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砚底棠 > 第8章 第八章 烽烟传信,相思寄海棠 北疆的雪化了又落,转眼已

第8章 第八章 烽烟传信,相思寄海棠 北疆的雪化了又落,转眼已

北疆的雪化了又落,转眼已是深冬。

萧珩在黑风口一役后,又跟着父亲打了几场硬仗。他不再是那个需要父亲提点的少年,早已能独当一面——勘察地形时,他会趴在雪地里听敌军马蹄声;制定战术时,会把老兵的经验和兵书的理论揉在一起,连萧将军都忍不住夸他“有了点军人的样子”。捷报一封接一封送回京城,从“击退匈奴主力”到“收复云水城”,再到“连克三城,北疆暂安”,每一次传讯,都让京城的牵挂松快一分。

萧珩偶尔能收到沈灼棠的信。信是清禾托商队捎来的,用的是带着海棠香的信纸,字迹娟秀,说的全是琐事:“府里的海棠树遭了冻,疏桐裹了三层草席,才保住主干”“晚棠算错了库房的账,被账房先生罚抄《算盘经》,哭得眼睛肿成了核桃”“萧景曜说要等你回来比剑,却天天偷懒去掏鸟窝,被皇后娘娘罚站了两个时辰”。

他每次读信,都要在帐篷里找个最亮的地方,逐字逐句地看,连信尾清禾补的“小姐昨日临摹海棠图,墨滴溅脏了三幅纸”都不放过。看完了,就把信纸折成海棠花的样子,塞进贴身的荷包里,与那个平安符放在一起。

他回信时,从不提战事的凶险。只说“大漠的星空很低,星星像你额间的印记,亮得很”;说“亲卫煮的羊肉汤,不如清禾做的杏仁酥”;说“等开春,我折一枝胡杨回来,换你院中的海棠枝”。偶尔会附上一片压平的胡杨叶,叶面上的纹路像极了河流,他在信里标注:“这是黑河的水纹,比京城的护城河水急三倍。”

京城的左相府里,沈灼棠收到捷报那日,正和谢氏在暖房里侍弄一盆刚开的海棠。这盆是晚棠特意寻来的“冬海棠”,花瓣粉中带白,在寒冬里开得格外精神。

“萧小子倒是出息了。” 沈毅山拿着捷报进来,脸上带着笑意,“你萧伯伯在信里说,珩儿现在能当半个军师了。”

沈灼棠指尖拂过花瓣,轻声道:“他本就聪明。” 额间的海棠印记,在暖光里泛着淡淡的粉。

清禾端来新沏的茶,笑着说:“小姐前几日还说,等小郡王回来,要把他寄来的胡杨叶,都做成书签呢。”

沈灼棠没反驳,只是拿起笔,在宣纸上画了一枝含苞的海棠。花苞鼓鼓的,像藏着满肚子的话。她在旁边题了行小字:“待君归,共赏花。” 没写寄信人,也没写收信人,只让清禾托相熟的商队,务必送到萧珩手里。

几日后,萧珩在军帐里收到这张画。展开时,海棠花苞像要从纸上跳出来,他盯着那行小字看了许久,忽然抬手摸了摸胸口的荷包——那里藏着她的信纸,她的平安符,还有他没说出口的牵挂。

“小郡王,将军叫您过去议事。” 亲卫在外禀报。

“知道了。” 萧珩把画小心折好,放进荷包,起身时,腰间的剑鞘撞在帐篷的木柱上,发出清脆的响。

帐外,夕阳正落,把大漠染成一片金红。他抬头望向南方,那里有他要守护的家国,有等他回去的海棠,还有那个红裙似火、额间带花的少女。

归期,真的不远了。 沈灼棠把胡杨叶一片片摊开在案上,指尖拂过叶面上细密的纹路——那是萧珩用刀尖刻的,左边是小小的“棠”字,右边是弯月的形状,边缘还沾着点暗红的沙砾,像是从大漠深处带回来的风尘。

“小姐你看这片,” 清禾拿起最宽大的一片,叶尖卷着个小圈,“刻的月亮比别的都圆,定是他见着圆月时,特意为你刻的。” 她把叶子凑近灯前,光晕透过薄薄的叶片,把“棠”字照得透亮,像印在纸上的影子。

晚棠凑过来,指着一片带着焦痕的叶子咋舌:“这是被火燎过吧?定是他在营里生火时,随手捡来刻的。” 她忽然压低声音,“听说北疆的风沙能把人吹走,他还有心思摆弄这些叶子,可见心里记挂着你呢。” 话没说完,就被清禾瞪了一眼,赶紧改口,“我是说,小郡王心思真细,比太子殿下强多了——殿下上次送的雪獒,现在胖得跑不动了!”

