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霖纪豫行等人在上海待了十三天,党组织的会议开了一场又一场。眼瞅着盛东升和谭苑博脸上的神情越来越凝重,上海的气氛都变得越来越紧张。
终于——
二月中下旬的某个不算宁静的夜晚,日本军队从鸭绿江攻进东北,侵华战争全面拉开序幕。
一时间全国拉响警报,百姓人人自危,爱国之士纷纷挺身而出,无数人从中国的各个角落,奔赴东北而去。
又一次紧张的组织会议结束后,盛东升和谭苑博踏着夜色出现在张承霖和纪豫行生活的地方,盛东升和谭苑博手里的另外几位党内人士以及易泊衍、纪汝琼和周竺都出席了这次会议。
盛东升翻着手里的会议记录,语速飞快地说着:“东北的战事已经拉开序幕,大家心里也清楚,这不仅是东北的战事,如果没有及时应对,这很有可能会变成中国的战事,到时候的百姓面临的就是水深火热,而不仅仅是担惊受怕。”
“所以现在,必须好好做出部署,将大家安排到相应的地方,为了国家而战,为了党和人民而战。”盛东升摊开笔记本放在桌面上,又将中间使劲压平,“现在的东北纵然形势紧张,但也不能将你们所有人全都调去东北,需要有人留守上海,也防止如果东北真的失守,能有人及时支援华北甚至华东。”
谭苑博将列好名单的本子递到他面前,说:“我这边的人也随你安排,不合适的我会再另行调整。”
“好。”盛东升接过他的本子,才又看向面前或坐或站着的一群人,问了句:“你们有自愿去支援东北的吗?”
在场26个人,无一例外全都举了手。
谭苑博一直没什么表情深如古潭的眉眼间露出了几分笑意,又带着赞赏之色。
盛东升看着他们,点了点头,“那既然如此,我就自己安排去东北和留守上海的人了。”
“你们先把手放下。”
盛东升看着最中间靠着背后桌子站着的张承霖和纪豫行,开口:“张承霖和纪豫行,你们俩一个去东北,一个留守山东。我尊重你们俩的意见。”
“我去东北!”纪豫行先一步开口,声音铿锵有力不容置疑,“盛先生,您知道的,东北是我的家,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我比任何人都有资格去东北。”
“对于很多人来说,去守卫东北,是为了东北而战,是为了国家而战,也是为了党和人民而战。可我不光是为了这些,我还为了我的家。”
盛东升自然没有异议,在笔记本上写了些什么,点头:“好,那张承霖暂时留在上海。”
张承霖点头应下:“服从安排。”
“盛先生,我也申请去东北。”纪汝琼往前走了两步,脸上表情严肃,“理由同纪豫行。”
说完这些,她转头看了眼纪豫行,看见了他眼底的不忍与决绝。
“不行!”话是谭苑博说的,他含在唇间的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拿走了,脸上带着不容置疑的神情,“你和张承霖留在上海。”
“凭什么?”纪汝琼蹙眉,目光直直落在谭苑博身上,好像他不给她一个合理的理由的话,她绝对不会听从他的安排。
这次没等谭苑博说话,盛东升先一步开口,语气比谭苑博好的不是一点半点:“就凭你们家只有你和纪豫行两个孩子,如果他与东北出了什么事,你们家总要有一个人还在。”
纪汝琼心头一震,旁边的易泊衍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盛东升看了眼她,继续做着后面的安排:“那这样的话,纪豫行、薄牧歌、狄冰璃、周竺、顾梓晨……你们17人去支援东北,老谭会和你们一起,同样组织上还有安排一些人过来,具体事宜后续老谭会一起给你们讲。”
“张承霖、纪汝琼、易泊衍、南宇轩……你们九个人与我,暂时留在上海,等候后续中央安排。”
“我这边只有一条,等打完了仗,都回上海来,我请大家喝酒,不醉不归!”
