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禾的降生,像一道柔和的滤镜,让小嘉看世界的目光都温软了几分。下班回家,抱起那个散发着奶香的小小身体,听她咿呀学语,看她笨拙地挥舞小手,工作中所有的疲惫与紧绷似乎都能瞬间消融。苏禾的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母亲也因孙女的到来而精神焕发,仿佛年轻了几岁。这个三代同堂的小家,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暖意。
然而,生活的试炼从未停止,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悄然降临。
晓禾六个月大时,一次突如其来的高烧,确诊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医生冷静地阐述着手术的必要性与风险,那一连串医学术语和冰冷的数据,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小嘉和苏禾的心上。手术费用高昂,远超他们的积蓄,且术后需要漫长的恢复和精细的照料。
刚刚明亮起来的生活,骤然被一层厚厚的阴云笼罩。苏禾抱着孩子,眼泪止不住地流。母亲急得团团转,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可咋办,这可咋办”。
小嘉感到一阵熟悉的、令人窒息的无力感,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个为校服和棉鞋发愁的冬天。疾病的随机与残酷,让他再次深刻体会到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垮掉,他是这个家的支柱。
他第一时间向单位说明了情况,请了假。王处长听闻,沉默片刻,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照顾好家里,工作上的事不用惦记。” 同事们也纷纷表达了关心。这份来自“瓷器店”的、克制却真实的情谊,让小嘉感到一丝暖意。
他拿出所有存款,苏禾也拿出了自己的积蓄,但距离手术费用仍有不小缺口。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向几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和朋友开口借钱。他写借条,约定还款期限,语气平静却坚定。他拒绝了苏禾父母卖房帮衬的提议,他知道,那是老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筹钱的过程是煎熬的,但更煎熬的是等待手术时的分分秒秒。手术室外,时间仿佛凝固了。小嘉紧紧握着苏禾冰凉的手,母亲在一旁默默垂泪,手里攥着一串不知从哪里求来的佛珠。小嘉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想起了自己坎坷的来路,想起了父亲的病榻,想起了太婆的石磨……仿佛有一种无形的、苦难的循环,试图将他的下一代也卷入其中。
不。他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他拼命读书,奋力挣扎,从那个贫瘠的村庄走到今天,不是为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命运扼住喉咙。
手术进行了漫长的几个小时。当医生走出来,说出“手术成功”四个字时,小嘉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他扶着墙壁才勉强站稳。苏禾和他紧紧相拥,泪水湿透了彼此的肩头。
术后,晓禾在监护室观察。小嘉守在门外,透过玻璃看着那个小小的、插着管子的身体,心中充满了后怕与巨大的庆幸。那一刻,他对自己奋斗的意义有了更具体、更血肉相连的理解。不仅仅是为了改变个人命运,不仅仅是为了反哺那个破败的原生家庭,更是为了有能力守护自己所爱的人,为了给下一代创造一个更有保障、不必如此轻易被疾病击垮的起点。
晓禾出院后,需要极其精心的护理。母亲主动承担了大部分照料工作,她以惊人的耐心和细致,记录着孙女的每一次喝奶、每一次体温变化。苏禾也调整了工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小嘉回到工作岗位,更加努力,他将对家庭的责任转化为职业上前进的动力。
女儿的这场大病,是一次残酷的试炼,几乎耗尽了这个刚刚稳定下来的小家庭的全部心力与财力。但也正是在这场试炼中,小嘉、苏禾和母亲之间的纽带变得更加牢固。他们共同面对危机,彼此支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夜深人静时,小嘉看着女儿熟睡的恬静面容,看着她胸口那道浅浅的、将会伴随她一生的疤痕,他俯身,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
这道疤痕,是试炼的印记,也是生命的勋章。它提醒着小嘉,前路依然漫长,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和更坚韧的意志。他必须,也必将,变得更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