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武陵星光 > 第6章 深山奋战

第6章 深山奋战

文斗,这座位于利川的区镇,仿佛是被遗忘在时光角落的偏远之地。它距离县城极其遥远,海拔之高在当地首屈一指,经济发展滞后得令人揪心。那时,群众的生活苦不堪言,真可谓是“手捧一只碗,装满一碗汤,白天喝太阳,晚上喝月亮”。那艰难的岁月里,全区的财税收入少得可怜,甚至还不到 1万元。

为了能完成税收任务,时任财税所指导员的施星灿,毅然团结带领文斗财税所全体干部职工,踏上了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征程。他们的足迹遍布文斗的每一寸土地,无论是那崇山峻岭间的羊肠小道,还是那隐匿在深谷中的偏僻村寨,都留下了他们坚定的身影。

无论是烈日炎炎,汗水湿透衣衫;还是狂风骤雨,身躯被打得湿透;亦或是寒风凛冽,冰雪无情地侵袭,施星灿都从不畏惧,从未退缩。在他的心中,只有国家的税收,他深知只有将每一分税款应收尽收,才能为国家聚敛财富,支援利川的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施星灿在文斗工作期间的诸多故事,即便岁月流转,至今仍有人记忆犹新。

那是 1966年 12月中旬的一天,天地间仿佛被塞进了一个巨大的冰窖,寒冷到了极致。刺骨的寒风吹得人直打哆嗦,仿佛带着尖刺,能穿透层层衣物,直刺骨髓。鹅毛般的雪花铺天盖地往下筛,纷纷扬扬,无边无际。在路上行走十几分钟,人就会被积雪覆盖,变成一个雪人。视野里一片洁白,道路被厚厚的积雪掩埋,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再加上那呼啸的风雪,让人举步维艰,稍有不慎就会人仰马翻。

就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施星灿听到群众反映,在全区海拔最高点、高达 1700多米的回龙村,有一位叫聂开奉(化名)的农民杀了年猪却没交屠宰税。施星灿深知,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不仅关乎一笔税款的收取,更关乎税收的公正和法律的尊严。他决定亲自去啃下这块“硬骨头”,给群众树立依法纳税的榜样,也给所里的税收员们展示,绝不能因为路远山高就放弃应收取的税款。

他不顾那寒冷到让人骨髓都结冰的天气,毫不犹豫地顶风冒雪,踏上了前往回龙村的艰难路途。每一步都深陷积雪,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能在空气中结成冰碴。当他终于来到聂开奉家屋前时,聂开奉还以为是买肉的人来了,忙将满身是雪的施星灿让进屋里。

施星灿进到里屋,脸上带着笑容,语气却十分坚定地说:“老聂,听说你家里杀了年猪没交税,我是税务所的,是专门到你家里来收 1.5元屠宰税的。”

聂开奉的脸色瞬间由晴转阴,满脸怒气地反驳道:“这么冷的天气,烧开的水倒出门立马结成了冰块,我天天待在家里没迈出大门一半步,我自己不会杀猪,又没出门,怎么可能杀年猪?杀猪了我还不交税吗?这么冷的天气你愿意为别人杀猪吗?你看我猪圈里不是有一头猪正在吃食吗?”其实,聂开奉把猪肉偷偷放在了灶屋二楼,自以为藏得严实,别人发现不了。

施星灿在屋里仔细观察,试图寻找证据,但无奈聂开奉隐藏得太好,他苦于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只好暂时作罢。

过了几天,施星灿第二次徒步来到聂开奉家。这次,他带着更为确凿的调查结果和群众的证言证词。

“老聂,经过仔细调查、群众证实,屠夫已经交代为你家杀了年猪,你没有主动交税,有偷税行为,按规定要对你进行处罚。你现在交税还来得及,请你主动交了,我们不对你进行处罚。”施星灿目光坚定地看着聂开奉,声音沉稳而有力。

聂开奉在这铁证面前终于低下头,但他还是想再拖延一下,于是说道:“猪我是杀了,可是肉也没卖,我今天没有钱,施同志,您看能不能缓两天?过两天我主动送到税务所,行吗?”