“好,今天的会就先到这里,大家好好休息。”
*
党组织一夜时间迅速将在上海的所有党内人士分成两派,一派支援东北,一派留在上海,等候安排。
去支援东北的那批人,第二日一早踩着晨曦便往东北去。
张承霖与纪汝琼仍在乡冬弄堂,听着外面一阵一阵汽车启动的轰鸣声,在此刻显得震耳欲聋。
张承霖站着二楼窗口往下看着,看着不同牌照的汽车一遍一遍来来回回,接了人送走,送完人又回来。
看着那些人义无反顾的背影,张承霖终于理解了纪豫行那句话——“再多看一眼吧,说不定哪一眼就是最后一眼了呢。”
终于,许久之后,纪豫行的身影出现在那个门口,似有所感,纪豫行转头看了眼二楼的那个小窗户。
小窗户里面拉着一层纱帘,让站在窗边的人有些模糊,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来那是张承霖。
于是上车前,他朝这个方向敬了个礼。
张承霖看着,不言,不动,不笑。
他们走后的第二日下午,盛东升去开完会回来,带来一个让无数人都痛心疾首的消息。
盛东升:“日本人在东北烧杀抢掠,短短两天时间就已经有许多战士牺牲了生命,也已经有七座城市被日军占领。而今日,不知道是哪个城市的大地主牵头而行,有五六个在东北数一数二的大地主都带着家财和家里的工人投靠了日军。”
“如此一来,东北的形势就更是脱离了我们的掌控,东北的人民也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我把消息传达给你们,你们也要做好随时再去支援东北的打算,其次在上海也要稳固军心,不要没上战场先乱了阵脚。”
盛东升走之前,目光突然落到站在角落位置一直没说话的张承霖:“张承霖,你跟我来一下。”
张承霖跟着盛东升到了他的住处,盛东升也不和他卖关子,开门见山:“你帮我盯着点目前在上海的这些人。”
“行。”张承霖应下,不问缘由,也不问因果。
看着张承霖走出去,盛东升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目光却不经意间落到写在笔记本的一个名字上——易泊衍。
盛东升伸手轻轻合上了笔记本,刚打算站起身,又听见敲门声。
“进。”
易泊衍推门进来,先开口喊人:“盛先生。”
盛东升点头,“坐。”
“谢谢盛先生。”易泊衍坐到他对面,看着他给自己斟了杯茶,“盛先生找我是?”
“最近听到东北的消息,吓到了吧?”盛东升脸上是如往常一样慈蔼的笑,像关心晚辈般开口问。
“怎么会?”易泊衍端起他倒的茶喝了一口,才笑道:“巴不得去东北出一份力呢。”
盛东升听了他的话,欣慰的点点头:“你能这样想自然是好的,是一个合格的**员该有的态度。”
“我喊你来呢,也不为了别的,就是想听听你最近工作做的怎么样。”
原来是让他来述职,易泊衍心里有了考量,不急不徐的娓娓道来,将往常会汇报给盛东升的条目一条一条的列清楚。
偶尔盛东升追问,他也笑着慢慢再解释一遍或者补充一些。
盛东升听了更是频频点头,易泊衍做事很是仔细认真,这一点他从未质疑过,也从未担心过。
述完职,见盛东升没有别的什么事,易泊衍主动提出不打扰,盛东升自然没有异议,毕竟以往他都是这样的。
最是恰到好处的做到了进退有度。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盛东升什么都看好的人,却惹了个让盛东升最是头疼的麻烦。
以至于盛东升初初听说的时候,极尽全力为他辩解。
比起被别人误解,他更希望他一手培养起来的易泊衍不要让他失望。
*
纪豫行等人去了东北之后,小半个月的时间里,东北地区捷报频传。
由东北军队最高领导邹夜春发来的电报更是几乎每日都有。
看着这样的情形与局面,一直在上海愁眉苦脸焦头烂额的党内领导,也终于稍稍眉头舒展了些。
转眼三月中旬,已经一个月过去,可日本在东北的攻势丝毫不减,好像有无穷无尽的后方支援,一时间东北的来信来电又让上海风声鹤唳。
彼时,纪豫行跟着谭苑博,和邹夜春一起,带着在东北的军队负隅顽抗,在战场上无惧生死,已经夺回了被日军侵占的三座主要城池。
可偏偏就在这时——出了变故。
原本要从上海送往东北地区的支援物资,在抵达黄海区域时,被一支来自日军的小队截获,而那是给谭苑博和邹夜春所带军队最后的保障,也是他们最后的退路。
这保障一断,别说他们还能不能再战,只怕活下来都难。
日军劫完那一船物资后全面切断了**上海与东北的通讯,做的悄无声息。党组织知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谭苑博发来电报,说东北守不住了,他已经带人退回了山东。
【引用原文内容】二月中下旬的某个不算宁静的夜晚,日本军队从鸭绿江攻进东北,侵华战争全面拉开序幕。
本文战争时间线从本章正式开始,即1937年2月份
由此请尊重作品!尊重原创![求你了]
PS:【本文中无数次强调】本文架空,抗战时间线的设置与史实中“1931年9月18日918事变”开始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有较大出入,尊重史实,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后事之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守卫东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