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这年,小嘉被任命为副司长。
没有太多的意外,也没有狂喜,一切显得水到渠成。多年的专业积累、沉稳务实的作风,以及那份在关键问题上始终守住底线的定力,让他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任命下来那天,他平静地接受了同事们的祝贺,然后像往常一样,投入到一份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紧急报告修改中。
坐在比原来宽敞了些的办公室里,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政策的建议者或执行者,更需要承担起一个领域的管理和推动责任。视野需要更宏观,考量需要更周全,平衡各方利益和观点的难度也呈几何级数增加。
他开始参加更高级别的会议,聆听更核心的讨论。他看到了政策制定背后更复杂的博弈,看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那道深刻的鸿沟。有时,他会想起自己刚工作时,那份试图将个人苦难直接转化为政策呐喊的冲动,如今想来,虽赤诚,却也简单。现在,他学会了在坚持核心原则的前提下,寻找更具操作性的、迂回前进的策略。
他分管的领域,恰好包括了他一直关注的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这让他觉得,自己过往所有的挣扎与思考,仿佛都是为了这一刻在做准备。他推动处里的年轻人多下基层调研,鼓励他们讲真话、报实情,就像当年林老师和王处长对待他一样。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小心翼翼地为他认为重要的、关乎民生底线的项目争取资源和支持,过程缓慢,偶有成效,便足以慰藉。
生活上,也进入了“承转”的阶段。晓禾上了中学,进入了叛逆期,父女之间偶尔会有小小的摩擦。小嘉努力学着理解女儿天马行空的想法,不再像父辈那样简单粗暴。他常常想起自己孤独的童年,便更加珍惜与女儿沟通的每一个机会。
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风湿痛和常年劳累留下的病根让她行动不便。小嘉和苏禾商量后,将母亲再次接到北京,与一位靠谱的保姆一同照料。母亲起初不肯,怕给儿子添麻烦,直到小嘉说:“妈,你辛苦了一辈子,也该让我尽尽孝了。”老人这才含着泪点头。
爷爷在前年冬天安详离世,无疾而终,算是喜丧。奶奶在爷爷走后不久,也仿佛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在一个睡梦中悄然离去。老家,真的成了记忆里的故乡。小嘉回去处理完老屋,将钥匙交给了堂亲照看。站在空荡荡的老宅里,过往的一切扑面而来,太婆的豆腐灶,父亲的叹息,煤油灯下的夜晚……最终,都归于沉寂。他将那份沉重与怀念仔细收起,锁进了心底。
如今,他与那个贫瘠的村庄,在物理上的连接越来越少,但精神上的纽带却从未断裂。他的工作,他关注的议题,他人生的底色,都深深烙印着那片土地的痕迹。
一天晚上,他辅导晓禾历史课业,讲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民工潮。晓禾好奇地问:“爸爸,那时候的人为什么都要离开家去那么远的地方啊?像爷爷那样?”
小嘉愣了一下。他很少对女儿详细讲述爷爷的故事。他斟酌着词句,说:“那时候,大家都想寻找更好的生活,想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只是……路不好走,很多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晓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现在呢?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吗?”
“有,还有很多。”小嘉看着女儿清澈的眼睛,温和地说,“所以爸爸和很多叔叔阿姨在做的工作,就是希望能让这些努力生活的人,路能好走一点,付出的代价能小一点。”
晓禾想了想,说:“那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
女儿简单的一句话,让小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或许就是一种“承转”——他从父辈那里承接了苦难的记忆与坚韧,如今,正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一点点向好的力量,并将这份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
他走到窗前,北京的夜空难得地看到了几颗星星。回首来路,坎坷泥泞;展望前路,任重道远。但他内心平静而坚定。他承接了过往,如今,正尽己所能,转动着属于他这一代人的、微小却不可或缺的齿轮。
这承转之间,便是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