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展的邀请函寄到福利院时,整个院子都沸腾了。陈妈妈举着烫金信封的手微微发颤,阳光下,"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特邀参展"的字样格外耀眼。小芳踮着脚凑过来,小心翼翼地摸着信封边缘:"小阳哥哥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呀!"
范阳却比所有人都冷静。他将邀请函仔细收好,转身去帮厨房的阿姨择菜。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明白,越是重要的时刻,越要保持平常心。就像《计然篇》里说的"知斗则修备",他默默开始为远行做准备——跟着英语老师学日常对话,向曾经留学的张老师打听异国风俗,甚至重新研读了一遍《计然篇》,试图从古人智慧里寻找应对未知的方法。
然而,平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一天傍晚,福利院门口突然来了辆黑色商务车。从车上下来的中年男人自称是某跨国艺术公司的代表,他西装革履,手腕上的名表在夕阳下闪着光:"范先生,我们公司愿意为您承担此次参展的所有费用,作为交换......"他推过来一份合同,"您需要在展览后加入我们的艺术家培养计划。"
陈妈妈刚要开口拒绝,范阳轻轻按住了她的手。他接过合同,逐字逐句地阅读,尽管那些复杂的商业条款让他看得有些吃力。男人见状,语气变得更加殷勤:"范先生,您现在不过是个福利院的孩子,有我们的资源,您很快就能成为国际知名艺术家......"
"不用了。"范阳将合同轻轻推回去,声音不大却很坚定,"我...想靠自己。"男人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年轻人,别不识抬举......"话没说完,周师傅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手里握着修风筝的竹条,不紧不慢地说:"小伙子,强扭的瓜不甜。"男人瞪了他们一眼,甩上车门扬长而去。
这件事让范阳更加谨慎。他想起《计然篇》中"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道理,明白越是在名利面前,越要守住本心。于是,他开始更加专注地完善参展作品。他发现作品中的纸鸢在长途运输中容易损坏,便和周师傅一起研究出可拆卸的骨架结构;为了让动态装置更稳定,他向一位退休的机械工程师请教,重新设计了传动系统。
离开展还有半个月时,艺术机构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卫衣男孩李明。自从上次比赛后,两人再没见过面。李明手里抱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神色有些局促:"那个...我在做新作品时遇到点问题,听说你在研究风筝结构......"
范阳二话不说,把他领进工作室。李明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个未完成的机械飞鸟装置,金属骨架与纸质羽翼交错,设计十分精巧,但显然遇到了动力传输的难题。范阳盯着装置看了许久,突然想起之前调试传动装置时的经历:"试试...用齿轮替换皮带?"
两人埋头研究了整整一个下午。当机械飞鸟终于扇动翅膀时,李明激动地抓住范阳的手:"太厉害了!你怎么想到的?"范阳挠挠头:"多试试...就知道了。"临走前,李明把一个U盘塞给他:"这里面是我收集的国外艺术展资料,或许对你有用。"
随着出发日期临近,范阳的生活却越发规律。每天清晨,他依旧会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晨跑;课间休息时,耐心地教同学折纸;放学后,雷打不动地去工作室做最后的准备。李老师看着他有条不紊的样子,忍不住感叹:"范阳,你现在真的像个小大人了。"
出发前一晚,福利院为范阳举办了一场简单的送别会。孩子们围坐在院子里,每个人都送了他一份小礼物——小芳画了一幅画,上面是大家手拉手站在彩虹下;最小的弟弟把珍藏的玻璃弹珠塞进他口袋;陈妈妈则连夜织了一条围巾,针脚细密而温暖。
范阳抱着这些礼物,喉咙发紧。月光下,他想起刚到福利院时的迷茫与恐惧,想起那些被人嘲笑的日子,也想起一路走来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他突然明白,自己要带去国际展览的,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一份承载着爱与希望的心意。
登机那天,周师傅特意赶来,塞给他一个油纸包:"路上饿了吃,是你最爱吃的桂花糕。"张老师举着相机,红着眼眶记录下他登机的瞬间;李明站在人群后面,悄悄比了个加油的手势;而福利院的孩子们,举着自制的横幅,声音稚嫩却响亮:"小阳哥哥,我们等你回来!"
飞机冲上云霄时,范阳望着舷窗外渐渐变小的城市,轻轻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除了设计草图,还记满了《计然篇》的感悟。此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楚,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次全新的成长与挑战。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