施星灿看着聂开奉那略带哀求的眼神,选择相信了他的话,回到所里耐心等待聂开奉的到来。可三天过去了,聂开奉仍然没有来交税。

第四天,天刚蒙蒙亮,施兴灿就匆匆吃过早餐,给所里的同事简单打了个招呼,拎着他那标志性的黄挎包又出发去找聂开奉。这一天,依旧是隆冬时节,寒风刺骨,路途遥远,积雪深厚,几乎没膝。但施星灿的心里只想着如何完成税收任务,让聂开奉依法纳税,根本顾不上这些艰难险阻。毕竟,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和聂开奉“交锋”了。第一次被聂开奉软磨硬泡地搪塞过去,第二次总算是做通了工作,可聂开奉本该按约定昨天来交税的,期限已过,他究竟是有事情耽搁了,还是故意想拖掉这 1.5元税款呢?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本应是自觉的行动,自发的行为,万不得已采取强制措施,对于一个生活在高山上的贫困农民家庭来说,他们能承受得了吗?施星灿边走边想,心里也充满了矛盾。

一路上,积雪未消,寒风扑面。施星灿不停地赶路爬坡,不知不觉中,汗水从额头沁出,浸湿了后背的衣衫。冷风一吹,那股寒意更是直透心底。为了取暖,他只能加快脚步,奋力前行。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施星灿又一次来到了聂开奉家。

他加快脚步,但在离聂开奉家 200多米远时,两个在屋外玩耍得正开心的小孩“嗖”的一下钻进了屋里。山里的小孩,有着他们特有的机灵和羞涩。

来到门前,施星灿想起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来聂家敲门,聂开奉从门缝里看了很久,才慢慢开门,接着是冷眼相对。第二次是聂开奉在屋外忙着劈柴,根本没搭理他。这第三次来,施星灿本已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正打算敲门,那木门却“吱呀”一声开了。更出乎施星灿意料的是,聂开奉竟然笑嘻嘻地走出门来:“哎呀,我说你这位同志啊,天气这么冷,你还没忘在这深山老林来收我家的税?现在国家又不抗日,需要那么多的税做么子嘛!快点,快点,先进来烤火,屋里暖和些。”主人的热情邀请,让施星灿心里那些疑问、那些担忧瞬间一扫而空,他心想,这次有希望啦!他开玩笑道:“这回你不急急忙忙藏猪肉啦?不怕我看见啦?你老聂要是把肉藏起来,我施星灿是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我靠闻都能把它找出来!哈哈!赶紧把火烧大点,你看快把我冷死了。”施星灿一边跺脚,一边给手哈气。

走进屋里,经过堂屋来到“客厅”,屋中央有一个火坑,这就是土家人独特的“火坑屋”。火坑里,一些木柴烧得正旺,温暖的火焰跳动着。火堆上方,整齐排列着这个家庭女主人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十几块猪肉。在湖北利川,土家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熏制土腊肉,为寒冬增添一份美味与温暖。

聂开奉家里两个小孩贴墙站着,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位熟悉却又陌生的叔叔,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胆怯,不敢开口说话。火堆旁边木板凳上坐着的女主人看到施星灿进屋,赶紧起身让施星灿落座。施星灿和女主人打过招呼,坐下来烤火。

