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家,终究是一个有亲缘牵绊的落脚处。
时至今日,我内心是感激姑父和姑妈的,他们的收留给了我一个遮风挡雨的屋檐,他们是善良的人。
然而,这份善良并未能消解我内心深处“寄人篱下”的沉重感。
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无声地提醒着我的身份。
分担家务是理所应当的。
拖地、洗碗、帮忙提菜,这些体力上的劳作本身并不算什么,甚至能让我稍感安心,仿佛以此可以偿还些许收留之恩。
真正的困境,来自于内心世界的失衡和外部环境的冰冷。
我的学习成绩,便在那段时间里,无可挽回地滑落了不少。
多年以后,当我回望那段岁月,我也会恍然明白,大姑当时或许是想用她的方式点醒我:身处逆境,更应咬紧牙关,用知识为自己挣一条出路。
可当时的我,无法接收到这份潜藏的急切。
我只感觉到,周遭没有一个环境愿意真正包容我的脆弱和迷茫。
我活在别人的眼色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那颗心始终悬着,无法安放在任何地方。
那种无处依托的感觉,在某个气温降至十四度的日子,化作了切肤的寒冷。
许多年后,我才意识到,十四度其实并没有那么冷。
可为什么记忆中的那一天,我会觉得寒气刺骨,仿佛浸透了骨髓呢?
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那是因为父亲将我寄养在大姑家时,并未考虑到我需要添置御寒的衣物,也未曾留下购买任何衣物相应的费用。
我穿着单薄的短袖,在那十四度的天气里,瑟瑟发抖。
那寒冷,不仅仅是气温所致,更是源于一种被遗忘、被忽视的绝望。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人过问,我像一个被抛在荒野的包裹,自生自灭。
同样无人教导的,还有作为一个少女成长中最私密也最基础的常识。
曾几何时跟父亲同住时,我甚至连卫生巾该如何购买,都无人可以询问,只能自己摸索,带着难以启齿的窘迫。
或许,对我而言,这种在大部分时刻缺乏父母关切的状态,其核心在于:我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我是一个负担和包袱。
我不知道所谓的生活质量为何物,也不懂得该如何好好地照顾自己。
我只清晰地感知到,我不快乐,了无生趣。
对未来,我早已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光芒,学习自然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动力。
当成绩单上的数字越来越难看时,大姑难免会出言提醒。
一次,在我因为成绩被说中而流露出强烈的不悦和自尊心受挫的表情时。
大姑看着我,带着一种混合着无奈和责备的语气说:“你还真是个小公主,认不清现实。”
我知道这是讽刺。
如果这样境遇的我都算“公主”,那世上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讽刺的童话了——一个寄人篱下需要看人脸色、洗碗拖地、连件厚衣服都没有的“公主”。
这世上的事有时就是这样可笑,只要你被贴上了某个标签,无论现实多么背离,总有一种“公主”的罪名等着你去承担。
——没有公主命,却有着公主病。
那句“小公主”像一根针,刺破了我最后一点伪装的自尊。
我意识到,在这个看似有依靠的亲戚家,我依然无法找到真正的理解和包容。
前方的路似乎越来越窄。
最终,我选择了离开。
我回到了母亲身边。
尽管母亲的生活依然不易,但那个小小的家,至少能给我一份无需看人脸色的喘息之机。
环境再次变更,我心底那点微末的、对未来的渴望,似乎又被点燃了。
我沉下心来,尝试将所有的纷杂情绪暂时压下,重新投入到学习之中。
这一次,我顺利地升入了高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