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韵舟没想到,一个原本在塞纳河畔晒着阳光、随意野餐的午后,竟被自己哭成了一场毫无预警的情绪海啸。
那些她曾竭力掩饰的疼痛、那些深埋心底、不愿回望的记忆,在那一刻一股脑冲破了堤岸,像决口的洪水般汹涌而出。她甚至来不及抵抗,就被自己彻底卷入了那个情绪的深渊。
而看见她的,是简霁闻。
接住她的,也是简霁闻。
一个她才认识一周,原本隔岸相望、毫无交集的年长女性。
换作是别人,她可能早已慌乱、羞惭、不知所措。可对面的人是简霁闻啊,她就一点难为情都没有了。
因为她亲眼看到,简霁闻在她的崩溃里黯然落泪 ——
真正地,『感同身受地』,疼在了与她同一个位置的心尖上。
她还在回味,回味着这个拥抱的每一寸滚烫:她肩膀的温度、她手掌的轻抚、她胸口起伏间传来的颤抖。
怀抱是这样轻,却又是那样重。轻得怕把她抱碎了,重得又将她所有的委屈都替她扛下来了。
沈韵舟明白了:
她所交付出的心防,并不是冒险,而是一场被温柔接住的信任。
沈韵舟说,『她听见了。』
这份失控,是值得的。
这份崩溃,并不羞耻。
这份需要倾听的痛苦,没有被轻描淡写地错过。她躲在这个怀抱里,如同在汹涌海浪中抓住了一块能让她真正漂浮的木板。
她知道,这次不会再沉下去了。
沈韵舟在年长女人的怀抱中,终于缓缓平静了下来。
泪水是一场轻柔的退潮,冲刷走了压在心头太久的重负,也带走了力气。她靠着简霁闻的肩膀不动声色地呼吸,又开始寻找一种全新的体温 —— 不那么滚烫,但温热,稳定,真实。
整个下午,她们安静相拥,不再多谈。不追问、不劝解,不进行喋喋不休的情绪总结,简霁闻只是一直抱着她,不偏不倚,刚好足够盛得下沈韵舟。
简霁闻侧身,低声问:
“水要喝一口吗?”
她于是,时不时拿水瓶凑近沈韵舟的嘴边、又或者喂她吃几块薯片,防止她因为情绪过度,透支了体力。
她懂得什么都不说,
有时才是最好的安慰。
此时,又一艘邮轮驶过塞纳河,船上的游客像突然闯入她们世界的观众,隔着河岸朝她们兴奋地大声打招呼,挥手,肢体语言夸张而真诚。
沈韵舟看着她们,被这种毫无顾忌的快乐逗笑了,眼角的泪痕还未干,嘴角又已经忍不住翘起来。她低低笑了一声,带着哭过后的沙哑和少女的娇憨。这是从下午的低谷里迈出的第一步。
女人抬起左手,将沈韵舟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发丝,一缕一缕地别到耳后,动作极轻,极细。
然后她低声问:
“饿不饿 ?”
“姐姐带你去吃饭。好不好?”
“姐姐”两个字刚一落下,沈韵舟便偏头看了她一眼。
简霁闻也看她,嘴角微弯:“还是你想像上次那样……叫我妈咪?”
