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的极光像块巨大的绿绸,铺在雷克雅未克的夜空上。陈默坐在蓝湖温泉的岩石边,看着水下屏幕上滚动的代码——那是从陆明宇的AI系统里提取出的隐藏信息,一串看似无序的数字。
“这串数字对应着全球十七家银行的保险箱编号。”林夏递过来一杯热可可,“陆明宇把最核心的资产凭证,藏在了这些地方。”
陈默的指尖在水面划过,激起细小的涟漪:“但他留了后手。你看这组数字的间隔规律,符合斐波那契数列,最后指向的坐标,是斯瓦尔巴群岛的全球种子库。”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被称为“末日粮仓”,储存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子,安保级别堪比核武库。陆明宇把资产藏在那里,无异于把钥匙扔进火山。
“种子库的门禁系统用的是生物识别 物理密钥,”林夏调出资料,“物理密钥由挪威政府、全球粮农组织和北欧银行共同保管,想同时拿到三把钥匙,难如登天。”
“不需要拿到钥匙。”陈默关掉屏幕,“我要的不是资产,是藏在种子库里的另一样东西——‘幽灵’的档案。”
他查到,“幽灵”的真实身份是前特种部队成员,因一次任务被诬陷叛国,才隐姓埋名加入国际刑警。而证明他清白的证据,据说就存放在种子库的加密档案里,由陆明宇的商业对手保管——那人曾受过“幽灵”父亲的恩惠。
三天后,陈默以挪威某生物科技公司研究员的身份,申请进入种子库进行“作物基因研究”。审核过程比预想中更严格,负责安保的上校盯着他的简历,眼神锐利:“你在麻省理工的辅修专业是地质物理,为什么突然研究起作物基因?”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默递上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研究报告,报告里的图表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连资深农学家都挑不出错处——那是他用AI生成的“完美履历”。
上校沉默片刻,最终在通行证上盖了章:“记住,除了指定区域,擅闯任何地方,格杀勿论。”
种子库内部像个巨大的冰柜,零下18度的低温让呼出的气瞬间成霜。陈默推着装有“实验设备”的推车,按照地图找到编号为B-73的储藏柜——那是档案的存放处。
柜子的电子锁需要三重认证,他用特制的解码器破解前两重后,第三重突然弹出一个动态密码框,要求输入“幽灵”的真实姓名。
陈默愣住了。他只知道“幽灵”的代号,从未查过他的本名。
就在这时,耳机里传来林夏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我黑进了国际刑警的旧档案,找到了!他叫沈砚之,沉默的砚,之乎者也的之。”
输入姓名的瞬间,B-73号储藏柜“咔嗒”一声弹开。里面没有资产凭证,只有一个牛皮纸袋,装着几张泛黄的照片和一份军事法庭的判决书。
照片上,年轻的沈砚之穿着军装,和一个中年男人站在靶场边,两人笑得眉眼弯弯——那中年男人,赫然是当年负责“幽灵”叛国案的主审法官。
陈默拿起判决书,末尾有一行手写的批注:“证据伪造,证人被胁迫,此案存疑。”
原来,沈砚之的父亲早就发现了案件的疑点,却在试图翻案时“意外”身亡。陆明宇的对手把这些证据藏起来,是想等合适的时机,为沈家洗刷冤屈。
当陈默拿着纸袋走出种子库时,沈砚之正站在极光下等他。挪威的雪落在他肩头,像落了层霜。
“你早就知道档案在这里。”沈砚之的声音很轻,“你去冰岛,不是为了陆明宇的资产。”
“我只是觉得,”陈默把纸袋递给他,“一个总在追着真相跑的人,不该活在谎言里。”
沈砚之接过纸袋,手指抚过照片上父亲的脸,眼眶微微发红。极光在他身后流动,绿的、紫的光带交织在一起,像一场盛大的救赎。
“谢谢。”他说。
“不用。”陈默转身走向停在远处的飞机 “下次见面,希望你是以沈砚之的身份。”
飞机起飞时,陈默看着舷窗外的极光,突然想起沈砚之在照片里的笑容。他一直以为,高智商的博弈是冰冷的计算,却忘了有些代码的底层逻辑,从来都藏着温度。
林夏递来一份新的资料:“国际刑警那边传来消息,沈砚之已经提交了翻案申请,挪威警方找到了当年伪造证据的证人。”
陈默点点头,翻开资料的下一页——那是关于下一个目标的信息,一个利用AI制造深度伪造视频、操纵舆论的犯罪集团。
他的指尖在屏幕上敲下一行指令,飞机朝着云层深处飞去。极光在身后渐渐远去,但那份藏在暗码里的暖意,却像冰岛的地热,在心底慢慢蔓延开来。
或许,真正的高智商犯罪,从来不是为了破坏规则,而是为了在规则崩坏的地方,重新种下一颗叫“正义”的种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