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尚宫,陛下唤您呢。”一个穿青色宫装的宫女匆匆走过来,在尹希身边耳语了一句。
尹希这才回过神来,天气闷热,她虽然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职位,常常需要在女帝和后宫狎昵时等候在外,有时候竟也觉得无聊。
不知不觉,她已经在这里待了若干年了,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就已二十五岁。
尹希微微一笑,道:“我这就进去。”
来唤她的宫女叫思静,按职级也是尚宫局的女官,算是她的下属。思静人如其名,文静可靠,两人关系一向很好。
她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进了殿内,迎面对上正座女帝望过来的眼神。
女帝身着明黄色常服,脸若银盘,鹅蛋脸上面一双飞扬的凤目神采奕奕,头戴金冠,略施薄粉,眉间贴了一个小小的花钿,看起来只有四十左右的样子。
但作为女帝近臣,尹希非常清楚,女帝已经五十二了。
也许是今日的蒋公子颇会讨女帝欢心,女帝看起来心情极好,见到迟了一会才进来的尹希也没有生气,而是笑道:“可是天气酷热,把你也热晕过去了?”
尹希行了个礼,笑着应道:“陛下,您可别打趣我了。不过,我刚刚在外面候着的时候确实是因为昨夜没睡好走了一下神,但走神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昨日的蹴鞠赛太过精彩,我看完之后回去迟迟睡不着,睡着了之后梦里都是蹴鞠呢!”
女帝虽然年纪大了,却是蹴鞠的爱好者,京中因为她每年都要举办蹴鞠大赛,昨日就是一年一度的蹴鞠大赛。尹希作为随侍,自然是全程陪同观看了这场比赛。
女帝哈哈笑起来:“你才几岁,就开始睡不着觉了!朕都这个年纪了也没有过这种烦恼,昨夜反而比平常睡得更好了!”
身旁正为女帝松快肩膀的蒋公子也凑趣道:“陛下得天庇佑,身体是一向比我们都有精神的。”
他俊仪非凡,一派翩翩君子的温润模样,又性情和煦,是近几年来女帝身边颇为重要的后宫中人。
尹希微微低下头去没有接他的话,在女帝身边这么久,她一向非常懂得和后宫保持距离。
女帝和蒋公子又说了几句寻常话,而后吩咐回太极宫。
在回太极宫的路上,女帝方才脸上的轻快不见了,甚至带了几分沉郁,周围的宫人俱都大气不敢出。
尹希知道,这是女帝还在为近来的事烦扰。
女帝登上帝位也是十来年的事情。
女帝原本是先帝的皇贵妃,因为长得明艳又聪慧过人颇受喜爱,先皇后因病逝世后被授予后位,后位待了十年。这十年间,先帝和她共理朝政,琴瑟和鸣。十年后先帝薨逝,继位的安宗因年纪太小不得不接受太后摄政。待到了亲政时间,安宗却不是个靠谱的,性格懦弱担不起国事不说,还对自己的结发妻子不闻不问,一心宠爱从宫外带回来的来历不明的女子。
那时候的太后协理朝政多年,早已培养了自己的一股势力,见母子离心没有回头路可走,索性废帝登基,成为有史以来唯一的女帝。
既是前所未有,自然免不了被指指点点。
登基以来,女帝纵然勤勤恳恳,除了后宫一点风流韵事,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也要隔三差五被守旧的臣子士人明嘲暗讽。早年有直接上折子痛斥牝鸡司晨的言官,近年来稍显安分,但前段时间,又在端州挖出了一块石头,石头上面写着“阴阳不调,国将不国”。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那些不满女帝在位的人在搞事情,问题是这件事情女帝还不好大办。彻查吧,显得自己小气,有违继位以来建立的大度明君人设,不查吧,就像是一股气憋在胸中上不去下不去。
这也是为何今日女帝白日里过来蒋公子这里的缘故。
都说女子是温柔乡,其实男子若是温柔恭顺,也可以是提供慰藉的温柔乡。
回到太极宫,女帝本来是要看奏章处理国事的,哪知道却有臣子拜见。
来的是礼部尚书公孙协,二品大员,算是女帝亲信。
公孙协规规矩矩行了礼之后道:“陛下,三年一度的科举盛事即将开始,自从广开科举以来,朝中已经涌现了一些寒门官员,虽然现下品级都不算高,但可以想像,假以时日必会成为陛下的左膀右臂。”
女帝登基不久就进行科举改制,旨在削弱朝中盘根错节的贵族势力。
公孙协铺垫了一番好话之后,迟疑道:“只是……朝中有些亲贵颇有异议,扬言寒门士人目光短浅不懂为官,放弃举荐制必会招来祸患。”
前朝做官需要有身份的人举荐,这种制度叫做举荐制,本朝一开始也延用了举荐制,后来太宗看到了举荐制的弊端,推动科举,才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到了女帝,女帝进行科举改制,举荐制进一步遭到削弱。
女帝闻言,一点也不生气,道:“科举的意义就是挑选有识之士,不拘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学有胆识,就有机会为国效忠。什么人有异议?你大可放开科举,不止寒门才能参加科举,那些家族中有举荐资格的也可以参加。世家不是一向自称无论才学和眼界都远高于寒门吗?那就在科举一较高下!”
