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在克苏鲁世界盖公章 > 第5章 第一份超自然报告

第5章 第一份超自然报告

打印机吞吐纸张的嗡鸣刚歇,李常就伸手捻起了那几张还带着余温的纸页——边角泛着淡淡的热意,油墨香混着机器的金属味钻进鼻腔,是新鲜出炉的“成果”。

他取了枚银色订书钉,指尖捏着钉书机稳稳压下,“咔哒”一声,将这几页承载着荒诞经历的纸页装订得整整齐齐。

最后抚平页角的褶皱,才郑重地把报告搁在办公桌最显眼的角落,等着王胖子来归档。

做完这一切,他后背重重抵在办公椅的靠背上,椅座发出一声轻微的呻,吟。李常长舒出一口气,那股从太阳穴蔓延到后颈的酸胀感却丝毫未减,只觉得比当年蹲守三天三夜抓通缉犯、紧接着又熬过八小时高强度审讯还要累。

这疲惫压根不沾半点体力的边,纯粹是认知世界被生生掰碎再重拼的耗损。整整一个下午,他都在和“超管局官方报告模板”死磕

——要把“对着下水道念红头文件镇住邪祟”这种听起来能被老同事笑掉大牙的荒诞经历,塞进“事由、经过、处置结果、数据附证”这套严谨到刻板的框架里。

就像用圆规去画一团乱麻,又像逼着脱口秀演员用新闻联播的语气讲段子,每一个字都得在“事实荒诞”和“格式正经”之间走钢丝。

他甚至能清晰感觉到,自己过去三十年建立起来的“眼见为实、逻辑至上”的刑警思维,正被“超自然规则”这把新模具敲得粉碎,再一块块拼贴成陌生的模样。

“得嘞,让胖爷我瞅瞅!”王胖子的大脑袋突然从门框上探了进来,小眼睛扫过那本装订齐整的报告,立马露出个满意的笑,

“成啊李老弟,这格式比我第一次写的强十倍!字体端正,段落齐整,连落款日期都标得清清楚楚——回头我扫进系统里,纸质版直接归档,稳了!”

李常扯了扯嘴角,挤出个比哭还勉强的笑,没接话。

在他看来,这哪里是什么工作报告?

分明是份递到超管局的“投名状”,还是份亲手给过往认知判了刑的“背叛声明”

——毕竟谁能想到,前刑警的笔杆子,第一次为超自然事件“立传”,写的是自己对着下水道念文件的“光辉事迹”。

正出神间,办公室的门又被轻轻推开,林婉走了进来。

这次她手里没抱那个常年不离身的平板,而是捏着一份印着浅蓝色格纹的文件,质感像极了医院的体检报告,却比普通体检单多了几分冷硬的科技感。

“李同事,你的首次外勤后例行检测报告。”

她将文件递过来,语气依旧是那种实验室恒温箱似的平静,没有半分波澜。

“主要监测三项核心数据:SAN值波动情况、灵觉感应阈值变化,以及潜在精神烙印残留。”

李常连忙接过,指尖刚碰到纸页就先落在了最醒目的“SAN值”一栏上。上面的黑色字迹清晰分明:

“初始值:75(基线尚可)。”

“接触异常目标后即时值:68(轻度震荡)。”

“当前稳定值:71(恢复至正常区间)。”

下面还附着一长串密密麻麻的指标,什么脑波α波频率、肾上腺素峰值、皮质醇浓度,看得他眼花缭乱,跟当年看法医的尸检报告似的,只认识字,不明白具体门道。

“这个SAN值……70左右算正常?”他忍不住开口问。

毕竟以前在那些悬疑小说和游戏里刷到过这东西,印象里好像是数值越低越“牛”,越低越能扛住诡异事件的冲击。

“这是错误认知。”

林婉立刻开口纠正,语气里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较真,容不得半点偏差。

“在超管局的评估体系中,SAN值代表‘理性认知壁垒强度’与‘秩序适应性’的综合评分。数值过高,意味着思维模式僵化,会陷入‘非黑即白’的逻辑陷阱,难以接纳和适应超常现实;数值过低,则表明理性防线濒临崩溃,极易被混乱信息同化,严重时可能引发认知紊乱甚至精神异常。”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报告上的“71”,补充道:

“60至85区间,是外勤人员执行任务的理想数值。你的波动幅度属于正常应激反应范畴,恢复速度优于平均新人水平。”

李常盯着那个“71”,心里五味杂陈。合着自己这是被官方盖章认证了

“既不冥顽不灵,也没疯魔前兆”?说好听点是“合格外勤苗子”,说直白点不就是“刚刚好能接受荒诞,又不至于被荒诞带跑偏”的中间派?

