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顾晏之履行承诺,带着沈清辞离开了繁华的京城,回到了江南。
他们没有选择留在喧嚣的城内,而是在南山脚下寻了一处幽静的院落。院落不大,却雅致整洁,院墙边种着几株桃树,此刻正开得如火如荼,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宛如仙境。院后还有一片空地,沈清辞打算用来种上各种草药。
“南山堂”的牌匾很快便挂了起来,是顾晏之亲手题写的,笔力遒劲,又带着几分温润。开业那天,没有大张旗鼓的庆祝,只有附近的乡邻前来道贺,送上些自家种的蔬菜、鸡蛋,淳朴而真诚。
沈清辞依旧每日坐馆行医,来看病的多是附近的村民,她从不计较诊金多少,有时甚至分文不取,只换来一句真诚的道谢,便足以让她满心欢喜。顾晏之则将朝中事务托付给可信之人,留在南山陪伴她,闲暇时便帮她打理药圃,或是陪她上山采药。
南山的草木青翠,溪水潺潺。两人时常手牵着手,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听鸟鸣,闻花香,说着贴心的话。顾晏之会给她讲京城的趣事,沈清辞则会教他辨认各种草药的特性,日子过得宁静而惬意。
这日,沈清辞正在药圃里除草,顾晏之端着一碗刚沏好的清茶走了过来,递给她:“歇会儿吧,看你额头都出汗了。”
沈清辞接过茶碗,抿了一口,清甜的茶香在舌尖蔓延开来。她看着顾晏之,眼中带着笑意:“你看这株‘忘忧草’,长得多好。”
顾晏之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一株叶片嫩绿、顶端结着花苞的植物在阳光下舒展着身姿。他笑道:“有你在身边,日日心安,自然无忧。”
沈清辞脸颊微红,轻轻推了他一下:“又说这些。”
两人相视而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温馨。
傍晚时分,林文轩带着妻儿来了。他如今在翰林院做得有声有色,此次是借着休沐的机会,特意来南山看望他们。
“清辞姐,顾大哥!”林文轩的妻子抱着一个襁褓,笑着走进院子,“看我们给你们带什么来了?”
沈清辞迎上去,看到襁褓中熟睡的婴儿,眼睛一亮:“呀,这是……”
“是我们的儿子,刚满百日。”林文轩笑得合不拢嘴,“特意带他来沾沾南山的灵气。”
顾晏之笑着拍了拍林文轩的肩膀:“恭喜你啊,文轩。”
沈清辞小心翼翼地逗了逗婴儿的小脸,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她的善意,咂了咂嘴,依旧睡得香甜。她心中涌起一股柔软的情绪,抬头看向顾晏之,眼中带着一丝期待。
顾晏之读懂了她的心思,握紧了她的手,眼中满是温柔。
晚饭时,几人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桌上摆满了沈清辞做的家常菜。林文轩说起京城的近况,说丞相的党羽已被彻底肃清,朝堂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都多亏了顾晏之当初的坚持。
“这都是顾大哥和清辞姐的功劳。”林文轩举杯道,“我敬你们一杯,祝你们在南山永享安宁。”
顾晏之和沈清辞相视一笑,与他碰了碰杯。
夜色渐深,林文轩一家告辞离去。顾晏之和沈清辞坐在院中的秋千上,看着天上的明月。月光皎洁,洒在两人身上,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
“晏之,”沈清辞靠在他的肩头,轻声道,“你后悔吗?放弃京城的高官厚禄,陪我来这南山脚下?”
顾晏之低头,在她额上轻轻一吻,声音温柔而坚定:“能与你在此相守,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幸事,何来后悔之说?”
他顿了顿,又道:“况且,朝廷若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回去。但这里,有你在,才是我的归宿。”
沈清辞心中暖意融融,她知道,顾晏之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只是如今,他的心中多了一份牵挂,一份让他甘愿放下一切也要守护的温暖。
春风拂过,带来了桃花的清香,也带来了远处村民的欢声笑语。南山堂的灯光在夜色中亮着,温暖而明亮,像是一盏指引归途的灯。
曾经的风雨同舟,化作了如今的岁月静好。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温情。就像这南山的春天,不疾不徐,却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雁已归南山,春暖花开,岁月绵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