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通二十二十年,八月二十,东宫。
紫宸殿的喧嚣已过一日,但风暴的余波仍在东宫深处酝酿。殿内冰山散发着丝丝寒气,却驱不散那份无形的凝重。
太子李栖云端坐书案后,面前摊开的不是奏章,而是几份墨迹犹新的密报。他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紫檀桌面,发出沉闷而规律的“笃笃”声,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那双深邃的凤目低垂,视线落在密报上,眼神却仿佛穿透了纸页,落在更远、更深的迷雾之中。
影枭如同融入阴影的雕像,单膝跪在阶下,垂首屏息,等待着主子的裁决。
“查到了?”太子的声音响起,平淡无波,听不出喜怒。
“回殿下,”影枭的声音平板无波,条理清晰,“关于沈寒舟身世,北境线报汇总如下:
1. 出身疑点: 沈寒舟自述为江南寒门,幼年父母双亡,由远房叔父(已故)抚养长大。然查其籍贯所在县镇,并无沈姓大族,其所述‘叔父’亦查无此人。其入国子监前数年行踪……模糊不清,似有人刻意遮掩。
2. 年龄巧合: 沈寒舟现年约二十一。咸通元年生人,宫中婉妃诞下死婴后病逝,同年冬,皇后娘娘于慈宁宫早产诞下双生子。此时间……或有微妙关联。
3. 容貌风仪: 据北境密探回报及早年国子监画像比对,沈寒舟身形颀长,眉目疏朗,尤其侧脸轮廓及眉眼间距……与太子殿下您……确有几分神似。其作战时悍勇决断、临危不乱之态,亦非寻常寒门学子可及。边军‘有先帝遗风’之议,虽属妄言,但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4. 靖北王异常: 靖北王对沈寒舟之‘青眼’,远超寻常提拔悍将。不仅破格擢升,常召入中军帐密谈,更在肃王构陷案发前夕,将其调入亲卫营贴身保护。其态度……近乎‘守护’与‘栽培’并举,绝非单纯‘惜才’。”
影枭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几分:“另,关于肃王构陷案之‘徐安’。此人确系月前由一北境行商‘举荐’入肃王府为文书。其举荐人……已于三日前‘醉酒失足’,溺毙于护城河中。徐安本人……在肃王被押入宗人府当夜,于其居所‘自缢身亡’。现场……干净利落,未留任何线索。其腰间所佩狼头铁牌……亦不翼而飞。”
“死了?”太子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带着毫不掩饰的嘲弄,“好一个‘干净利落’。靖北王……你倒是……手脚麻利得很呐。” 他指尖的敲击声停顿了一瞬,随即又恢复了那令人心悸的节奏。
影枭继续道:“综合各方线索,属下推断:靖北王李镇岳,恐早已知晓沈寒舟身世之秘!其刻意接近、提拔、保护沈寒舟,绝非偶然!肃王构陷景王一事,必是靖北王在幕后操控,借肃王之刀,行祸乱京城、打击殿下及景王之实!其目的……极可能是想利用沈寒舟这枚‘身份特殊’的棋子,在京城掀起滔天巨浪,搅乱朝局,以谋取自身最大利益!”
影枭的分析,如同冰冷的解剖刀,将靖北王的意图一层层剥开。太子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深潭般的眼眸中,翻涌着越来越浓重的、如同实质的寒冰风暴。
“利用沈寒舟……搅乱朝局……”李栖云低声重复,指尖在舆图上靖北王的封地处缓缓划过,留下一道无形的刻痕。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眼中精光闪烁,如同猎鹰锁定了猎物。
“好一个借刀杀人的阳谋。靖北王想用这枚棋子,在孤的棋盘上搅风搅雨?”他缓缓站起身,负手踱至窗边,望着宫墙外沉沉的夜色,“那孤……就让他这枚棋子,变成废子!让他这盘棋……下不下去!”
他霍然转身,目光如电,指令清晰而致命:
“影枭!”
“属下在!”
“一、宗人府那边,让肃王李霄玄‘病’得再重些。他必须‘想起来’,徐安是如何受‘北境某位贵人’指使,教他构陷景王!狼头牌?哼,让他把‘靖北王府’四个字,给孤刻在供词上!”
“二、沈寒舟……既是棋子,也是破绽。北境返京之路,山高水长。安排几场‘意外’,务必让他……永远留在路上。尸体,处理干净,痕迹,抹去。”
“三、景王府……给孤守成铁桶。任何与北境相关的风声,一缕也不准透进去!李鹤鸣……他只能待在孤为他划定的囚笼里,静看风云变。”
“四、靖北王‘述职’心切?传令沿途州府,以‘护卫亲王’之名,派重兵‘护送’,务必……走得慢些,再慢些。孤要让他……眼睁睁看着他的‘好棋子’……在半路上……化为乌有!”
李栖云走到案前,拿起一枚代表靖北王的黑色玉雕,在掌心掂了掂,随即五指猛地收紧!
“李镇岳……”他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棋逢对手的冰冷兴奋,“你想玩?”
“孤……奉陪到底!”
“看看是你的‘狼崽子’命硬……”
“还是孤的网……收得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