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陆蘅握着那个叫做“手机”的冰冷物件,眉头微蹙。这个名字,她在原主的记忆碎片中似乎有点印象,好像是这个时代一个非常有名的、评定餐厅等级的权威机构?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对任何厨师或餐厅来说,都是极高的荣誉。
但是,对方的来意却让她心生警惕。收购?而且指明了要收购她那口青铜甗?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陆蘅早已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和懵懂的“古代人”。她深知人心险恶,也明白这口青铜甗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的古老和烹饪效果。它很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甚至可能与她前世的冤案、今生的困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抱歉,我的锅是祖上传下来的,不卖。”陆蘅语气平静地回绝,没有丝毫犹豫。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传来一声轻笑:“陆小姐不必这么快拒绝。我们非常有诚意,价格方面绝对会让您满意。或者,如果您不愿意出售,我们也可以谈谈合作,比如共同开发以您和这口鼎为核心的高端餐饮品牌……”
“不必了。”陆蘅再次打断对方,“我对合作也没有兴趣。如果只是为了这件事,那抱歉,我还有事,先挂了。”
说完,她便果断地结束了通话。
放下手机,陆蘅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米其林的突然介入,让她感到一丝不安。他们是从哪里得知青铜甗的?是秦先生那位“贵客”透露的?还是通过那场意外走红的直播?抑或是……“老味道”势力在背后推动,想借米其林之手来试探或夺取她的青铜甗?
种种猜测在她脑海中盘旋。她意识到,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青铜甗的存在也越来越难以掩藏。这口鼎给她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危险。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行。
解决了奶奶的手术费问题,陆蘅暂时松了一口气。她没有立刻重新开始夜市的生意,之前的风波让她心有余悸,所以决定先休整一段时间,一方面照顾刚刚做完手术、身体还很虚弱的奶奶,另一方面,也想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青铜甗的秘密,并为下一步的发展做打算。
她将重心放在了私房菜上。自从上次玲珑鱼冻一鸣惊人后,通过秦先生和那位贵客的介绍,陆续有一些高端客户慕名而来,向她预定私房菜。这些订单数量不多,但酬劳丰厚,足以维持她和奶奶目前的生活开销,也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菜品的研究和创新上。
她开始尝试复原更多前世的拿手菜肴,并结合现代食材的特点进行改良。比如用现代的烤箱来制作古法的“挂炉烤鸭”,用分子料理的技法来呈现“蟹粉狮子头”的口感层次,用青铜甗来炖煮更加醇厚鲜美的“佛跳墙”……
每一次烹饪,对她来说都是一次学习和探索。她不仅要克服现代厨具与古代技法的差异,还要适应这个时代食材本身味道的改变。她发现,现代农业和养殖业追求高产高效,使得很多食材虽然外观诱人,但其本味却流失严重,远不如前世那些遵循自然规律生长的食材来得醇厚。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她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心思在调味和火候上,也更加依赖青铜甗的辅助。她渐渐发现,用青铜甗烹饪,似乎真的能激发食材潜在的风味,弥补其本身的不足,让菜肴的味道更加和谐、圆融。
然而,就在她的私房菜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口碑也越来越好之时,一个新的问题,悄然出现了。
“小陆啊,你最近做的这个‘腌笃鲜’,味道好像有点不对啊。”一位经常光顾她私房菜的老顾客,也是秦先生的朋友,在一次用餐后,有些迟疑地对她说道。
“哦?李先生,您觉得哪里不对?”陆蘅心中一凛,连忙问道。这位李先生是江南人,口味极其刁钻,尤其对家乡菜要求很高。
“嗯……怎么说呢,”李先生皱着眉头,似乎在仔细回味,“鲜是够鲜了,但这咸味……有点发涩,不清爽,好像……把笋的鲜味都盖住了一些。跟你之前做的几次味道不太一样。”
无独有偶,接下来几天,又有几位老顾客或明或暗地向她反映了类似的问题。有的说汤品偏咸,有的说凉菜的咸鲜味不够纯粹,有的甚至直言她是不是换了盐或者酱油。
起初,陆蘅以为是自己最近太过劳累,手艺有所波动。但接连收到好几位味觉灵敏的老饕的反馈,让她不得不重视起来。
她仔细检查了自己的操作流程,确认没有任何失误。又检查了所用的食材,也都是最新鲜、品质最好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难道……真的是调味料的问题?
