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道的建成,青云古庙不再是偏僻的角落,周末时总有人沿着蜿蜒的小路前来参观。范阳在庙门旁支起了一张长桌,桌面上摆放着用折纸、竹编和木头制成的简易机关模型,路过的孩子们总会被这些会动的小物件吸引,围在桌边叽叽喳喳地提问。
这天晌午,阳光透过银杏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晃动的光斑。范阳正在教几个孩子折能自动开合的纸莲花,突然听到庙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抬头望去,只见一辆装饰着彩色绸带的三轮车停在路边,车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铁皮玩具,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留着山羊胡的老者正笑眯眯地整理着货物。
"爷爷,您的玩具会动吗?"一个小男孩仰着脑袋问道。老者闻言,从车上取下一个铁皮青蛙,轻轻拧动发条,青蛙便一蹦一跳地往前跑去,惹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呼。范阳看着老者熟练的动作,想起古籍中记载的"奇器巧术",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
"老先生的手艺很精湛。"范阳递上一杯凉茶,"这些铁皮玩具...让我想起古代的机关匣。"老者接过茶杯,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范阳:"小伙子,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懂行的人。我姓姜,走街串巷卖玩具几十年了,现在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可不多喽。"
两人越聊越投机,姜老从车上翻出一个陈旧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制作玩具的工具和设计图纸。泛黄的图纸上,复杂的齿轮结构和范阳研究的古代机关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图纸是我爷爷传下来的,"姜老抚摸着图纸感慨道,"以前家家户户都穷,孩子们就盼着我来,用几个铜板换个能玩好久的玩具。"
范阳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想起《计然篇》中"平粜齐物,关市不乏"的智慧,或许可以将姜老的铁皮玩具和团队研究的古代机关术结合,开发出既有传统韵味又适合现代儿童的益智玩具。当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时,姜老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好!就这么干!我把这老骨头也搭进去!"
在姜老的指导下,团队在古庙的厢房里设立了临时工坊。李明利用3D建模技术优化玩具结构,苏晴联系儿童教育专家设计玩法,而范阳则带着福利院的孩子们参与玩具的外观设计。他们将折纸艺术融入铁皮玩具,给铁皮青蛙加上了会扇动的纸翅膀,让铁皮火车拖着用彩纸折成的车厢。
第一批样品制作完成后,团队带着玩具来到附近的幼儿园做测试。孩子们围坐在地毯上,好奇地摆弄着这些新奇的玩具。一个小女孩惊喜地发现,转动铁皮鸟的发条,不仅鸟儿会扑棱翅膀,翅膀上的折纸花纹还会投射出不同的光影图案。"老师,这个玩具会变魔术!"小女孩兴奋地喊道。
然而,正当大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市场反馈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有家长反映,铁皮玩具的边角太锋利,存在安全隐患;还有教育机构认为,玩具的机关过于复杂,不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姜老看着退回的样品,默默抽着旱烟,半晌才开口:"看来是我老糊涂了,忘了现在的孩子和以前不一样了。"
范阳没有气馁。他带着团队重新研究儿童安全标准,用磨砂工艺处理铁皮边缘,又简化了机关的操作步骤。为了测试改良后的玩具,他特意邀请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古庙试玩。豆豆在试玩时不小心把玩具摔在地上,本以为会散架,却发现加固后的结构完好无损。"范哥哥,这个玩具比我的遥控车还结实!"豆豆举着玩具欢呼道。
改良后的玩具很快打开了市场。一家大型连锁书店主动提出设立"传统智慧玩具专区",线上平台的订单也络绎不绝。更让范阳欣慰的是,不少年轻人看到报道后,慕名来到青云古庙,跟着姜老学习铁皮玩具制作。
这天傍晚,夕阳给古庙镀上一层金色。姜老手把手教一个年轻学徒焊接铁皮,李明和苏晴在一旁讨论新的设计方案,孩子们在院子里玩着自己参与设计的玩具,笑声回荡在整个院落。范阳站在银杏树下,折出一只会点头的铁皮小狐狸,看着它憨态可掬的模样,他深深体会到,所谓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守,而是让古老的技艺在与现实的碰撞中,发出新的回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