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蝉鸣渐渐响起,周庄镇的河道上漂浮着睡莲,主题乐园内的"璇玑素纱"展厅人潮涌动。范阳站在展柜旁,看着游客们凑近玻璃,屏息凝视薄如烟雾的素纱织物,孩童们伸手想要触碰,却又在家长的提醒下缩回小手,眼中满是惊叹。这场景让他想起《计然篇》中"务完物,无息币"的字句,真正珍贵的事物,自会引人驻足。
正当展厅内热闹非凡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苏晴抱着平板电脑挤过人群,脸色略显焦急:"范阳,网上突然出现大量质疑声,说我们的'璇玑素纱'是噱头,根本不符合古代工艺标准。"她点开屏幕,论坛里充斥着诸如"现代机器织的布也敢称古法"的言论,甚至有人贴出所谓的"专业检测报告",直指织物密度不达标。
范阳接过平板仔细查看,发现质疑帖的发布时间高度一致,且部分账号注册时间极短。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召集姜老、李明和林西在工坊开会。阳光透过木窗洒在堆满古籍的长桌上,姜老气得直敲烟斗:"这些人懂什么!我们光是调试水温就试了三十多次!"
"与其争辩,不如让更多人亲眼见证。"范阳折出一只纸梭,在掌心轻轻转动,"古人说'循名责实',我们把制作过程公开。"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在乐园官网开设"璇玑重生"专栏,每日更新从蚕茧缫丝到上机织造的全过程视频;工坊的透明幕墙外增设直播摄像头,实时展示织机运转的细节。
与此同时,范阳邀请纺织领域的权威专家、非遗传承人以及普通市民组成"体验团",亲自参与素纱织物的制作。七十岁的蜀锦织造大师周伯安戴着老花镜,手把手教志愿者辨认丝线的纹路;中学生们围在缫丝锅旁,看着蚕茧在温水中舒展银丝,惊叹声此起彼伏。
体验团中有位特殊的成员——论坛上最先发起质疑的网友"织梦人"。此人原是纺织专业的研究生,因论文研究方向与璇玑织法相关,对乐园的成果持怀疑态度。当他亲手触摸到从蚕茧中抽出的细丝,看着机械臂精准复刻十二梭交织的古老技法时,眼眶渐渐泛红:"对不起,我...我不该仅凭几张数据图就下结论。"
这场风波不仅没有打击乐园的口碑,反而让更多人了解到传统纺织工艺的精妙。随着"璇玑重生"计划的推进,新的灵感也随之而来。林西提出将夜光染与素纱结合,制作能在夜晚呈现星空图案的织物;李明则琢磨着给织机加装感应装置,让布料的花纹能随环境温度变化。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新难题:夜光染料会增加素纱的重量,破坏其轻盈特性。范阳带着众人翻阅古籍,在明代《天工开物》中找到"以气染之"的记载。经过反复实验,他们研发出一种特殊的喷雾染色法,将夜光材料雾化后均匀附着在织物表面,既保留了素纱的质感,又赋予其梦幻色彩。
当第一批夜光素纱制成时,恰逢夏至夜。乐园在湖心亭举办"星河织梦"品鉴会,月光下,模特身着的素纱长裙随风轻扬,表面的夜光图案如银河倾泻,观者无不屏息赞叹。一位身着汉服的老者抚掌而笑:"此景只应天上有,不知今夕是何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