她最近确实因为之前的井盐用完了,重新采购了一批。卖家宣称是“天然深井岩盐”,价格不菲,包装也很精美,她当时并没有多想。
陆蘅找出那批新买的“深井岩盐”,仔细观察。盐粒确实比普通的精制盐要粗一些,颜色也更白,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她捻起几粒放在舌尖尝了尝,咸味很足,但似乎……真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和金属味?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她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她取了两份完全相同的清水,分别加入等量的新井盐和她之前用剩下的一点普通海盐,然后分别用来焯烫同一种新鲜的菜心。
结果差异明显。用普通海盐焯烫的菜心,颜色翠绿,口感清甜爽脆,带着淡淡的咸鲜。而用新井盐焯烫的菜心,颜色略微有些发暗,口感也有些发涩,咸味虽然重,却不够纯粹,甚至隐隐有些“死咸”的感觉。
问题果然出在这批新买的井盐上!
陆蘅的心沉了下去。盐,乃百味之首,是烹饪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调味料之一。盐的品质直接影响到菜肴的最终风味。这批劣质井盐,不仅破坏了她精心烹制的菜肴,更损害了她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
她立刻联系了那个卖给她井盐的供应商。对方起初还百般抵赖,但在陆蘅拿出实验对比证据,并表示要将其送去专业机构检测后,对方才支支吾吾地承认,这批盐确实不是什么“天然深井岩盐”,而是从外地一个不知名的小盐厂低价购入的,为了追求白度和“卖相”,可能经过了一些“特殊处理”。
至于具体是什么处理,对方却含糊其辞,不肯细说。
陆蘅又气又恼。她当即要求退货,并警告对方不准再出售这种劣质盐。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结束。
几天后,当她准备去市场上重新采购可靠的海盐时,却惊讶地发现,市场上几乎所有她熟悉的、信得过的海盐品牌,都断货了!问了几家相熟的调料店老板,都说最近海盐供应紧张,价格也涨了不少,反而是一些不知名品牌的井盐、湖盐充斥市场。
陆蘅立刻意识到,这绝非偶然!
很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操控,故意垄断了优质海盐的供应渠道,同时将劣质井盐推向市场!
而能有如此能量,在本市调味料市场掀起风浪的,除了“老味道”及其背后的势力,她想不出第二家!
他们这是想干什么?仅仅是为了报复她之前的举报和竞争?还是想通过控制基础调味料的供应,来达到更深层的目的?比如,让所有餐馆都不得不使用他们提供的、可能存在问题的盐,从而掌控整个市场的“味觉”?
陆蘅越想越觉得心惊。对方的手段,已经从针对她个人,上升到了操控整个行业的层面!
她看着厨房里那包刚刚被退回来的、看似洁白无瑕的“井盐”,第一次对这个时代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了深深的忧虑。连最基础的盐都能出问题,那其他的调味料、食材呢?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坑”和黑幕隐藏在日常饮食之中?
她迫切地想要弄清楚,这批劣质井盐到底有什么问题?仅仅是品质差,还是含有某些有害物质?
可是,她既没有专业的检测仪器,青铜甗似乎也对这种无机盐类不起反应,至少目前没有显示出异样。
她该如何揭开这个“咸味”背后的真相?
陆蘅陷入了沉思。她隐约觉得,这批问题井盐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竞争或报复事件。它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阴谋。而要揭开这个阴谋,她必须找到源头。
那个支支吾吾的供应商,那个不知名的小盐厂,或许,答案就在那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