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的秋,来得悄无声息,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冷峻。梧桐叶边缘泛起焦糖色,在钢筋水泥的丛林缝隙里打着旋儿落下。
狄玉裹紧了身上的薄呢外套,指尖在手机冰冷的屏幕上滑动。小红本上,她刚分享完一组学生作品的课堂瞬间,温暖的光影和稚拙的笔触收获了不少点赞。
然而,算法推送的下一条内容,却像一滴冰水落进温热的咖啡,瞬间打破了这份平和。
@云水:【画·知心】诚邀同行者。光影之间,色彩之下,我们聊聊笔尖的温度,聊聊画布的心跳。期待共鸣,期待碰撞。预约开启→[链接:画知心官方预约通道]
简短的文字,配图是方云水最新的一幅小稿局部——一片朦胧的、仿佛被泪水晕开的蓝色背景上,挣扎着探出几缕纤细却坚韧的金色线条。画面带着一种脆弱又倔强的美感。
狄玉的心跳漏了一拍。她几乎是下意识地点了赞,指尖悬在屏幕上方,犹豫着是否要收藏。就在这时,手机顶端弹出一条推送通知:
『音符热点:锐评专栏“画知心”牵手争议人物方云水!艺术对话还是流量陷阱?[爆]』
推送的封面图,正是方云水那条《画·知心》的邀请截图,旁边却P上了一张巨大的、充满嘲讽意味的问号脸。
狄玉皱紧眉头,点开了推送链接,直接跳转到了“画知心”的官方音符账号。置顶的正是那条合作宣传视频。
视频剪辑得极具冲击力:方云水过往画作中那些张扬的色彩、锐利的线条快速闪过,最后定格在她那张被网络无数次传播、带着几分疏离感的精致侧脸上。背景音是主持人低沉而磁性的预告:“这一次,我们走进风暴的中心,直面画布背后的真实。方云水,‘画知心’等你。”
评论区,早已是沸反盈天,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
『热评第一:@艺术圈纪委(带锤上班版):
蚌埠住了!“画知心”这是要自砸招牌?和“钞能力の秩序”小姐谈“笔尖的温度”?谈她如何用温度计测量贫困生的眼泪够不够热吗?[呕吐] 资本の力量,瑞思拜![作揖] #画知心翻车 #方云水洗白大会』
『热评第二:@吃瓜不信瓜:
等等,有点意思。“画知心”向来以犀利敢问著称,这次居然接了方家烫手山芋?是方家的钱实在给太多了,还是手里真捏着什么反转大料?蹲一个,瓜子已备好。[嗑瓜子] #让子弹飞一会儿』
『热评第三:@云水の小画笔(铁粉版):
啊啊啊姐姐终于要上节目了!清者自清!支持姐姐用才华打脸那些酸鸡!《秩序》就是神作!《圣洁》美哭我!黑子滚粗![心][心][心] 预约链接已冲!坐等姐姐美颜暴击![打call]』
『热评第四:@人间清醒(反矫达人):
笑死,“直面真实”?方小姐的真实怕不是镶着金边、垫着钞票的吧?“画知心”这波操作属实迷幻,评论区控评都控不住了,看看这百家争鸣(撕逼)的盛况,流量密码属实被你们玩明白了。不过,我赌五毛,直播那天肯定避重就轻,问点不痛不痒的“创作心得”。[doge]』
『热评第五:@猹猹啃大瓜(艺术圈在逃猹):
报!评论区惊现疑似“芦苇白花”小号!ID@飘零的种子,发了个流泪表情包就秒删!速来考古![链接:疑似小号截图] #细思极恐 #画知心评论区变瓜田』
狄玉的手指机械地向下滑动,屏幕的光映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
赞誉与诋毁齐飞,维护与质疑共舞,夹杂着无数玩梗、嘲讽、煽动和对立的言论。那些尖锐的字眼——“掠夺者”、“伪天才”、“资本傀儡”、“白眼名媛”——像一根根细小的针,扎在她心头那个曾经对方云水充满纯粹欣赏与好感的位置。
即使看过方家的澄清,即使买过同款的蔓越莓曲奇,即使离那场舆论已过半载,她本应毫不怀疑,甚至平静无波。但此刻看到这些铺天盖地的恶意,那股熟悉的、混杂着失望、疑虑和一丝不甘的烦闷感,再次沉甸甸地堵在了她的喉咙口,让她呼吸都有些滞涩。