不一会儿,女主人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煨在火边。只见茶杯周身漆黑,唯一一点白色的地方,是因为瓷釉脱落的缘故。施星灿接过茶杯,大口大口地喝起来,一点也不像有的干部那样怕脏或者用衣服擦杯子。女主人见状,笑得合不拢嘴:“我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干部,工作这么认真!还不嫌弃我们的东西脏,穷讲究。平时村里的干部很少来我们这儿,你为这一块五角钱的税款来回跑三趟,不觉得累吗?”施星灿笑道:“国家有政策规定,让你们交税也是没办法。嫂子你别小看这一块五角钱,如果都不交这一块五角钱,那国家就会损失一大笔钱啊。国家搞建设,说不准将来就拨款把你们这条路修通呢!”聂开奉接过话:“施同志,你看我们家饭都吃不饱,哪里有心思指望那些事哟,到修路那个时候,我们两个老家伙骨头都可以打鼓了哦。”聂开奉话锋一转,说道:“之前我觉得你是故意和我过不去,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你是一个好干部,今天我也不把肉藏起了,搬都懒得搬,钱我一分不少,认交,但是,今天,下这么大的雪,麻烦你跑了这么多趟,饭你得在我们这儿吃。我这妻子虽然做饭不好吃,但也是一顿杀猪饭嘛。没有米吃,肉还是有一点点的,挂在这火炕上你也看见了。”

听完聂开奉的一席话,施星灿心里热乎乎的。他望着眼前这朴实的一家人,心中感慨万千:多么淳朴的山区农民,多么善良的土家妹子啊!来的路上,他左思右想了那么多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没想到此刻竟然都派不上用场。听到聂开奉挽留吃饭,施星灿本想拒绝,但一想到吃饭的时间到了,肚子已经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早上只吃了一个馒头喝了一碗开水,走完 20多里的山路,早就饥肠辘辘。加上聂开奉如此盛情难却,他决定就在这儿吃。然而,在这样贫困的家庭吃上一顿饭,他又怎么忍心呢?自己在战争年代深受党和国家的教育,作为一名**员,绝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短暂的思索后,施星灿有了主意,对聂开奉说:“老聂啊,今天这饭我也不推辞了,反正你老聂刚杀了一头大肥猪。我早就想尝尝嫂子的手艺,前两次到家你们留都不留,害得我回去口水直流!”聂开奉的妻子听完哈哈大笑,转身走进厨房开始忙活起来。聂开奉则和施星灿慢慢拉起家常。从家里的庄稼收成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过去艰苦的生活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两人越聊越投机,互问互答,直到饭菜上桌,两人还在天南海北地聊个没完。

饭菜端上桌,香气扑鼻。虽然只是简单的农家菜,但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却显得格外诱人。施星灿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他也顾不得客气,大口吃了起来。聂开奉看着施星灿吃得香,心里也十分高兴。

吃完饭,聂开奉向施星灿开玩笑道:“施同志啊,虽然不晓得我妻子做的饭菜合不合你的胃口,但你今天在我家饭也吃了,看你还好不好意思收我的税!”施星灿哈哈大笑:“原来这是你老聂安排的‘鸿门宴’啊,嫂子这手艺,就算是鸿门宴我也吃。吃了肥肉厚脸皮,我吃了那么多肥肉,今天还要在老哥面前厚起脸皮当一回‘白眼狼’呢。”其实,聂开奉也是开玩笑,一边说话,一边解开衣扣开始掏钱,将一元五角递给施星灿。施星灿接过钱,认真地做好记录,开好□□,把钱放进黄挎包。然后施星灿也伸手到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掏出几张一角五角的钱,指着黄挎包又拍拍自己的手心:“那些钱是公家的,这些钱是我自己的。这回下乡口福不浅,吃你家饭,吃饭给钱天经地义,嫂子你不要推辞,在你们家吃饭给你们添麻烦了。”说完清出一共两块钱给聂开奉的妻子。聂开奉妻子推辞着不敢接,看着聂开奉不知怎么办。聂开奉说:“施同志啊,你是个好干部,为了一块五的税款,你都来我们家三次了,原先我还以为磨得掉,哪晓得碰到你这样负责任的干部,我从内心敬佩你才留你在我家里吃饭,你给我钱,这是哪门子道理?”施星灿接过话:“老聂啊,你听我说,钱你们收着,这是我们的纪律,我们党员干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呢。年关到了,买点年货,给孩子买两个玩具,过个热闹年,下三次乡,交到你这么一个厚道的朋友,那是用钱买不到的,也谢谢你们支持我的工作。”几番推辞,施星灿坚持要给,聂开奉才勉强收下。

