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心脉予她 > 第73章 第 73 章

第73章 第 73 章

第73章沈家父母的缓和:尝试理解与接受

顾家奶奶的认可,如同春风化雨,极大地缓解了顾清涵这边的压力,也让沈聿珩肩头的重担减轻了不少。然而,来自沈家那边的坚冰,尚未完全融化。

沈聿珩的父母,沈教授和沈母,虽然因为上次女儿罕见的坦诚和坚持,以及那位“顾医生”间接帮助缓解了沈父头痛的事,态度不再像最初那样强硬反对,但疑虑和担忧依然存在。他们不再直接施压,但通话时难免会旁敲侧击,语气中总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隔阂和审视。

沈聿珩能感觉到这种变化,她并不急于求成。她了解自己的父母,他们是典型的学者,信奉逻辑与实证,情感上的说服往往不如事实来得有力。她选择了一种更潜移默化的方式。

她开始有意识地在与父母的视频通话中,分享一些联合门诊的成功案例。她不再刻意强调这是“中西医结合”,而是将其作为“多学科协作解决临床难题”的范例来讲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效果已经到了天花板,我们尝试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和微循环障碍入手,配合一些……呃……具有相关药理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进行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她会这样描述,用父母能理解的科学语言,巧妙地融入了顾清涵的贡献。

她偶尔也会“无意中”提到:“对了,之前给爸用的那个穴位按摩方法,就是顾医生根据中医应急处理原则改良的,看来确实有些效果。”

她甚至会将顾清涵发表的那篇关于活血化瘀方剂机制研究的论文链接发给父母,附上一句:“这篇研究设计得还挺严谨的,数据也不错,发在一个不错的期刊上。”

她没有夸大其词,只是客观地呈现事实和成果。她知道,父母会去看,会去评判。对于他们而言,扎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比任何情感上的渲染都更有说服力。

渐渐地,沈家父母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次视频时,沈母的语气不再那么紧绷,甚至会偶尔问一句:“那位顾医生……最近忙吗?”虽然问得有些生硬,但至少是一个开放的信号。

有一次,沈教授在浏览一篇关于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文献时,竟然主动给沈聿珩发来了信息:【聿珩,你上次提到中医认为脾胃与情志相关,所谓的‘胃不和则卧不安’,从肠道菌群影响‘肠脑轴’的角度来看,似乎确实存在一定的生理学基础。相关的研究,你那边有更详细的资料吗?】

这个问题,不再是质疑,而是带着学术探究意味的请教了。

沈聿珩看到信息,心中一动,立刻将问题转发给了顾清涵。

顾清涵收到后,既惊讶又兴奋。她没有直接回复沈教授,而是和沈聿珩一起,花了一晚上时间,整理了大量中医学关于脾胃学说、现代医学关于肠脑轴的研究进展,以及两者可能存在的关联点和未来研究方向。她们谨慎地筛选信息,力求客观、准确、有据可循。

最后由沈聿珩,用极其严谨的学术语言,将整理好的资料和观点回复给了父亲。

沈教授收到后,只回了一个字:【嗯。】

但几天后,沈母私下给沈聿珩打电话时,语气复杂地透露:“你爸啊,这几天天天抱着你发来的那些资料看,还自己去查了不少文献,嘴里念叨着什么‘有点意思’、‘值得深究’…… ”

沈聿珩握着电话,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她知道,“有点意思”这四个字从父亲口中说出,已经等同于高度赞扬了。

又一个周末的视频通话,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沈母甚至主动问起:“聿珩,你胃不好,最近还有没有乱喝咖啡?有没有按时吃饭?”问完,她似乎犹豫了一下,又略带别扭地补充了一句,“……那个,顾医生那边,有没有什么养胃的方子,适合你这种工作节奏的?”

这个问题,让屏幕两边的沈聿珩和正在旁边看书的顾清涵(她偶尔会出现在沈聿珩的视频背景里)都愣住了。

顾清涵立刻放下书,有些紧张又期待地看向沈聿珩。

沈聿珩压下心中的波澜,尽量平静地回答:“嗯,她之前给过我一个食疗的方子,用小米和山药熬粥油,挺管用的。最近好多了。”

“哦……那就好。”沈母点点头,视线似乎飘忽了一下,没再继续这个话题,但那种尝试接纳和关心的意图,已经清晰可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彻底融化沈家父母心中那层由不同理念构筑的坚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但变化确实在发生。从最初的强烈反对,到沉默的审视,再到如今尝试性的理解和关心,每一步都走得不易,却意义非凡。

这种缓和,并非源于妥协,而是基于逐渐的了解、尊重以及看到女儿在这段关系中的积极变化——她变得更加开朗,似乎也更懂得照顾自己了。

对于沈聿珩和顾清涵而言,这已是现阶段能期望的最好进展。她们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前路渐明,曙光已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狩心游戏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六十二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