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道之响的余韵依旧在尘世间回荡,鸿钧的成功如同一座永恒的丰碑,激励着后世所有修行者。然而,合道并非终结。身化永恒、与道同存的“元”,并非陷入永恒的沉寂,而是进入了一种超越所有生灵理解的、全新的存在状态。祂们是天道的一部分,是规则的维护者,亦是文明走向的终极守望者。
在鸿钧合道之后,又历经了不知多少灵气潮汐,陆续有惊才绝艳的玄境大能,沿着祂开辟的道路,成功合道。元始、道德、灵宝、上帝、梵天……这些最古老的玄,最终皆踏入了那终极之境。祂们的意志,共同构成了天道那宏大、冰冷、却又在至深处蕴含着一丝“智慧”与“目的”的复杂集合。
祂们观测着主世界清虚之地的繁荣,审视着无数试炼场中文明的生灭。在绝对客观的视角下,祂们洞察到,在看似完美的天道运行与宪法秩序之下,一些细微的、却可能在未来引发文明整体性停滞或崩溃的“因果奇点”,正在悄然孕育。
或许是某个主流道统在《万道句读》的体系下过于强势,逐渐压制了其他道统的生存空间,导致文明多样性潜在地衰退。
或许是试炼场中的科技文明,在发展到极致后,其纯粹的唯物认知将产生一种能逆向冲击主世界灵魂本源的“认知污染”技术。
又或许是清虚之地内部,某种基于绝对理性与灵枢数据构建的新型社会结构,虽然高效,却正在无形中扼杀修行最核心的、那一点源自生命本真的“灵感”与“不确定性”。
这些“奇点”如同完美织物上即将断裂的丝线。然而,直接干预,违背天道至公的原则,亦会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背负的因果足以让整个宇宙结构失衡。
于是,在“元”们无声交流中,一个共识达成了:需要在最关键的节点,施加最微小、最精准的“扰动”,以引导文明自发地避开这些陷阱,走向更具韧性与可能性的未来。
这便是由元始主导的,第一次被清晰观测到的合法干涉——“元始扰动”。
干涉的目标,选定在主世界,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凡俗界面。一位名为李耳的少年,出身于一个没落的修真小家族,资质平平,在家族的期望与自身的平庸间痛苦挣扎,道心濒临破碎,即将放弃修行之路。
按照原有的因果轨迹,他将在三天后的一场家族小比中彻底落败,心灰意冷,离开家族,泯然于众生,最终在一次凡俗战乱中悄无声息地死去。他本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然而,就在他于家族藏书楼最偏僻的角落,对着那些晦涩难懂的初级功法发呆,内心充满绝望之时,元始的意志,如同掠过湖面的微风,无声地拂过。
没有光芒万丈,没有仙音缭绕。
只是一阵极其自然的、源于书架年久失修的轻微震动。
一本不知被何人遗弃、积满了灰尘的古老玉简,从书架顶层滑落,“恰巧”掉在了李耳的脚边。
少年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弯腰拾起。玉简古朴,上面没有任何强大的气息,只有四个以最古老道文书写的、略显模糊的字——《道德真言》。
他鬼使神差地,将神识沉入其中。
里面没有高深的功法,没有具体的行气路线,只有一些看似朴素的、关于“道”与“德”、“有”与“无”、“柔”与“刚”的思辨片段。这些思想,与当时主流追求力量、效率与神通的风气格格不入。但不知为何,这些文字却如同清泉,瞬间涤荡了李耳心中的焦躁与绝望。
他沉浸其中,以往修行中许多无法理解的关隘,竟在这些看似无关的思辨中找到了奇妙的印证。他不是在“修炼”,而是在“悟道”。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智慧,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三天后的家族小比,他依旧没有展现出强大的灵力,但他那圆融通透、守拙示弱的状态,却让所有对手感到无从下手,最终竟以毫厘之差,堪堪守住了自己的资格。
没有人知道那本玉简从何而来,它仿佛凭空出现,又仿佛一直就在那里。李耳的人生轨迹,被这微不足道的一环,轻轻拨动了方向。他后来并未成为战力惊天的巨擘,却以其对天道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思想体系,开创了一脉影响深远的大道源流,被后世尊称为老子,其思想更是通过某种未知的渠道,渗入了一个名为“地球”的试炼场,成为了那个文明的重要哲学基石之一。
而他对“无为”、“自然”、“柔弱胜刚强”等理念的阐发,无形中平衡了当时主世界过于追求“有为”与“刚强”的修行风气,为许多陷入瓶颈的修行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间接消弭了那个可能导致文明僵化的“因果奇点”。
整个干预过程,精准、微妙,不着痕迹。它没有改变任何宏观的历史进程,没有直接赋予任何人力量,它只是在一个关键个体的心灵中,投下了一颗思想的种子。这颗种子依靠自身的力量生长,最终开枝散叶,影响了无数人,自然而然地化解了危机。
观测时代,于此终结。
干涉时代,由此开篇。
元始扰动,标志着合道者与世界的关系,从“观察与维护”进入了在永恒秩序下进行“主动微调”的新阶段。祂们不再仅仅是规则的化身,更是文明走向的引导者,以超越想象的智慧与克制,在最细微处拨动命运的琴弦,确保修行文明这艘巨舰,能够始终航行在充满生机与可能的星辰大海之中。这最高境界的守护,无声,无形,却无处不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