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76章 娘娘上线

第176章 娘娘上线

快立地成佛的人突然回归到每天二十四小时stand-by的住院总,究竟是佛呢还是佛呢?肌肉记忆让王喜凤每天应对各种事务有条不紊,可心理上的她却觉得灵魂快要跟不上连轴转的脚后跟。

同事总能看到她来去匆匆的背影,再配上苦大仇深的脸,众人都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安慰她:再坚持坚持就好啦!

其实,住院总再艰难能难到哪里去?不就是上强度嘛,完全可以!她也不知道为啥这回佛法的后劲儿这么大。她若不是为了保持状态,哪怕苟着也从来不躺平,总是变着法儿给自己增加兴趣爱好,早就被漫长的养老生活给养废了。

不怪得许多人提起游戏就是玩物丧志,她这才哪到哪,竟也被“游戏”荼毒了。

值得庆幸的是,她那坚持了一辈子的早晚课总算没有跟刻在DNA里的广播体操那样蠢蠢欲动,否则每天跟神婆似的念念叨叨,被人听见可了不得。她依然是那个因睡眠时间碎片化而不得不见缝插针逮住空档便打盹补觉的纯种打工人。

忙碌的生活本身并不令人反感,吃不好睡不好还忙碌才让人崩溃。除了医院食堂千篇一律的营养餐,王喜凤也只能靠外卖拯救自己的胃。

本质上她并不是一个太注重口腹之欲的人,只是有时候人必须要靠一些外在的刺激保证自己的状态。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后给自己来个大餐奖励,太正常不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狗状态很适合需要将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消耗在职场上的朋友们。

睡眠不好这个问题是当下的工作性质决定的,运气好能混个囫囵觉,运气不好那只能碎片化充电。就是神仙来了问题依然还是问题,她并不为难自己。只是,框架眼镜都挡不住的黑眼圈实在有点辣无辜人的眼睛,对此她依然无能为力。

这些问题最开始还能象征性地困扰她几天,后来就习惯了。忙活起来谁在意医生有没有黑眼圈?铁打的医院流水的病患,只愿仅此一面再也不见才好。

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最初只不过当作宽泛的名言警句,告诫大家不要放弃学习的意思。毕竟,多少人离开学校之后就觉得学习已经完结,自己满级步入社会开始打怪,还学个啥?

只有上了班之后才知这是句写实的话。

至少王喜凤离开学校之后,一脚踩入社会,发觉在一帮老油条跟前,自己依然是个萌新。你以为自己学了二十年满级了,其实刚刚获取了出新手村的资格。无数潜规则令你碰壁撞墙焦头烂额。

你以为医生只用钻研医术吗?想多了。就跟老师幻想自己的工作只是上好每一堂课一样,简直是痴人说梦。一棵树的主干周围总有大大小小的枝杈相互补充,慢慢长成参天大树的模样。你要根据营养分配原则进行适当的修剪,哪些该去哪些该留,若无旁人提点,自己就该多留心。

王喜凤如今除了一年期的住院总是顶头大事,医院及科室里各种任务也要不折不扣完成。若遇到上面牵头的大型活动,更要冲锋在前。职场PUA就是这样,内卷一旦开始,没有谁能全身而退。即便是催婚堪比催命的父母,都会在“工作”这个挡箭牌面前缩短耳提面命的时间和频率。

跟很多前辈一样,王喜凤早就做好了一年脱层皮的准备。所谓的兴趣爱好都在时间和精力双双歉收的前提下忍痛搁置,最多忙里偷闲刷刷手机看看新闻八卦与时俱进,算是给自己辛勤劳动后的调剂和奖励。

若问在游戏里究竟收获了些什么,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都太过于表象,王喜凤更在意的大概是心境:那些在寂寞中显得格外漫长的时光,让她如今能更淡定地享受忙碌和孤独。故而,这样紧绷的工作强度,甚至是因为太忙而无法跟难得一见的朋友约饭逛街看电影的孤岛效应她都能很好地应对。

