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仙侠玄幻 > 砚墨生华 > 第23章 第 23 章

第23章 第 23 章

熬过漫长寒冬,青云古庙的银杏枝头终于冒出嫩绿的新芽。被收留的流浪老人给自己取名"老安",此刻正蹲在庙门口,用碎瓦片细心地给新翻的菜地划垄。"这土肥得很,"他拍了拍沾着泥土的手掌,笑着对路过的小芳说,"等种上青菜,够咱们吃好一阵子。"

这天清晨,范阳刚把新折的二十四节气折纸挂在廊下,就听见庙外传来汽车鸣笛声。两辆大巴车停在庙前空地上,下来的却是一群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人,领头的中年男人握着范阳的手自我介绍:"我是城建局派来的,听说你们在申请文物修缮,我们来实地勘察!"

工人们拿着测量仪在庙里四处走动时,老院士捧着一本古籍凑过来:"小范,你看这段记载,说古庙地下曾有过机关密室,会不会..."话音未落,操作雷达探测仪的技术员突然喊道:"地下三米处有异常!像是人工修筑的结构!"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兴奋不已。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团队小心翼翼地开始挖掘。当锈迹斑斑的铜门缓缓升起,一股尘封千年的气息扑面而来。密室里整整齐齐码着陶瓮,打开其中一个,泛黄的绢帛上竟画着完整的古代城市给排水系统图,旁边用朱砂标注着"水患根治之法"。

"这可是国宝级的资料!"文物局局长戴着白手套翻看绢帛,声音激动得发颤,"不过按照规定,这些文物要移交博物馆。"范阳看着图纸上精妙的设计,想起城郊几个雨季常被淹的村庄,突然开口:"能不能...先复刻一份?我们想试试看..."

经过多方协调,专家组同意了范阳的请求。团队立刻投入工作,李明用3D扫描技术还原图纸,老安带着村里的泥瓦匠研究古法砌筑,范阳则带着孩子们用折纸模拟水流走向。当缩小版的排水模型在沙盘上成功疏导"洪水"时,围观的专家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就在研究顺利推进时,新的挑战悄然来临。一家房地产公司看中了古庙周边的地块,计划开发商业综合体。推土机的轰鸣声渐渐逼近,老陈急得跑来报信:"他们说要修直达市区的大路,这庙怕是保不住了!"

消息传开,整个团队陷入焦虑。苏晴连夜整理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和媒体报道,老院士联系学术界联名呼吁,而范阳则带着孩子们折了上千只纸船,每只船上都写着"守护古智慧"的字样。当满载纸船的板车停在城建局门口时,不少路过的市民自发加入请愿队伍。

听证会上,范阳没有慷慨陈词,而是默默展示了一段视频:暴雨中,团队改良的排水系统如何保护村庄;孩子们围在古庙的折纸展品前,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最后画面定格在老安教流浪儿童种菜的场景,老人粗糙的手握着孩子稚嫩的小手,将种子埋进土里。

"这些古籍、这些机关,"范阳指着屏幕轻声说,"不是冷冰冰的文物,是活着的智慧。就像...种子要种在土里,智慧也要...长在人心里。"他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寂静无声,片刻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最终,城建规划做出调整,一条蜿蜒的绿道绕过古庙,将其与周边的自然景观连成一片。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找到范阳,出人意料地提出合作:"我们想建传统文化体验区,用你们的技术设计智能导览系统,收益的一部分用来保护古建筑。"

签约那天,老安特意炒了几个拿手菜,古庙的院子里摆起了长桌宴。志愿者们带来自酿的米酒,孩子们举着新折的"和平鸽"满场跑。范阳站在银杏树下,看着老院士给房地产工程师讲解古代建筑的抗震结构,苏晴正教外国游客折会翻跟头的纸青蛙,突然觉得一切努力都有了最温暖的答案。

暮色渐浓时,他悄悄走到新修的绿道上。远处工地上,工人们正用他设计的竹制脚手架搭建观景亭。春风拂过,口袋里的折纸被轻轻掀起一角——那是他今早折的春芽,此刻仿佛真的在微风中舒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全民领主:我能亿万倍暴击奖励

过天门

全民领主:首充即送大雪龙骑

焚天主宰

绝世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