沈灼棠没接话,只是把叶子按月份排好。从秋到冬,叶片从深绿变成枯黄,刻痕也从最初的浅淡,慢慢变得深而有力,像他握枪的手,越来越稳了。她忽然想起萧珩临走前,替她理鬓发时那冰凉的指尖,心口像被胡杨叶的边缘划了下,微微发疼。

疏桐这时走进来,手里拿着封密信,脸色有些凝重:“小姐,刚从北疆传来的,说是……萧将军中了埋伏,萧小郡王带亲兵去救,砍杀了七个匈奴骑兵,自己也受了点伤。”

“受伤了?” 沈灼棠猛地抬头,案上的胡杨叶被带得簌簌作响,额间的海棠印记瞬间红透,像被血浸过,“伤在哪里?重不重?”

“信里没细说,只说‘皮肉伤,不碍事’,是萧小郡王自己让人传的话,特意叮嘱别让你担心。” 疏桐把信递过来,字迹果然是萧珩的,笔锋比从前凌厉了许多,只是在末尾加了句“胡杨已落尽,待春发新叶时,便归”。

晚棠的眼圈红了:“皮肉伤也疼啊!他肯定是怕咱们担心,才说得轻描淡写!” 清禾赶紧倒了杯热茶,塞到沈灼棠手里:“小姐别急,小郡王身手好,还有亲兵护着,定能平安的。”

沈灼棠握着那杯茶,指尖却冰凉。她想起萧珩穿银甲的样子,想起他翻身上马时挺拔的背影,忽然抓起笔,在宣纸上写:“需上好金疮药三十瓶,暖炉十个,还有……” 她写得飞快,连笔尖都在发颤,清禾在一旁看着,见她写“要最厚的毡子,北疆的夜里定很冷”,忍不住别过脸,偷偷抹了把泪。

第二日,萧景曜揣着个锦盒冲进府,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灼棠妹妹!我让人搜罗了宫里最好的伤药,你替我给表哥送去!还有这个——”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块暖玉,雕成凤凰的形状,“这是我母后给的,说能安神,你让表哥贴身带着!” 他说着,声音又哽咽了,“都怪我,要是我能早点学会打仗,就能跟他一起去了,他就不会受伤了……”

沈灼棠把暖玉放进给萧珩的包裹里,又添了件她亲手绣的护膝,上面绣着两朵并蒂海棠,针脚密得不透风。“他会没事的。” 她看着萧景曜通红的眼睛,忽然抬手,替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就像萧珩临走前替她理鬓发那样,“等他回来,我们一起踢蹴鞠,还让雪獒当裁判。”

萧景曜吸了吸鼻子,重重点头:“嗯!我还要跟他比射箭,这次我肯定能赢!”

日子在等待中慢慢挪着步。沈灼棠每月都会收到萧珩的信,有时是寥寥数语,说“打了场胜仗,夺了三车粮草”;有时会附片胡杨叶,说“今日见着大漠的落日,比画里的红”;最久的一次,隔了两个月才收到信,字迹潦草,像是在颠簸的马背上写的,只说“遇大雪,被困三日,已脱险,勿念”,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像在说“天已放晴”。

她把这些信都藏在那个装胡杨叶的木盒里,连同那块萧景曜送的凤凰暖玉的拓印(原件已送去北疆),还有她写了又揉掉的无数封“未寄出的信”。晚棠偶尔会偷翻,见里面有张纸写着“大漠的风是不是比京城的烈?你的铠甲够不够厚?”,还有张画着个丑丑的小人,举着长□□向匈奴,旁边注着“这是萧珩哥哥”,忍不住笑得眼泪直流,又赶紧小心放回去,像藏着个天大的秘密。

冬至那日,沈灼棠在院子里堆了个雪人,给它戴了顶她做的小棉帽,帽檐上还绣着海棠花。“等萧小郡王回来,定能看到这雪人。” 清禾笑着说。沈灼棠却摇头:“等不到他回来,雪就化了。” 她望着北疆的方向,额间的海棠印记在寒风里,红得像团小小的火苗,“但春天会来的,胡杨会发芽,他也会回来的。”

风卷着雪沫子打在窗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书房里,那盏灯亮到很晚,案上摊着张北疆地图,沈灼棠用红笔在萧珩来信提到的地名上,一个个画着小小的海棠——那是她的标记,告诉远方的少年,京城有个人,正对着地图,数着他走过的路,等着他带着春天回来。