从此,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聂开奉不仅从此照章纳税,每年还都会热情地接施星灿上山吃“杀猪饭”。

施星灿不但能吃苦,工作态度好,而且有耐心,工作讲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才大半年的时间,他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打开了局面。

当时的文斗镇,到各个村庄甚至连机耕路都没有。去乡村收税全靠两条腿步行。出门十天半月不回所里是常有的事。路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危险,虎豹、豺狼时常出没,有时还会遇上机灵的猴群掀翻岩石吓唬路人,曾有人因此不幸丧生。

在施星灿七年的税收道路上,遇见过多少这样的险情、吃过多少这样的苦头,他自己都已经记不清了。只有爱人周秀兰总是在深夜里点着灯,等着他归来。有一件事情却让施星灿记得格外清楚,而且每每回想起来都感到惊心动魄,和战场经历一样,让他一辈子也难以忘怀。他腿上有一块伤疤,就是他收税期间险些牺牲的最好见证。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施星灿像往常一样走在收税的归途中。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山路两旁的树木在微风中沙沙作响。突然,一只凶猛的豹子从树林中窜了出来,拦住了他的去路。豹子的眼睛闪着凶光,獠牙外露,发出低沉的咆哮。

施星灿瞬间心跳加速,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不能慌乱,不能激怒这只猛兽。他慢慢地后退,试图寻找可以防身的东西。然而,豹子却步步紧逼,眼看就要扑上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施星灿发现了一根粗壮的树枝。他迅速捡起树枝,朝着豹子挥舞,试图吓退它。豹子被他的举动激怒了,猛地扑了过来。施星灿侧身一闪,手中的树枝狠狠地打在了豹子的身上。豹子吃痛,更加疯狂地攻击。

在激烈的搏斗中,施星灿的腿部被豹子抓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抵抗。最终,豹子也许意识到无法轻易得手,转身消失在了树林中。

施星灿拖着受伤的腿,艰难地回到了所里。这次经历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税收工作的艰辛与危险,但他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

正是因为有像施星灿这样不畏艰难、坚守职责的税务工作者,文斗的税收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9年的冬天,寒风凛冽,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厚厚的白色棉被所覆盖。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施星灿踏上了前往 80里外的黄土煤矿收税的艰难旅程。

从煤矿办完事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此时,雪后的大风呼啸着,地上的积雪已经结成了冰,道路变得异常湿滑。工作顺利完成后的施星灿,满心欢喜地踏上了回程的路。他的步伐匆匆,一心想着早点回到单位,将收到的税款入账。

他所行走的崎岖山路中,有一段被称为“鬼儿洼”的地方,那是极其艰险的地段。名为“洼”,实则是一段陡峭的悬崖峭壁,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从这里穿过,离江面有七八十米的高度,令人望而生畏,头晕目眩。悬崖之下,是汹涌奔腾的郁江河,陡坡之上,则是嶙峋的怪石。对于不常走山路或者不熟悉路况的人来说,稍有不慎,就会坠入郁江河,粉身碎骨。

施星灿加快了脚步,心中满是对工作的责任感。由于冬天白昼时间短,天黑得早,再加上这峡谷本身就光线昏暗。当他路过“鬼儿洼”时,一个不留神,踩到了一块松动的石头。本来就是陡坡,再加上湿滑的路面,施星灿瞬间失去了重心,整个人朝着断壁的方向滑倒。眼看不远处就是峭壁悬崖,下面是怒吼咆哮的郁江河,由于惯性的作用,施星灿翻滚不止,任凭他双手在空中乱抓,也无法阻止身体的下滑。

吉人自有天相。就在即将滚落悬崖的千钧一发之际,两块凸起的石头挡住了施星灿的身体。然而,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虽然这两块石头暂时救了他的命,但却死死地卡住了施星灿的左腿。在翻滚的过程中,施星灿的全身已是伤痕累累,更要命的是,稍有不慎,他整个人就会坠入郁江河!

