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格窗,落在天院深处一间不常开启的屋子里。
沈曳衡跟着副使走进来,脚下的地面不是石板,而是一整块打磨平整的青石,中央刻着圆形星盘。
四周是木架与案几,案上堆着沙漏、铜尺、记刻板,还有细长的竹签。
副使淡声:“这里是星历推演室。今日,你和另外三位历官一起,把昨夜各台的观测数据汇总,推算出春夏交节的精确刻度,并用机关装置在盘上标出。”
他顿了顿,“时间只有一刻。”
一刻的时间——对推算星历的人来说,意味着全程不能停顿,也不能出错。
四个人围着星盘,各负责一段。
东位:汇总昨夜观测的原始时刻
南位:用铜尺换算成标准刻度
西位:操作机关标记
北位(曳衡的位置):整合全部数据,并监督其他三段节奏,确保全程连贯
这是一次身体和心智的双重考验。她必须保持动作稳定、节奏均匀,同时快速判断数据的正确性。
她先用脚掌微扣地面,感受青石的细微纹理。
这不是无用之举——脚掌的触感能给身体提供一个稳定的“参考面”,让上半身在快速运算时不随呼吸而晃动。
要点1:触感锁定——用某个固定的外部触感(脚底、指尖)作为姿势基准,防止动作走形。
手上,她用的是指腕分离法:指尖快速翻动竹签记数。腕关节保持固定,不带动前臂。
这样一来,手的快与身体的稳是互不干扰的。
推算到第三轮,南位的历官忽然放慢了换算速度。
这看似是自己跟不上,其实会让整个流程被迫停顿,而一停顿,数据误差就可能超过刻度允许范围。
她没有开口催促,而是轻轻在星盘边缘敲了两下。
是节拍引导:第一下比平常的刻拍略长,让他在心理上“追”这个节拍第二下回到正常刻拍,把他引回正确速度
这是要点2:外部节拍干预——在多人协作中,用统一、稳定的外部节奏去“牵”别人的动作,而不是口头命令。
南位的铜尺重新按正常节拍落下,流程继续。
当数据传到她手中时,她发现西位的机关刻标出现了微小的位移——标记位置与推算刻度不完全重合,差了半分。
半分的误差,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春夏交节这种关键节令上,会让农事晚一天。
她立刻想到两种可能:
1.西位有意而为
2.机关本身被调过刻距
但现在不是揭发的时候。她用呼吸来调整——
吸气时让肩胛自然上提,肘关节随之松开,手掌在落标的瞬间多带了一丝力,把刻标推回应有位置。
整个动作在外人看来,只是一次正常的落标。
要点3:呼吸补偏——利用呼吸带动关节的松紧,在操作瞬间进行极小幅度的纠偏。
最后一轮,所有数据在她手下汇总完成。
她的手指并没有停,而是在记录板边缘缓缓滑过,这是她惯用的放松复位法——
用一个固定的缓慢动作,让刚才高速运算后的心跳和呼吸逐渐回落,防止出屋时显得紧张或得意。
副使看着星盘上的最终刻度,缓缓道:“零误差。”
其他三位历官交换了几眼,没有人开口。
曳衡知道,那半分的刻距偏差,并不会消失,只是今天没被留在记录上——它来自机关的内部,而非一时的操作问题。
她关上册子,抬头看天——星空极清,像一张巨大的机关图。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