北疆的雪化了又落,转眼已是深冬。

萧珩在黑风口一役后,又跟着父亲打了几场硬仗。他不再是那个需要父亲提点的少年,早已能独当一面——勘察地形时,他会趴在雪地里听敌军马蹄声;制定战术时,会把老兵的经验和兵书的理论揉在一起,连萧将军都忍不住夸他“有了点军人的样子”。捷报一封接一封送回京城,从“击退匈奴主力”到“收复云水城”,再到“连克三城,北疆暂安”,每一次传讯,都让京城的牵挂松快一分。

萧珩偶尔能收到沈灼棠的信。信是清禾托商队捎来的,用的是带着海棠香的信纸,字迹娟秀,说的全是琐事:“府里的海棠树遭了冻,疏桐裹了三层草席,才保住主干”“晚棠算错了库房的账,被账房先生罚抄《算盘经》,哭得眼睛肿成了核桃”“萧景曜说要等你回来比剑,却天天偷懒去掏鸟窝,被皇后娘娘罚站了两个时辰”。

他每次读信,都要在帐篷里找个最亮的地方,逐字逐句地看,连信尾清禾补的“小姐昨日临摹海棠图,墨滴溅脏了三幅纸”都不放过。看完了,就把信纸折成海棠花的样子,塞进贴身的荷包里,与那个平安符放在一起。

他回信时,从不提战事的凶险。只说“大漠的星空很低,星星像你额间的印记,亮得很”;说“亲卫煮的羊肉汤,不如清禾做的杏仁酥”;说“等开春,我折一枝胡杨回来,换你院中的海棠枝”。偶尔会附上一片压平的胡杨叶,叶面上的纹路像极了河流,他在信里标注:“这是黑河的水纹,比京城的护城河水急三倍。”

京城的左相府里,沈灼棠收到捷报那日,正和谢氏在暖房里侍弄一盆刚开的海棠。这盆是晚棠特意寻来的“冬海棠”,花瓣粉中带白,在寒冬里开得格外精神。

“萧小子倒是出息了。” 沈毅山拿着捷报进来,脸上带着笑意,“你萧伯伯在信里说,珩儿现在能当半个军师了。”

沈灼棠指尖拂过花瓣,轻声道:“他本就聪明。” 额间的海棠印记,在暖光里泛着淡淡的粉。

清禾端来新沏的茶,笑着说:“小姐前几日还说,等小郡王回来,要把他寄来的胡杨叶,都做成书签呢。”

沈灼棠没反驳,只是拿起笔,在宣纸上画了一枝含苞的海棠。花苞鼓鼓的,像藏着满肚子的话。她在旁边题了行小字:“待君归,共赏花。” 没写寄信人,也没写收信人,只让清禾托相熟的商队,务必送到萧珩手里。

几日后,萧珩在军帐里收到这张画。展开时,海棠花苞像要从纸上跳出来,他盯着那行小字看了许久,忽然抬手摸了摸胸口的荷包——那里藏着她的信纸,她的平安符,还有他没说出口的牵挂。

“小郡王,将军叫您过去议事。” 亲卫在外禀报。

“知道了。” 萧珩把画小心折好,放进荷包,起身时,腰间的剑鞘撞在帐篷的木柱上,发出清脆的响。

帐外,夕阳正落,把大漠染成一片金红。他抬头望向南方,那里有他要守护的家国,有等他回去的海棠,还有那个红裙似火、额间带花的少女。

归期,真的不远了。 沈灼棠把胡杨叶一片片摊开在案上,指尖拂过叶面上细密的纹路——那是萧珩用刀尖刻的,左边是小小的“棠”字,右边是弯月的形状,边缘还沾着点暗红的沙砾,像是从大漠深处带回来的风尘。

“小姐你看这片,” 清禾拿起最宽大的一片,叶尖卷着个小圈,“刻的月亮比别的都圆,定是他见着圆月时,特意为你刻的。” 她把叶子凑近灯前,光晕透过薄薄的叶片,把“棠”字照得透亮,像印在纸上的影子。

晚棠凑过来,指着一片带着焦痕的叶子咋舌:“这是被火燎过吧?定是他在营里生火时,随手捡来刻的。” 她忽然压低声音,“听说北疆的风沙能把人吹走,他还有心思摆弄这些叶子,可见心里记挂着你呢。” 话没说完,就被清禾瞪了一眼,赶紧改口,“我是说,小郡王心思真细,比太子殿下强多了——殿下上次送的雪獒,现在胖得跑不动了!”

