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夏满 > 第121章 夏满愁钱

第121章 夏满愁钱

不愉快的事情总会过去,夏满也不欲多提,同春哥儿说了些家中大事小情,便提出告辞,临走前他还不忘嘱咐道:“团团还小,你家也不急着赚钱,不如等他能走了再考虑重新摆摊的事情,到时候人家该忘得也都忘了。”

春哥儿点点头,他家里只有两个人带孩子,若是自己出去做生意便只能把儿子托给婆母带,那他肯定整天惦记着,生意也做不好,不如亲手把儿子带大,等孩子长大了再去考虑其他的。

“对了,有件事情要同你说一下,回头你跟二谦商量一下。”夏满突然想起来年前毛山说的那件事,“村里如今广开梯田,有些无主或者要转卖的山地,正在寻买家,你看看要不要置办两亩田,总归不会吃亏。”

毛家村人口不算多,能开做梯田的山地却不少,毛望山粗粗估计一番,每家每户至少能分得两三亩田。

有些人家早已搬出村子,他们的田地已然是无主之地,村里便做主将之都发卖出去,还有年老体衰无力种田的人家也要把自家田卖出去,于家老娘就在其中,他家的地位置又好、土也肥沃,在村里倒是抢手得很。

毛平秋家如今在镇上谋生,儿子也落了蒲泉镇的户籍,加上他家已经开出五亩梯田,种上粮食尽够一家人吃了,再多地也伺候不上,便不打算多买。

夏满当时就想到了春哥儿,他户籍之前落在毛家村,婚后虽然迁出去,可也有资格买村里的地,便打算什么时候找他说说这事儿。今天话头是赶上了,否则他都要忘记了去。

魏家祖辈都是镇上人,他们是没有田地的,往年也不觉得种地能比自己做铁匠还赚钱,前几年高产稻谷上市,他们还想着等产量上来了自家买米吃也就便宜了。

没想到,都种了几年的新稻谷,产量越来越多,价格却没有大幅度降低,每月都得拨出五两银子买米吃。

后来他们才知道,官家收了新稻谷是为了运出去卖给他国人,这天下之大,吃不饱饭的地方多了去了,便是走得再远,米也不愁卖,山南东道每年产出的大米,走不出关外十里路就被哄抢一空。

魏老爹当时就感慨:“还是得有土地傍身啊。”不说别的,一年把地租出去给别人种,自家收些稻谷做租子,也能省下几十两银钱呢。

可他们一家都是土生土长的镇里人,就连魏婆子和魏大嫂也不例外,就是想去村里买地,人家也不会卖给他们。

春哥儿是知道他们想买地的念头,如今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也不同魏谦商量,当场就给夏满答复:【买六亩田】。他们三家一家两亩,一年的口粮尽够了,多的还能卖出去。

夏满笑,敲了敲他的头,“咱们村现在就缺人手种地,你买这么多谁来种?”

春哥儿摸了摸脑袋,也觉得自己闹了笑话,娇憨一笑。

“不过也不用愁,官府开了那么多田可不是为了荒在那,估计还有什么后手,你们定下来买多少记得吱一声,我托大山哥给你们记上。”夏满家五亩田也不打算自己种,他也在观望官府的下一步动作,不过心中倒是乐观。

之后的发展也正如夏满所说,官府花大价钱开辟梯田是为了广增粮,人手不够?那就从别处弄来人。

两年间,各府召集起无田可种吃不饱饭的穷苦人家,同他们说了其中厉害,去留任凭百姓自个儿决定,若是他们打算去山南东道落户,官府会给他们开路引。

为了防止有投机取巧的农户,打着种田的旗号却不去山里头落户,路引都是特制的,一旦他们到了当地就会被官府集中起来送往各个村子,必须种满十年的田地才能另谋他处。

从离开家乡到落户他乡,官府除了提供种田用的农具,其他一应支出皆由百姓自己承担。

种种压力之下,选择背井离乡的农户还是少数,只有那些真正活不下去的人才会选择走上迁移的道路,当然,此后数十年,他们都未对这个决定后悔,甚至很庆幸,当年做下那个令人费解的决定。

毛家村人愈来愈多,田地也尽数种上,并不存在撂荒的耕地,魏家买了三亩田,尽数租了出去,每年收的稻谷都能把粮仓填满,再不用花额外的钱买米。

这些都是后话了,对当下的春哥儿来说,把孩子好生教养长大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夏满也一样,他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毛衍培养成才,其次便是自己的食铺生意,可两样都离不开最重要的东西——钱。

晚上,夏满点着灯把藏在房屋各处的木盒子掏出来,一一打开,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在烛光的印照下散发着温暖的光泽。

毛衍年纪还小,不是很明白这些银子意味着什么,他勤快地帮小爹拿出放在衣柜暗格里的木盒,好奇道:“这个盒子好小。”他抱着盒子上下摇了摇,没听到银子碰撞的响动,又说:“也最轻。”

夏满接过木盒,伸手抚过上面的纹路,笑容中带着怀念,坐在桌边,说:“这个盒子是咱们家的根。”

当年只有十两银子不到的管家盒,却撑起了他们一家的生计,六七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他们有了很多存放银子的木箱,夏满却依旧最宝贝这个管家盒。

“根?”毛衍眨眨眼,手脚并用爬上凳子,两只手臂搭在桌子上,小脑袋枕在手臂上,歪头看着夏满,“像树根那样吗?”