在女帝这个位置,可以说,围绕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世家因为科举制,自身利益被触动想要抗争,这再正常不过。
她只用了几句话就解决了公孙协困扰多日的问题,公孙协不由得大喜过望,拜倒在地赞道:“吾皇英明,陛下一席话犹如拨云见日,让愚臣茅塞顿开!”
他说话虽是追捧,但也不完全不是出于真心,女帝淡淡笑着,并不过分喜悦,也没有无动于衷。
按照尹希的旁观视角,女帝喜欢的是公孙协的忠诚,所以他有时候不太灵活变通,女帝并不会在意。而且,他所在的位置,如果太过灵活变通,科举选进来的人,就不好说是谁的人了。
聊完正事,女帝提起公孙协的儿子,道:“爱卿的儿子好像年纪不小了吧?是否有成亲的打算了?”
公孙协虽然算是世家出身,但只是前朝显贵,到了他这一代已经不再显赫,和京中权势最盛的几大世家也没有姻亲关系。膝下更是子嗣凋零,只得一个儿子,把这个儿子看得跟眼珠子一样。
听得女帝关心,公孙协心中感动,连忙答道:“犬子年后已经十九,和乔家的嫡女定了亲,明年就会举行婚礼,到时候如果陛下有空,老臣厚颜请陛下赏脸来寒舍喝杯喜酒。”
女帝在大事上面说一不二,于私事却极为随和,去过好几位臣子家中,当下便笑道:“到时候有空的话,自然是要去看看新娘子长什么样的。”
随后感叹道:“印象中你家公子还是个小童,一晃眼就要成亲了,当真是日月如梭!”
公孙协也颇为感慨:“是啊,愚臣也觉得过得真快。”
待公孙协走了,女帝问一旁侍立的尹希:“尹希,你的婚事准备得如何?”
尹希缓声道:“一切事宜都是家中和韩家在准备,说起来倒是没有我什么事。”
她现年二十五,这个年纪一般的女儿家很多都儿女双全了,只她是例外。
不止婚事,她现在的女官职位也是前所未有的。
前朝虽然也有尚宫这个职位,但很少会成为帝皇的近臣,从事执笔批奏之事,一般都只是皇后太后身边的资深姑姑,负责后宫之事。
尹希十二岁的时候,被丧女不久的女帝无意中见到,那时候女帝还是太后,却已权势倾天,向尹希母亲透露了两分自己的意思,第二天就被送进宫中来了。
尹希一开始只是陪着女帝,女帝随手给了个尚宫局下面的女官头衔。登基之后,女帝身边需要用人,又见她懂事伶俐,便提了尚宫,尹希由此成为女帝近臣。
待在女帝身边的好处极多,但“坏处”也有,比如随着年纪渐长,尹希的母亲就不止一次表示出对她婚事的担忧。但谁也说不出让她辞官不做的话,因为这样一个职位,全天下谁也不会不想干!
还好在她二十二岁的时候,和尹家相交甚密的梁家公子梁重光对她表达了思慕之情,尹希并不讨厌梁重光,也觉得自己似乎到了应该成亲的年纪,和家中商议后就把婚事定了下来,约定到尹希二十五岁再成亲。
此前尹希和女帝提起这件事,女帝听了颇为高兴,赏了宅子一座和黄金若干,更是问了一番婚礼筹备事项。
女帝笑了,道:“全天下的女儿家提起婚事,都是尽显小女儿情态的,就你看起来好似事不关己,以后梁家可别说是朕把你带偏了。”
尹希笑道:“我在陛下身边待过,旁人只会更加尊敬我,怎么敢说我的不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