沈灼棠没接话,只是把叶子按月份排好。从秋到冬,叶片从深绿变成枯黄,刻痕也从最初的浅淡,慢慢变得深而有力,像他握枪的手,越来越稳了。她忽然想起萧珩临走前,替她理鬓发时那冰凉的指尖,心口像被胡杨叶的边缘划了下,微微发疼。

疏桐这时走进来,手里拿着封密信,脸色有些凝重:“小姐,刚从北疆传来的,说是……萧将军中了埋伏,萧小郡王带亲兵去救,砍杀了七个匈奴骑兵,自己也受了点伤。”

“受伤了?” 沈灼棠猛地抬头,案上的胡杨叶被带得簌簌作响,额间的海棠印记瞬间红透,像被血浸过,“伤在哪里?重不重?”

“信里没细说,只说‘皮肉伤,不碍事’,是萧小郡王自己让人传的话,特意叮嘱别让你担心。” 疏桐把信递过来,字迹果然是萧珩的,笔锋比从前凌厉了许多,只是在末尾加了句“胡杨已落尽,待春发新叶时,便归”。

晚棠的眼圈红了:“皮肉伤也疼啊!他肯定是怕咱们担心,才说得轻描淡写!” 清禾赶紧倒了杯热茶,塞到沈灼棠手里:“小姐别急,小郡王身手好,还有亲兵护着,定能平安的。”

沈灼棠握着那杯茶,指尖却冰凉。她想起萧珩穿银甲的样子,想起他翻身上马时挺拔的背影,忽然抓起笔,在宣纸上写:“需上好金疮药三十瓶,暖炉十个,还有……” 她写得飞快,连笔尖都在发颤,清禾在一旁看着,见她写“要最厚的毡子,北疆的夜里定很冷”,忍不住别过脸,偷偷抹了把泪。

第二日,萧景曜揣着个锦盒冲进府,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灼棠妹妹!我让人搜罗了宫里最好的伤药,你替我给表哥送去!还有这个——”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块暖玉,雕成凤凰的形状,“这是我母后给的,说能安神,你让表哥贴身带着!” 他说着,声音又哽咽了,“都怪我,要是我能早点学会打仗,就能跟他一起去了,他就不会受伤了……”

沈灼棠把暖玉放进给萧珩的包裹里,又添了件她亲手绣的护膝,上面绣着两朵并蒂海棠,针脚密得不透风。“他会没事的。” 她看着萧景曜通红的眼睛,忽然抬手,替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就像萧珩临走前替她理鬓发那样,“等他回来,我们一起踢蹴鞠,还让雪獒当裁判。”

萧景曜吸了吸鼻子,重重点头:“嗯!我还要跟他比射箭,这次我肯定能赢!”

日子在等待中慢慢挪着步。沈灼棠每月都会收到萧珩的信,有时是寥寥数语,说“打了场胜仗,夺了三车粮草”;有时会附片胡杨叶,说“今日见着大漠的落日,比画里的红”;最久的一次,隔了两个月才收到信,字迹潦草,像是在颠簸的马背上写的,只说“遇大雪,被困三日,已脱险,勿念”,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像在说“天已放晴”。

她把这些信都藏在那个装胡杨叶的木盒里,连同那块萧景曜送的凤凰暖玉的拓印(原件已送去北疆),还有她写了又揉掉的无数封“未寄出的信”。晚棠偶尔会偷翻,见里面有张纸写着“大漠的风是不是比京城的烈?你的铠甲够不够厚?”,还有张画着个丑丑的小人,举着长□□向匈奴,旁边注着“这是萧珩哥哥”,忍不住笑得眼泪直流,又赶紧小心放回去,像藏着个天大的秘密。

冬至那日,沈灼棠在院子里堆了个雪人,给它戴了顶她做的小棉帽,帽檐上还绣着海棠花。“等萧小郡王回来,定能看到这雪人。” 清禾笑着说。沈灼棠却摇头:“等不到他回来,雪就化了。” 她望着北疆的方向,额间的海棠印记在寒风里,红得像团小小的火苗,“但春天会来的,胡杨会发芽,他也会回来的。”

风卷着雪沫子打在窗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书房里,那盏灯亮到很晚,案上摊着张北疆地图,沈灼棠用红笔在萧珩来信提到的地名上,一个个画着小小的海棠——那是她的标记,告诉远方的少年,京城有个人,正对着地图,数着他走过的路,等着他带着春天回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