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市场门口。
张老三站在一个地方,东张西望。
“你买尕老汉的苗子是不?”
旁边摊位的一个老板见状,出声询问。
张老三循着声音望过去,是个身材壮实的年轻人。
年轻人皮肤黢黑,说话间露出齐整白皙的牙齿。
“唉,就是的。你知道以前的这个尕老汉去哪里了吗?”
张老三一直在市场门口买树苗,因为这个摊位的老板记忆力特别好。
只要你在他的摊位上买过一次。不管多久,他都能回忆起来。他甚至还记得你当时买了些什么。
除此之外,这个老汉也算是种树的行家。
张老三在种树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也会给这个尕老汉打电话。
尕老汉一听情况,便会远程指导。
因为尕老汉的售后服务很周到,所以张老三一下车就跑到了这里来。
没想到到了地方,原来摊位上竟然没有人。
“尕老汉是我三叔,他住院了,这几天没来。再一个是年纪也大了,我姐她们不让我三叔继续摆摊子了。”
年轻小伙子说完,接着又道。
“你要买啥的树苗啊?我这都有。反正你和我三叔认识,我给你便宜点。”
听见尕老汉住院了,张老三原本打算拔腿而走。
不过听见小伙子说会给他便宜,张老三停了下来。
他仔细看了看摊位上的树苗。
“你这怎么卖呢?”
指着一纤维袋子梨树苗,张老三询问。
“这个树苗吗?这个树苗栽下去,后年就能结果了。你真心要的话我给你25块钱一根。”
听见这个价格,张老三瘪瘪嘴,貌似不感兴趣地摆了摆手。
“你这个小娃娃,你纯属唬人呢!25块钱我都能在别的地方买好几个像你这样的了。”
张老三说出了个心理价位,就看卖梨树的王斌接不接受。
“我要的多,12块钱我就拿上。”
“嘶。”
听见这话,王斌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有些失笑地摇了摇头。
“叔,12块钱真拿不了。要不你再去别的地方看看吧。”
张老三听见这个话,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王斌的摊位。
早上吃了个馍,张老三肚子里还有点欠。
从市场另一个门出去,张老三给自己要了碗面。
填饱肚子的张老三,再次跑到了王斌的摊位上。
“我跟你三叔关系那么好,过年还寻着一起喝酒呢!”
张老三一开口,就打算套近乎。
“这个叔你才开玩笑呢,我三叔戒酒已经几十年了。”
王斌一听这话,直白开口戳破了张老三的胡诌。
“啧,这娃你还不信?”
张老三煞有介事地啧了一声。
“你三叔家在哪我都知道,就县城口口子那个道道里拐进去,第三家是不是?”
呦?有点意思。
王斌正眼瞧了张老三一眼。
“这个苗是我从外地拉过来的,很多人一来就看中了它。”
王斌边说着,边提溜出一颗树苗。
“叔,你是种梨树的行家,我也不骗你。你看这个树苗,这都是长了一到两年的。你看这树根没毛病,树枝也没毛病……”
将手里的树苗提着,翻来覆去说了一大堆优点,王斌最后总结道。
“叔,我23的成本价,你12块钱拿。你真是把我打骨折了。”
看着王斌面露难色,还说出了心里话,张老三心中一喜。
天知道张老三来摊位上第一眼就看见了这挺拔直溜、树叶绿油油的树苗。
否则他也不会二进宫了。
“15,15给我拿上,行吧?”
听到这的王斌面露不悦,但想着蚊子小也是肉。
“拿上拿上,你要几颗?”
王斌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作势要打包。
“我要10颗就行了。”
王斌手脚麻利地开始打包。
拿到苗子的张老三,美滋滋地回了张洼村。
张洼村。
农家乐门口。
“哟,这是谁家的小狗?”
自大门安装上之后,张文强心里的一桩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但是,还有一些细枝末节的活需要干。
在家休息了一上午的张文强,端着茶杯来到了农家乐门口。
门口放着个纸箱子。
张文强好奇打开一看。
一个胖乎乎圆嘟嘟土黄色的小狗正蜷缩在纸箱子里。感受到光亮,小狗开始哼哼唧唧地叫。
“嘿!猫来财狗来富,这可是个好兆头。”
张文强把茶杯往胳膊肘里一夹,拎着箱子就回了家。
“你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听见大门口有动静,马秀兰伸出脖子朝外望。
在院子里撸小猫的张女子抬头,看见老爸怀里抱着个东西进来了。
“啥呀?这是。”
见老爸一脸小心翼翼的样子,张女子有些好奇。
“你猜这是啥?”
把纸箱往地上一放,张文强打开纸箱。
“哟!小狗。”
看见里面毛茸茸的小狗,张女子惊呼出声。
“妈呦~”
原本自家就养了一只母猫,外加一窝小奶猫;现在又来了一条小狗。马秀兰有些惊讶。
“你从哪里抓来的小狗呀?我们家养得活吗?你又不操心,还不是我的累赘!”