她又轻笑着补了一句:
“虽然有点奇怪,不过……”
“也可以的。”
抬手揉了揉沈韵舟的发顶,软软的、毛茸茸的。她知道,她的小姑娘已经没事了。
最后,简霁闻抱着怀里那只刚止住哭的小毛茸茸,随意在街角挑了一家看着环境还不错的小餐馆。门口装饰着一簇簇淡粉色玫瑰,藤蔓爬满窗台。
她们选了露台的位置,坐在靠街一角,身后是高谈阔论的客人,眼前是日光里步履从容、风姿各异的行人,穿行不急不缓,各个都有故事。
餐前面包很快端上来,是一小篮被切成整齐方块的法棍。沈韵舟早已饿得不行,拿起餐刀熟练地挑出一小块黄油,仔仔细细地抹在面包横切面上,毫不犹豫地张嘴咬下。
新鲜出炉的法棍并不硬,外皮酥韧,内里柔软绵密,一口咬下去有实实在在的嚼劲。黄油的微咸随着咀嚼慢慢渗开,口感层层推进,正如她此刻内心悄悄爬起的愉悦。
小姑娘吃得飞快,嘴巴鼓鼓囊囊的,活像一只专心致志偷吃的小松鼠。可这只小松鼠居然还会说话:“法棍真的好好吃呀,好有嚼劲。”
还有一句她没说出口。她总觉得,自己其实有点像法棍。
外表看似坚韧结实,可真正了解她的人一口咬下去就能明白,她其实柔软得不得了。
简霁闻笑,拿起餐巾轻轻擦去她嘴角残留的面包屑,又用指腹轻捏了一下她圆鼓鼓的脸颊,语气透着调侃:
“这么喜欢吃法棍呀?那以后喊你『法棍小姐』好了。”
沈韵舟听到这话不服气地皱了皱鼻子:“可我这几天在法国逛街,大家都叫我 Madame,是女士。”
“嗯,是女士没错。”
简霁闻点头,却补刀一句:
“可在我面前,你还是 Mademoiselle。所以呢,还是小姐。”
沈韵舟鼓着嘴巴,又无法再辩解。她知道在法国传统里,学生面对老师都得叫 Madame。简霁闻虽然没真正教过她,但这份天然的年长与引导感,是任何称呼都无法绕过的存在。
『法棍小姐』很识趣 :
“那等我再长几年...”
我就成长为『法棍女士』了。”
言下之意,是你不能再这么叫我了,而且我们之间,还不会就此结束。
“好的呢,法棍小姐。”
简霁闻继续笑着哄她,眼神温柔。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两人没有中断过地吃吃聊聊。街边人声涌动,灯光斑斓,沈韵舟被哄着吃了不少,甜点也不肯放过,直到实在吃不下,才恋恋不舍地搁下叉子。
回酒店的路上,她低头摸了摸自己圆滚滚的肚子,眼神里闪着掩不住的得意。忽然又停下脚步,轻轻戳了戳身边女人的背,打算分享下一个秘密。
“你知道吗?”她停顿了一下,语气轻快又带点期待,“我刚才其实还有件事没告诉你。”
简霁闻挑了挑眉,转过脸来:
“哦?洗耳恭听?”
沈韵舟笑了笑,眼睛里亮晶晶的:
“其实,我超级勇敢的。”
她像是存了劲地说出下半句:
“我还复读过。”
语气干脆、踏实。她不是炫耀,只是在这个吃饱喝足的晚上,举重若轻一般,说出了那些她曾经难以启齿的沉重,然后安然放下了。
简霁闻反应很快:
“所以你当年是早入学一年?”
沈韵舟点点头,脚步自然地和她并齐了。她在下午彻底坍塌过,情绪像潮水一度将她淹没,但现在,那些碎裂已经被她一块一块捡回来了。
她就是那种,
从不肯彻底沉下去的人。
她可以脆弱,可以崩溃,可以在某一个被触到伤口的瞬间彻底失控、哭到失声,毫无防备地塌陷下去。
但只要潮水退去,只要她还有一口气站得起来 ——
她就会咬紧牙关,把泪擦干,一步一步,重新走回自己的路上。
她是韧的,是拧的,是不肯服输的。她不是不疼,而是疼过之后,还能自己把伤口包扎好,继续往前走的人。
此刻,正要迈入二十岁的沈韵舟,走在巴黎的街头,回望自己这一程的来路。那些曾经以为会卡死在原地的坎,那些沉过、痛过、哭到喘不过气的时刻,如今全都踏实地化作了脚下的路。她心里涌起一种无声的自豪感。不是给谁看的,也不是非要证明什么。
只是清楚地知道:
她不是没被烧过。是被烧过了,她还能一寸寸重新长出来。
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从自己的内心活动里分离出来,沈韵舟又继续解释:
“嗯,我比别人早读一年书。你知道的,因为下午我跟你提到的那些事,我高中那段时间……花了很久,才慢慢去修复,去重建自己的内心。”
“楚南不比泠洲。尤其那几年,风气比我想象的还要保守。”
“所以我从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转去了家附近一所教学风气很一般的学校。在当年那个城市,这件事几乎就是一场轰动。”
她说到这儿,下巴也不自觉地抬了些许,又在对抗旧时的凝视。
“那时候,好多人在背后议论——”
“说这个女孩好可惜啊。”
“说我疯了吗?谁会从一所省里最好的重点高中,转到一个连升学率都无法保证的学校?”
