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写信给雍正 > 第16章 雪落宫墙,字藏君心

第16章 雪落宫墙,字藏君心

雍正元年正月十四。

宗人府送来一道奏折,外封素净无纹,纸面却有七道亲笔署名,皆为宗室重姓:胤禟、胤祉、胤禩等,排列整齐。

折上不过一句话:“赐银既关礼典,愿缓裁章例,谨守旧恩。”

雍正拆开折子时,手势极慢,像是生怕沾染那些字句。

他未言好坏,只将折子置于案后第三格,落下一字:“记。”

片刻后,问道:“这几人,年例银赐各为几何?”

笔帖式答:“胤禩府六千五百两,允祉五千三百,胤禟——”

雍正挥手止住:“银数不记,只记人名。”

“今后赐银,照章一字不差。敢越——削爵、削俸、削门。”

张廷玉略一动眉,尚未开口,雍正已抬眼:“你想说话?”

“……不敢。”

“你若不说,那些签名的,也不必再说了。”

语气极轻:“他们既敢写,就要敢受。”

他合上折子,指尖在案上敲了三下,道:“朕不怕人议,朕只怕人虚。”

张廷玉退出养心殿,心头不免感叹,这位帝王一登基便大刀阔斧推行改革,首当其冲的竟是宗室,这在以往实属罕见。张廷玉虽暗自佩服帝王魄力,但也难免忧虑,这些长远政策究竟能否彻底实施,他心中无底。

暮色中,雍正处理完奏折,又去内廷探望太后,回宫时风起雪霁,身疲神倦。

刚入养心殿,便见案上有信,一纸熟悉笔迹静静伏着。

他屏退众人,展开细读。

信中言语虽不多,却处处藏锋。那一段“商鞅、张居正”的暗喻,尤使雍正读后沉思良久。

是关心,是劝诫,是试探。他看懂了。

沉吟半晌,提笔而复。

——

雍正元年正月十四?朕示

沈行舟:

卿来信,朕已阅。字里行间虽无雕饰,却有情有思。信虽短,意未浅,朕心下亦有所感。

卿提及昨夜之风,窗摇不安,心难得眠。朕昨夜亦在殿内批折至深,更觉宫中寒甚,炉火未暖,折上之言更冷。风雪无问今古,人心却能相通,朕读此一段,忽有静意。

卿所问之事,朕不能答“值不值得”四字。朕为人君,心中所想,唯有“若无人肯为天下之事承责,此事终究由谁来做?”若此为错,朕认;若此为是,亦不求人知。

君主亲力行事,自难脱言责。然若只因害怕骂名便退避不前,那些政令便永远只是纸上谈兵。卿心之所感,朕已知;卿笔之所藏,朕亦观其慎重,心下更信其真。

至于兄弟之情,朕自知不能强求。但十三弟尚在左右,朕与其言政、言心,皆未失本意。

朕记得卿信中一句话:“风虽未止,心中已不畏。”此言甚好,朕读之,心下一暖。若卿愿言政,朕听之;愿说身边琐事,亦可来书。凡有所思,皆可与朕说。

夜雪初霁,炉火微暖。案前得卿札,朕心略定。

是为记。

雍正元年正月十四御前朱批 (钤印:雍正御笔之宝)

——

写罢,雍正长舒一口气,神色虽淡,却比往日少了几分冰霜。苏培盛眼尖,悄声送上安神丹,雍正点头:“朕照旧服一颗。”

2025年4月15日。

刮了一夜的大风终于止了,沈行舟从床上一骨碌爬起,第一眼就看到桌上的信。他惊喜地冲上去拆开,看完后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

那信,不再像之前那般谨慎周全,不再字字设防,而是带着某种…… 信任。

那一刻他莫名觉得,像玩游戏的时候看到的好感度系统,一路点满支线后,终于收到了男主角的“对你好像不一样”的专属对话。他知道这是错觉,但他就是会高兴。

可紧接着,一丝莫名的惆怅却慢慢冒了出来。

他想到:雍正的改革是真的好,可是历史终究没能善待他。皇帝的决断没错,政策没错,可是真正的执行之时却……唉,烂透了。

他也想到了那个人的孤独。

亲母不爱,养母冷淡,父皇非父,是君;兄弟非亲,是敌;最亲的十三弟,终将早逝。

儿子不爱他,臣子抨击他,宗室憎恨他。百姓可能敬爱他,但在封建时代百姓终究只是冷冰冰的数字。

他拼命为天下奔走,可到头来真正跟他说“你是对的”的人…… 居然可能只有我。

沈行舟望着窗外风停后的残枝乱叶,忽然轻轻地吐出一口气,像把心底某种说不出的情绪一并放了出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