寒冷的气息扑面而来,天空呈现出灰黑色,雪花漫天飞舞。施星灿此时不敢也不能动弹,唯有静静地等待,等待着幸运的降临,等待着路过的行人能够救他起来。他几乎都不敢往下面看,心中暗自庆幸,就差那么一点点,自己就会掉进悬崖下面那汹涌的郁江河。

冰冷的积雪让施星灿逐渐镇静下来,思绪也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了心爱的妻子,远方的亲人,那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场面,牺牲战友们那亲切的微笑,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神圣时刻,山区的工作,还有那尚未完成的事业……施星灿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如果自己就这样死了,真的对不起不远万里随自己南下的妻子。在这生死关头,施星灿更加思念故乡和亲人,那如诗如画的故乡啊,那满头银发、身躯佝偻的父母啊,自己也许再也回不去了。还有那税款没收起来,今后谁去处理?会处理得好吗?出门前早该给同事们交代清楚的。此时此刻,面对死神的威胁,愧疚、挂念、担忧、绝望,种种复杂的情绪充斥着他的心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就在施星灿几乎陷入绝望的时候,一个上山打猎的老猎人恰巧路过此处。

这个老猎人在冬天农闲的时候,经常会上山打猎。这天,老猎人在搜索完上面的山林后,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当路过“鬼儿洼”时,他发现了有人翻滚的雪痕,心里“咯噔”一下,顿时警觉起来。顺着雪痕,老猎人看到了命悬一线的施星灿。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已经晕过去的施星灿救了上来。

第二天,当施星灿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处简陋的茅草房里。一位老猎人正在小心翼翼地为他的伤口换药。老猎人见施星灿醒了过来,关切地问道:“你是干什么的,怎么一个人在这深山老林里?”老猎人接着说道:“你的脚踝有一大块肉被石块刮掉了,血已经止住了,身上还有很多淤青的地方,好在骨头没受伤,好好休养十天半月,应该会慢慢好起来的。”

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施星灿激动得热泪盈眶:“我是文斗税务所的职工,昨天出门收税,不小心掉下山岩,多亏您相救。谢谢您!谢谢您!如果不是您救我,说不定我的命已经没了。”

在交谈中,施星灿得知,这位老猎人姓肖,人们都称呼他为“肖麻子”,家住在文斗乡锦屏村 12组。老猎人家祖孙三代都依靠打猎为生,对这里的地形可谓了如指掌。

在施星灿受伤的这段时间里,老猎人打猎时采集的草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用“透骨消”和酒擦拭施星灿身上红肿淤青的地方,还用山参和鸡汤煲汤给他内服。在老猎人的悉心照料下,施星灿的命总算是保住了,身体也逐渐开始恢复。

几天后,施星灿婉言谢绝了老猎人的好意挽留。他心中满怀感激,千恩万谢,执意要回到单位。离开家、离开单位已经很多天了,自己在山上发生的这一切无人知晓,杳无音讯,家人和单位的同事肯定都非常着急。而且,自己收的税款还没上交,带在身上实在不方便。老猎人见拗不过施星灿,只好作罢。

又过了几天,施星灿再次来到老猎人家,想要给老猎人救命钱,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然而,老猎人是个地道的庄稼人,为人忠厚仗义,说什么也不肯收钱。几番推让之后,“肖麻子”甚至生气了:“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有一个做人的准则,那就是做好事,不求回报。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做的,如果我收了你的钱,就破坏了我家的规矩,那是不孝的行为,为人处世也是不道德的,我绝不能收。”听完“肖麻子”的这番话,施星灿只好收回了钱。但他提出要和肖家结成亲戚,以后多走动。“肖麻子”听完施星灿的话,欣然满口答应。