“那一阵我被这些声音裹挟,心灰意冷。真的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离开了所谓的‘正轨’,人生就彻底完了。”
“但我没有。”
她抬眼看向简霁闻,眼神明亮。
“我在校园霸凌里看清了很多。看清了问题的根不只是学生欺负学生 —— 而是整个社会都不允许你做那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那个不听话的、拒绝服从的、质疑规则的、不接受沉默的人。”
她掷地有声。
“我断指的那一年,疼得整晚睡不着觉,我就盯着天花板想 —— ”
“如果我都这样了,还能熬过去,那我就死过一遍了。”
“那既然都死过一遍了,我就不会再认输。我从流言蜚语中醒过来,彻底搞清楚了我想要什么。就算外面风声有多恶毒,我都要往前走。就算没人理解,我也要做我自己。”
“哪怕摔得头破血流,哪怕遍体鳞伤,我都不想再过那种让别人满意的日子。我明白了,我是真的不适合那个环境。我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她顿了顿,呼吸缓了几拍。
“我因为治疗和复健,耽误了很多时间。第一次高考,成绩虽然不差,但也不是我想要的。”
“我也可以就那样读一所还不错的大学,安安稳稳、按部就班、别再折腾。”
“但我还是没有。”
“我去了省会城市复读。我开始自如地用左手写字。我没倒下。没被环境打回去,也没被伤口再吓回去。”
“第二年我考上了现在这所学校。”
她回头看简霁闻,眼神带着锋芒,又带着光。
“你说,我是不是很勇敢?”
*
简霁闻从她说第一句起,就没打断过。只是在她身边,将脚步放慢了半拍。她不只是听见了这些话 ——
她听见了在夜里独自压抑痛哭的女孩,是如何一点一点缝合自己的灵魂。
她脑海里浮出了她的名字。
她突然就读懂了“沈韵舟”三个字,和眼前的女孩是多么贴合啊:
『沈』是心事如沉,
『韵』是余韵绕梁,
『舟』是孤舟夜渡。
她的名字,就是她自己。
寂静的,有重量的,
还在独自渡河的途中。
她于是又带她来到塞纳河边,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两人并肩站着。
这一刻,她无法不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女孩。她试图想象,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独自走过三所高中、两次高考,在不同城市间辗转求学,途中还经历断指之痛、心理创伤、身体病痛和孤独重建。但她从没等人来救过她。
她不是乖女孩,她是被推下深海的人。然后她爬上来了。她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标签来解释。她活着站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个事实。
简霁闻自问,其实她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多值得说出口的章节,但今天,不是她的时刻。更何况,她已经被面前这位小小年纪、却像沉石般女孩的爆发力彻底震撼了。
简霁闻望着她,心头潮水翻涌,耳边的塞纳河像是听懂了,突然向岸边推来一句无声的水流:
『沈韵舟,在熠熠发光。』
这不是在文艺。
是光从血里长出来的样子。
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吗?
像河水那样流淌不息。
它之所以辽阔,是因为允许你慢一点、绕远一点、走弯一些。
它之所以深远,是因为它容得下那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人,容得下那些从泥里爬出来的生命。
简霁闻此刻真正体会到了:
沈韵舟,远不只是她表面上的十九岁所能描述的风平浪静。
她身上有漩涡,有暗流,有被世界撕碎后还倔强拼回的痕迹。
可她没退后半步。
可简霁闻自己呢?她也从不害怕这样的深度,她什么都接得住。
因为她自己,
也早已学会了在深海里呼吸。
她,从不畏惧深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另外关于简霁闻名字的解读,已经在修改过的第一章节了,有空可以重新看看增加了1000字的第一章呀,此处与沈韵舟对应的原文是:
讲台上的女人正说着话,传来的声音温柔沉稳:
“我是——简霁闻。”
她说完,略一侧身,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中央写下三个字:
简、霁、闻。
笔迹极稳,每一笔都透着深思熟虑的性格。沈韵舟下意识收了手指的动作。她脑海里就很冒昧地闪过了对这三个字的私人解读。
『简』是大道至简。
『霁』是雨后初晴。
『闻』是博闻强识。
她不是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却是初次将其和眼前的这张面孔如此『近距离地』对应起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