夏满笑了笑,说起来当初自己嫁进来时毛家的模样,省略掉那些让人不愉快的人和事,山里的闲适生活实在让人怀念,不管是上山打野还是下河摸鱼,都带着最纯粹的期盼与快乐。

毛衍没有在毛家村住过,听到爹爹的话眼中生出向往,恨不得立刻回山上住。

“等开春雪化,我们一起回去看看,带你去摘春菜。”

“好!”毛衍叽里咕噜地问了夏满许多问题,后者十分有耐心,一一同他解答,没一会儿,小家伙就开始犯困,眼睛迷迷瞪瞪。

夏满起身抱起他,轻声哄了两句,感受到温暖气息的毛衍很快揪着爹爹的衣袖陷入美梦。

夏满直接把他送回自己房间,轻柔地将儿子衣服褪去,小心翼翼把人塞进被窝里,在他额头上亲了亲,看着毛衍脸上露出笑容安心睡去,起身换了个更厚实的灯罩,房间里顿时只留下一丝微弱的烛光。

回到房间,毛平秋已经洗漱完回来,问:“衍衍睡着了?”

“嗯,睡得可香了,小猪仔一样。”

毛平秋就笑,想了想儿子睡着的模样,不得不承认夫郎说得对,“怎么把银钱都掏出来了?”

“衍衍已经三岁了,过几个月就四岁,却还整日玩玩乐乐,你瞧其他小娃娃,这会儿要么学字要么学绣,瞧着都不一样。”夏满坐到桌边,有些发愁,“我得看看咱们攒了多少家底,够不够让他挥霍。”

“衍衍还小呢,你别着急,大不了咱们多赚些钱给他傍身,他快快乐乐一辈子不是很好么?”毛平秋握住夏满的手,“再说了,衍衍聪明又懂事,他如今只是不定性,等长大了自然就知道该做什么。”

话虽如此,夏满却还是担心儿子的成长,他将自己琢磨了许久的念头说出来:“可也不能一直这么松散,我想着,给他找个先生学字,你觉得如何?”不求儿子成才,可读书多,总归要懂得更多,起码得成人呀。

毛平秋却持有不同态度,他提起了那些只懂死读书的呆子,尤其像匡扶风那般的伪君子,可见读书也并不全是好的。

“像你说的,咱们儿子根是正的,哪里会长歪?”

毛平秋思忖一番,说:“你说的也对,可是上哪踅摸好的开蒙先生呢?”他家衍衍是个哥儿,正经学堂定然是不收的,可教哥儿的先生只做大户人家的家师,一年的银钱不少,自家怕是掏空家底也没有门路送进去。

“你觉得,许先生如何?”

毛平秋惊讶,不禁重复了一遍:“许先生?”见夏满肯定地点点头,他垂眸深思。

许先生曾说自己于科举一途上无甚天分,学识同他们这边的秀才比起来不值一提,可毛平秋觉得他这话不过是自谦,观其谈吐,都非贫家秀才可比,更别说其心性坚韧为人正直,谈起家乡也不卑不亢,心怀济民之忧,假以时日定能一飞冲天。

他们夫夫私下曾说过,若是许先生能做官,那一定是个造福一方百姓的好官。

越琢磨,毛平秋越觉得夏满这想法很好,衍衍若是能跟在许先生身边学习,哪怕不成才,至少也能成德,不必担心他学坏,可是,“许先生会愿意收衍衍么?”衍衍毕竟是个哥儿,许先生再潇洒也不见得能放下心中成见。

夏满说:“许先生绝非凡夫俗子,我想,能让许先生决定收不收下儿子,并不在于世俗之礼。”而是在于他能不能看中衍衍。

毛平秋沉吟一瞬,说:“这事儿先缓缓,等回头我探探许先生的口风,若是他愿意,咱们可得好生准备一番。”

夏满点点头,他早就问过绣姐儿这方面的事情,镇上开蒙学生拜师礼有五样,肉、菜、糕、钱,以及文房四宝中的任意一种。

若是拜入许先生门下,除了这五样东西,还得问清楚他们定安府是何等规格,礼往重了准备,总不会出差错。

二人商量完这事儿,便就着烛火开始清算家中银钱,几个木箱子装的都是银锭子,加在一起有二百多两,剩下的则装在管家盒里。

夏满将盒子打开,里面装着银票和房契,房契有两张,一张是南兿巷的房子,还有一张是毛家大院的文书凭证;银票有两张,面额千两,都是官方银号颁发的票据,去任何一家银号都能换成银锭子。

几年经营下来,光是满意小馆的营生就赚了几百两银子,尚荣将军每年送来的租子加在一起也有五百两,余下的则是毛平秋做木工赚的佣金和赏钱。

同几年前比起来,他们的家底翻了不止百倍,可若是按照夏满的计划,这钱也有些捉襟见肘。

上一轮科举,金老板儿子落榜,没有出卖食铺的打算,夏满便想着多踅摸地方,买个属于自己的铺子,这笔钱五百两不一定能打住;儿子开始学习,笔墨纸砚样样都是钱,那花销可就大了,一年五十两都算不得什么。

夏满收好银子,扑到毛平秋怀里,“赚钱可真难啊!”

这会儿的他正在为赚不到足够的钱发愁,殊不知,送钱之人正在来的路上。

专家:三岁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

(bushi,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1章 夏满愁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狩心游戏

宁得岁岁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