从此以后,两家人经常来往,施星灿更是多次在老猎人家过节。直到如今,施星灿依然坚定地声称,自己有“两个故乡三个家”,一个故乡在江苏,一个故乡在利川;一个家在父母那里,一个家在妻子那里,还有一个家就在“肖麻子”那里。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星灿对“肖麻子”的救命之恩时刻铭记在心,几十年来,他不仅把“肖麻子”一家视为救命恩人,感恩图报,更是将那份恩情转化为一份割舍不下的亲情,一份真挚深厚的友情。两人的深情厚谊在他们的儿女后代中一直延续着。

那次下乡的经历,给施星灿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尽管经历了九死一生,差点丢掉性命,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曲折,他结识了大山深处的朋友。在淳朴的农民身上,他看到了生活在湖北最西部——利川人身上那份真诚、朴实、善良和坚毅的品格,也更加坚定了施星灿扎根山区、服务利川、回报群众的决心和信心。

还有一个故事,在很多人中间流传:为了几十元的加工税收,施星灿给纳税人连续办了 15天的“学习班”。

20世纪 70年代初期的文斗区黄土公社,尽管交通十分落后,但当地的煤矿资源储量却极其丰富。这些丰厚的利润吸引了一些人前来经营,甚至还有人偷偷地开起了小煤窑。有个叫吴世明(化名)的农民就开了一个这样的小窑,却一直没有缴纳税款。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吴世明的小煤窑没开多久就倒闭了。

1972年,吴世明回家开了个缝纫店,主要经营服装加工和销售,生意逐渐红火起来。然而,吴世明却长期拒不交税,多次被叫去参加学习班,却没有任何效果,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老赖”。

当时作为财经所指导员的施星灿,经常抽时间到黄土公社去。一有空,他就去找吴世明谈话,操着一口不太标准、当地人不太容易听懂的江苏话,一次又一次地给吴世明宣传国家的税收政策。施星灿耐心细致地给吴世明讲解国家为什么要收税、收的税用途是什么、长期不交税会带来怎样不好的后果。就这样,施星灿坚持了整整 15天。经过半个月的不懈努力,向来软硬不吃的吴世明,终于对施星灿说道:“你不用再宣传政策了,我明白了,我把税交了,再不为难你了。”后来,只要施星灿出面,吴世明再也没有拖欠过税款。

所里的同事听说施星灿把吴世明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纷纷前来向施星灿请教经验。施星灿告诉同事们:“我们收税的人,不能仅仅只是收税,还要多做纳税人的思想工作。吴世明这种人,虽然喜欢‘耍赖’,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并非无情无义。只要我们耐心地做工作,多关心一下他的生活,给他多讲讲道理,让他充分感受到税务人员对他的关心和关爱,他的观念是会改变的。”听了施星灿的这一席话,所里的同事们顿时茅塞顿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拥有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每逢节假日,一家人能够欢聚一堂,享受团圆的天伦之乐。对于这样人之常情的渴望和感受,施星灿却常常难以拥有。他的父母兄弟姐妹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利川,由于工作繁忙,交通不便,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家探亲了。每逢春节来临,他几乎都是与妻子周秀兰在单位的宿舍里悄然度过。因为路途遥远,无法回去探望父母,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这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大遗憾。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孝难以两全啊。他每次只能在心中为父母送去儿子的祝福,祈求父母能够原谅自己的不孝。

1972年春节前夕,已过不惑之年的施星灿与妻子周秀兰商议,准备回家过春节,与久违的家人一起度过一个团团圆圆、祥和愉快的节日。没想到,春节前几天,一场暴风雪突然袭来,阻断了夫妻俩回家的道路。那场暴风雪下得特别大,路上结满了厚厚的冰,客车无法通行,夫妻俩回家团聚的愿望就这样化为了泡影。

