婶还请你们吃西瓜!”
听到她这样说,有个小丫头猛地跑过来,“婶婶,那我叫同学来买,叫的人多,你能给我吃冰棍吗?”
小兰眼前一亮,看着小孩们亮晶晶充满期待的眼神,她大手一挥,“这样吧,只要你们帮婶子卖出一根冰棍,婶子就给你们记上,满十根就给刨冰或冰棍一个,满二十就免费给豆沙冰棍。好不好?”
到时候孩子们拿十根冰棍中间的小木棍或者刨冰袋子来换就行。
“嗷嗷嗷,好哎”小孩子们高兴。
相对于小孩们喜欢冰棍,大人肯定是更喜欢西瓜。大热天的,干完活吃个西瓜身心舒畅。而且西瓜根本不浪费,瓜瓤吃了解渴,瓜皮还能切切凉拌,或者炒盘菜。再或者扔了喂猪喂鸡鸭。西瓜子晒干攒攒炒炒吃,也能当个零嘴。
正式批发西瓜这一天,因为不用做豆腐,小兰比平时起的晚。
天边露出亮光,小兰才开始和面做剂子,汪泉起锅热油,俩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就油炸大果子的香味飘满院。今天要去拉西瓜,批发冰棍,就没做豆腐,只卖果子!
夏季夜短天长,别看此刻天光大亮,实际上也就五点多。小兰骑着自行车卖果子去啦!
从开始决定卖东西以来,小兰就对自己说,只要天上不下刀子,她就坚持每天都去村里卖货。也正是因为她几乎天天都去,豆腐做的好,人也实诚干净,其他村里的人都认她!都知道汪家那个卖豆腐的小媳妇,豆腐好吃,摊子干净,人也实诚!所以她卖粽子,人们也买账!冷不丁冒出个人卖粽子,大家还不买呢。
村里人或许没念多少书,可不傻啊,心里算的很清楚。汪家村卖豆腐的小媳妇天天来,大家也都认识,豆腐的确做的干净好吃,秤上也实在。再说要是吃她的东西出了问题,还能找她家里去,不怕她赖账。
小兰的油炸大果子也卖很好。果子个大金黄,还热乎乎的,闻起来香喷喷的。今日她还特意给自己做宣传,说以后她还卖西瓜和冰棍。
等果子卖完,小兰回到家就看到院子里多了俩人,金少文和金少武。
“你俩咋来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