他甚至能想象出报告背后的数据系统给自个儿贴的标签

——“潜力中等,稳定性良好,可培养”。

“另外,”

林婉的手指轻轻点在报告末尾的结论部分,那里印着一行加粗的字。

“检测数据显示,你对‘秩序性概念载体’(如公章、红头文件等官方认证物品)存在微弱亲和反应。推测后续执行任务时,你能更高效地借助这类物品,发挥‘规则约束’的力量。”

“嚯!”

王胖子在旁边听得眼睛都直了,凑过来拍了下李常的肩膀,羡慕得直咂嘴。

“可以啊李老弟!这天赋是自带的吧?胖爷我刚来的时候,抱着局里的公章摸了半个月,连个灵**动都没测出来,最后还被档案室老张骂我故意损坏公物呢!”

李常下意识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这双手以前握过手铐、拿过审讯笔,破过不少刑事案件,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因为对“公章”有亲和力而被人羡慕。

他甚至忍不住琢磨,下次出任务带份红头文件,是不是比带警棍还管用?

墙上的电子钟突然“嘀嗒”响了一声,指向下午六点整。

王胖子眼睛一亮,立马手脚麻利地收拾桌上的东西,文件夹往包里一塞,椅子腿在地面划出“吱呀”一声轻响。

“走了走了李老弟!”

他拽了拽李常的胳膊,语气理直气壮。

“准点下班也是超管局的规矩——报告交了,检测做了,今天这班算没白混,功德圆满!”

李常拿起那份薄薄的报告,指尖却觉得沉甸甸的,像揣了块烧红的炭。

他跟着王胖子走出办公室,楼道里依旧是那种常年照不进阳光的昏暗,墙壁上的瓷砖有些斑驳,脚步声传出去能听到淡淡的回声。

这里安静得过分,与外面街道上的车水马龙仿佛隔了两个世界——一个藏着荒诞与规则,一个载着烟火与寻常。

三楼走廊的尽头,立着一个半人高的金属箱,银灰色的箱体上用红漆喷着“文件接收”四个大字,边角有些磨损,却依旧透着不容置疑的严肃。

李常深吸一口气,将报告投了进去。“哐当”一声轻响,纸张撞击箱体的声音在安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像是一个仪式的收尾

——他的第一份超自然报告,就这样被这个冰冷的箱子吞没了。

走出那栋藏在老巷子里的陈旧小楼,傍晚的阳光瞬间涌了过来,带着几分温热的力道,让习惯了楼道昏暗的李常下意识眯起了眼睛。

下一秒,城市的喧嚣就毫无保留地扑进耳朵:

汽车的鸣笛声此起彼伏,小吃摊的吆喝声清亮诱人,行人的脚步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飘着烤串的焦香、奶茶的甜香,还有淡淡的汽车尾气味道。

李常站在巷口,一时有些恍惚。

下午那些对着下水道念文件、看SAN值报告、听“公章亲和力”的经历,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此刻在这人间烟火里,竟显得有些不真实。

可他心里清楚,那不是梦。

那份报告还躺在走廊尽头的金属箱里,林婉发来的检测数据存放在手机邮箱里,王胖子羡慕的语气还在耳边回响。

他下意识回头,看向那栋隐在寻常巷陌里的小楼——灰扑扑的墙面,老旧的窗户,和旁边的居民楼、小卖部挤在一起,毫不起眼,像个被遗忘的老者。

但此刻,这栋小楼在李常眼里,却变了模样。

它不再是一栋普通的老房子,而是一个巨大的、运转精密的特殊“工厂”的入口。

这个工厂不生产机器零件,不加工米面粮油,它加工的是那些常人无法理解的混乱与诡异,管理的是那些突破常识的恐怖与异常。

它用最严谨的报告格式、最权威的公章文件,将那些试图冲破秩序的超自然力量牢牢约束,为这个看似平静正常的世界,维系着一层脆弱却至关重要的屏障。

而他,李常,前刑侦支队的得力干将,现在的超管局新人,刚刚为这个“工厂”递交了第一份“生产记录”。

他抬手揉了揉有些发僵的脸颊,深吸一口混合着烟火气的空气,终于迈开脚步,融入了下班的人流里。

他穿着和往常一样的外套,背着普通的公文包,脸上带着几分工作后的疲惫,和身边那些匆匆赶路的上班族没什么两样。

只有李常自己知道,有些东西,从他在报告上落下最后一个句号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彻底不一样了。

过去的逻辑体系被打破,新的规则正在重建。

曾经的刑警身份成为过往,超管局的外勤任务即将开启。

前方的路,再也不是靠着指纹、证词和逻辑就能铺就的坦途,它藏着未知的诡异,裹着荒诞的规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扑朔迷离,难以预测。

但李常的脚步没有犹豫。

他抬头望了眼远处渐沉的夕阳,将那份复杂的心情压进心底,朝着人流深处走去。

毕竟,无论是刑警还是超管局外勤,他骨子里的那股“把事情弄明白、把秩序守好”的劲儿,从来没变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宁得岁岁吵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