大年三十的晚上,施星灿再一次拨通了江苏南通的电话。电话那头,守候在电话旁的母亲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顿时号啕大哭:“你们这么多年没有回家了,听说你们今年要回来过年,你的哥嫂、弟妹家里的人全都到齐了,就差你们一家人了。我们一大家人老早就盼着你们回来,没想到到头来还是没盼回来。”电话这头,施星灿强忍着心中的悲伤,赶忙向母亲解释:“我们原本准备早点回家,因为工作太忙,准备提前三四天动身,没想到下了这么一场大雪,路上走不了了,我们不能和您们一起过年,这是儿子的不孝,请爸爸妈妈、亲人们原谅。”听到母亲的哭声,站在一旁的周秀兰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打完电话,夫妻俩伤心地回到烤火炉前,半晌都说不出话来。在这个本该万家团圆的春节,夫妻俩在这大山里相拥着抽泣。多年来,只要是春节,施星灿总是主动承担春节值班的任务,让同事们都能回家团聚,夫妇二人一直这样默默地坚守着。

除此之外,施星灿还有一大遗憾,那就是他与爱妻周秀兰结婚十年,却没有生育一男半女。每当节日来临,看见别人家儿孙满堂,欢乐开心地聚在一起时,夫妻俩不免心生羡慕,心中有种难以言喻的伤感。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总是孤单地依偎在一起,听着远处传来的爆竹声,望着天上那一轮清冷的残月发呆。在卧室里,夫妻俩相互讲述着一些过去的事情、家乡的变化、工作方面的情况,以此来打发寂寞的时光,驱散他们心头的忧愁。

周秀兰一直渴望能给施星灿生个孩子,但总是未能如愿。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生孩子变得更加困难了。她的心里充满了内疚,觉得对不起施星灿,有时甚至产生了离开施星灿的念头。

有一次,她神情严肃地对丈夫说:“星灿,要不,我们离婚吧,我回北京去,你再找一个合适的人,为你生个孩子,将来老了,也有人在身边陪伴你,孝顺你,你也能有个依靠啊!”听到妻子说出这样的话,施星灿的心里不禁一阵酸楚。他拉起周秀兰的手,安慰道:“你别说傻话,你更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你我是相亲相爱的夫妻,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会撇下你!没有孩子,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同样能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

周秀兰的眼睛湿润了,丈夫的理解和宽容让她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说真的,她也无法离开施星灿,他们毕竟是十几年的结发夫妻呀!看到丈夫那一双真诚而充满信任的目光,周秀兰像个小孩子一样扑在施星灿的怀中,伤心地哭了起来。此时,她感到无比的温馨、甜蜜和幸福。

同事们对施星灿夫妻俩的事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所里的一位老同志对施星灿说:“施指导,你和秀兰不能一直这样孤单地过下去,如果实在生不了,就收养一个孩子吧。有句古话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们收养了孩子,你们的父母也能放心,你们自己将来老了,退休了,也好有个人在身边照顾。”老同志诚恳的话语在施星灿的心里激起了阵阵波澜,他反复在脑海中思考着,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周秀兰,没想到周秀兰早就有了这样的念头。在施星灿的同事和朋友,包括他的领导的劝说下,夫妻俩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收养一个孩子。

1972年的夏天,老猎人“肖麻子”得知 40出头的施星灿夫妻俩还没有孩子,并且准备领养孩子的想法后,主动与施星灿夫妇联系。在“肖麻子”的热心撮合下,施星灿夫妇从锦屏村当地收养了一名女婴。从此,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夫妻俩倾其所有,全心全意地抚育着这个可爱的小天使。为了纪念他们中年得女,施星灿给孩子取名为“继革”,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继承他的革命传统、革命意志和革命道路,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唐辟珠记

我的特种岁月

景明春

邪医狂妃:帝尊,宠翻天!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