了解张文强的马秀兰立即开始上强度。
“它在农家乐门口放着,我就给拿回来了。反正猫来财狗来富嘛!是个好兆头。”
这种话谁不爱听。
马秀兰一听张文强的解释,便妥协了。
“也行吧,不过要养的话,你俩操心,我可没空管哈!我丑话说在前头。”
“肯定我们自己养,老妈你放心吧。”
幸好家里有羊奶粉。
张女子找了不用的碟子,冲了些,放在了小狗的前面。
看见吃的,小狗哼哼唧唧地上前去。埋着头在那里一个劲地舔。
午后的风吹动院子里的树叶沙沙作响;日头把人的影子渐渐拉长;仔细看地面上,勤劳的蚂蚁已经开始四处觅食。
在家的张女子,端着盆面粉去了银巧儿家。
“嫂子,我压些面。”
一进门,张女子就给银巧儿说了自己的诉求。
“你们要些宽的还是细的?”
银巧儿正在给别人家压面,闻言头偏过来询问。
“我妈说一半细的、一半韭叶。”
将自己的话带到,张女子找了个地方坐着。
等到压面机的声音骤停,屋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张女子也表明了今天她来银巧儿家的主要目的。
“姐,我给你说一件事,你要不要想着把这个馍馍的种类给它做多一点?”
听见这话,正在和面的银巧儿头偏了偏。
“什么意思?”
银巧儿皱着眉头,有些不解地问。
“我看今年你家卖馍馍,她们都买一两次就不来了。我想着你多做一些馍馍的种类,那肯定挣的多一些。”
这话一出,干活的银巧儿稍稍思考一下。
她的这个铺子,每年冬天就不会再开了。
因为冬天,家家户户闲下来,就开始自己做馍馍了。
前面听张女子的意思,是多做一些不同种类的馍馍,卖给来张洼村旅游的游客,或者冬天卖。
可是银巧儿转念一想。
“我们的这个路太烂了。有人开车来买成本太大;如果坐大巴车来买的话又浪费时间。感觉我学不同种类的馍也没什么必要。”
银巧儿的第一反应是推辞。但话都说出口了,银巧儿又转了个弯。
“你说这些啥馍呢?我听一听。”
听见银巧儿姐的拒绝,张女子还有些灰心。可听见下一句,张女子又感觉看到了希望。
“像我们女孩子就喜欢吃甜的东西。姐,你做一些玫瑰千层饼;外加烤个石子馍。石子馍有嚼劲,抗饿!如果真做出来的话,和你烤箱里烤出来的馍饱腹效果差不多,但口味上肯定会有差别,也更香一些。”
“这样啊?”
听见张女子的建议,银巧儿快速在脑子里转了一下。
“可是我也是今天才听到这两个名字,那我应该去哪里学呢?”
见银巧儿有兴趣,张女子微微一笑。
“我有个同学在烹饪学校当老师,可以让她来给我们培训。”
“哟!”
听见老师和培训等词,银巧儿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要花钱。
“那得多少钱啊?”
银巧儿想知道多少钱,打算下去看看她口袋里的钱够不够?
“免费培训!但是做馍馍这一块,姐我觉得你有这个天赋,我就想着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你。”
听到这,张女子的脸上也露出了浅浅的笑意。她的嘴角,小小的虎牙微微露出了一个尖。
“哎呦!”
话说到这,银巧儿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见银巧儿的面和得差不多了,张女子便打算去村委会溜达溜达。
“嫂子,那你先压面。等我确定好时间地点后再给你说哈!然后我先出去一趟。”
“行,你先忙。”
压面机的声音一启动,整个房间里都开始嗡嗡地响。
很多人来压面,把面一放就去干自己的事了。张女子说了这话,银巧儿也不足为奇。
张女子到了村委会门口,听见里面传来的声音,微微挑了挑眉。真巧。
“张贤叔、远山叔!宝儿!”
一进门,张女子给在座的人挨个打了个招呼。
“女子来是有什么事吗?”
张女子从来没有来过村委会,这次来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张贤直接开口询问。
反正都是自己人,张女子也不藏着掖着。
“叔,是这么一回事。我同学她的学生有个社会实践。我同学联系我,想问我们村子里行不行?她们是烹饪学校的。”
“烹饪学校?”
张贤想一想,惊讶出声。
“我们市里的那个烹饪学校吗?”
看见张贤吃惊的反应,张女子毫不意外地笑了。
江城的面食天下闻名,
江城有且仅有一所烹饪高校,其王牌专业出来的学生直接走的是大酒店厨师的路子。一般人很少能尝到烹饪学校出来的学生做的饭,更别说来张洼村社会实践了!
它们俩简直就是两码事。
“是江城的那个烹饪学校吗?”
江远山显然了解过江城。
一开口张女子就懂了他的意思。
张女子点了点头。
“哎呦!”
看到张女子的反应,张贤拍了下手掌。
“这不好事成双吗?你说!”
得到消息的张宝儿,也抿着唇笑得羞涩。
“啥好事成双啊?”
一头雾水的张女子看着村长张贤去了广播室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