她关掉评论区,仿佛隔绝了噪音。窗外的天色灰蒙蒙的,压得很低,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为了驱散这股不适,狄玉打开了网页,输入“画知心往期节目”。她需要确认一下,这个即将与方云水“对话”的栏目,究竟是何方神圣,值不值得她投入更多的情绪去关注。
搜索结果跳出来,大多是近一两年的节目切片。
狄玉点开一期,是采访某位独立策展人的片段 ,他以揭露艺术市场黑幕闻名。
主持人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面容清俊,眼神却像手术刀,带着一种冷静的穿透力。他提问的语速不快,声音平稳,但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卡在受访者话语的缝隙里,直指核心,毫不留情地剥开对方试图包裹的糖衣。
策展人从最初的侃侃而谈,到中期额头渗出细汗,最后几乎是狼狈地承认了某些调查细节的夸大。
狄玉又点开另一期,对象是一位因过度商业化而被抨击“失去初心”的知名插画师。
主持人同样犀利,追问其作品流水线生产的模式与艺术价值的矛盾。插画师几次试图用情怀搪塞都被无情打断。
然而,当插画师情绪激动地提及创作低谷期的挣扎和家人的压力时,主持人话锋一转,语气虽依旧冷静,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所以,您认为商业成功带来的资源,最终是否反而成为了禁锢您最初那份‘热爱’的枷锁?您怀念那个只为一碗泡面钱也能画到天亮的自己吗?”
那一刻,镜头捕捉到插画师眼中闪过的泪光,不是被逼问的难堪,而是一种被理解的触动。
看到这里,狄玉紧绷的神经略微松弛了一些。
这个“画知心”,主持人叫陈默,果然人如其名,沉默中藏着锋芒。
他言语锐利,甚至刻薄,但狄玉注意到一个关键点:他攻击的是观点、是行为、是现象,而非单纯地羞辱个人或煽动情绪。他像一个冷静的解剖者,目标明确地切入病灶,虽然过程可能鲜血淋漓,但似乎始终守着某种“专业”的底线——他追求的是在交锋中逼近某种他认可的“真实”,而非纯粹的毁灭。
在方家那份声明已经“澄清”的前提下,以陈默的风格,他或许真的会问出一些别人不敢问、方云水必须答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沦为方家的传声筒,或者被舆论裹挟着进行一场低级的批斗?
这个认知,让狄玉喉头那团闷堵的气消散了些许,甚至生出了一点微弱的、近乎荒谬的期待。
也许,这真的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方云水,或者说,让那个被无数标签和谣言包裹的“方云水”,在这样一面锐利的镜子前,显露出一丝“真实”的机会?即使那真实可能并不美好。
她鬼使神差地点开了方云水那条动态下的预约链接。页面跳转,简洁的表格,需要填写姓名和联系方式。狄玉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悬停几秒,最终还是快速敲下了自己的信息,点击了“确认预约”。
页面弹出提示:【预约成功!直播将于三日后晚8点开始,请留意通知。】
几乎是同时,一种更深的、难以言喻的预感攫住了她。
那不是期待,更像是一种对即将到来的风暴的本能警惕。她看着手机屏幕上“预约成功”的字样,指尖微微发凉。
这面“画知心”的镜子,照向方云水的,究竟是救赎的光,还是更彻底毁灭的烈焰?她不知道。她只知道,这滩浑水,因为这档节目的介入,变得更加深不可测,风雨欲来的气息,浓得化不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