她如今的时间表跟高考生差不多,规划的明明白白。有时候还要塞点会议、工作报告、课题研讨等零零散散的任务,再加上固定的啃论文环节,可谓乱中有序,主次分明。

和王喜凤共事的同事们,从姑娘小伙儿到大叔大娘,各个年龄层都有。她能接触到的话题更是五花八门,虽然她并不热衷参与讨论,可并不耽误她竖着耳朵收听八方消息。时下流行什么,热播剧是什么,孩子们都爱玩什么,大爷大妈们爱抢购什么,但凡多路过几次护士站或者休息区,啥也不耽误。

在山里清心寡欲吃斋念佛久了,她很喜欢这样的熙熙攘攘。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那些半真半假的小烦恼,短暂抱怨之后,依然欢欢喜喜拥抱新的一天。

王喜凤的每一天看着都跟前一天差别不大。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平淡到毫无新意。而一旦“新意”出现,又毫无惊喜。医院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有时候连“惊吓”都算不上,更谈不上喜。跟同事聊起也不过是随口一句“出了个麻烦事”,一个秒懂的眼神,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乏善可陈。

当医生淡定的时候,问题就不大,至少看起来还好,有救。这就是情绪稳定带来的正向感染力。

当然,工作节奏紧凑并不代表这个人被限制人身自由了,总有个人时间。不愿和不能在心理上差别还是挺大的。王喜凤不爱将时间浪费在疲于奔命上,基本都在医院耗着,总有事情做不是吗?听腻了市井狗血就看看豪门恩怨,吃瓜的姿势熟练而自然。

医院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每天上千的医务工作者在这里上班,实际上彼此认识和打交道的也就那么几十号人。不同科室的人不说聚在一起,便是碰面的机会都不多,在医院遇到看着眼熟或者眼神恰好交汇,点个头就过去了。

谁会费劲在脑子里扒拉着对面这个跟自己一样蓝口罩白大褂的人是谁?哪个科室的?脑容量有富余就多塞几篇论文吧。

相对于枯坐念经三十年,鸡血满满在医院奋斗一年的时光不说转瞬即逝,至少没有想象中难熬。她的工作态度有目共睹,都快长在医院了。遇到各种情况也应对得宜,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颇具熟练工的稳重气质。

各项考核顺利通过,她离光荣的资深大夫更近了一步。消息发回老家,父母也挺替她高兴。虽然在他们看来进了医院就是医生,对内部职称评级晋升不太了解,可只要说以后跟收入挂钩,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当然,这也意味着孩子会越来越忙,可在前途面前,这都不是事儿。

老一辈的人虽总是嗔怪孩子乱花钱,但对于他们孝敬的各种好东西完全不吝于跟左邻右舍凡尔赛式炫耀。王喜凤的确是许久没回老家,向来都是网上下单买买买,传达一个老闺女对父母的孝敬。这回趁着休假便往老家跑了一趟。

老母亲催婚是真的,心疼闺女工作太累也是真的。家里的好东西都上了桌,即便没有的也跟周围邻居换了来,全是王喜凤从小到大爱吃的花样。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想方设法让他吃饱穿暖吧。

被家庭的温暖包围了两天,王喜凤带着满满的能量重新返回工作岗位。

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离开父母和家乡去到繁华的大城市打拼,希望不久的将来也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许多人年轻时走南闯北志在四方,到了一定年纪还是渴望叶落归根,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故乡。王喜凤还没到那个需要考虑以后的年纪,总归是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想法和追求。

踏入人生新征程的王医生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时间表,她重新成为一个按排班表上下班的上班族,走在路上,连汽车尾气里都散发着轻松和自由的味道。

路过学琴的那家店,里头的店员已经是生面孔。想想她的确许久没来,曾用以自娱自乐的琴技早已生疏。虽说新的店员依然很热情,她还是决定先缓缓。

高压之后,神经放松,大脑放松,她需要时间做调整,例如约几个同为单身狗的死党出来吃吃逛逛报复性消费,或者出去旅个游,或者干脆奔向腾飞的32G网,窝在床上刷刷手机追追剧。怎么都好。

当然,这些伟大的计划根本都还来不及实施,她便又无缝进了新副本。她自认为是身经百战的人了,处变不惊是基操,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值得她大惊小怪。

可打脸来得就是那么快。她一睁眼,看到的是个笑得有些猥琐的男人。她的条件反射是将眼前这个站位超过了安全距离的人一脚踹开。幸而,身边的抱琴是个有眼力见的,眼疾手快扑过来一把抱住了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女主并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