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野草向阳而生,逆风而长 > 第47章 第一个朋友

第47章 第一个朋友

摄影社的第二次活动,主题是“城市痕迹”——捕捉那些被忽略的、承载着时间印记的细节。地点定在了濠门老城区一片尚未完全拆迁的巷弄。这个主题,像一根无形的线,隐隐牵动了苏晚内心深处某个与“废墟新生”相关的角落,让她在收到活动通知时,少了几分抗拒,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悸动。

(起:主题的引力与刻意的“偶遇”)

活动当天,是个多云天气,光线柔和,适合拍摄。苏晚依旧提前到达集合点,依旧是那副疏离的、仿佛随时准备抽身离去的姿态。她看到秦月已经到了,正独自调试着那台胶片相机,神情专注。

经过上一次短暂的、围绕摄影本身的交流,苏晚对秦月建立了一种模糊的“安全区”认知。她不热情,不探询,像一口平静的古井,不会掀起令她不安的波澜。苏晚在心里默默将秦月标记为“可进行低风险摄影技术交流的对象”。

在社长交代完注意事项和集合时间后,人群便三三两两地散入错综复杂的巷弄。苏晚下意识地、保持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跟在了秦月的身后。她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秦月看起来对这类题材很有经验,跟着她或许能学到东西。这更像是一场有目的的观察和学习,而非社交。

老城区弥漫着陈旧的气息。斑驳的墙体上残留着不同年代的标语印记,生锈的铁窗台摆着无人照料却顽强生长的盆栽,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缝隙里冒出茸茸青苔。一切都缓慢、安静,与不远处工地的轰鸣形成鲜明对比。

秦月拍摄得很慢,常常在一个地方驻足良久,调整角度,等待光线,仿佛在与被摄物体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苏晚跟在后面,也放慢了节奏,学着她的样子,不再急于按下快门,而是尝试用取景框去“触摸”那些痕迹。

(承:失控的野猫与打破的界限)

在一个拐角,一只警惕的玳瑁色野猫蹲在废弃的邮筒上,琥珀色的瞳孔在昏暗中闪着光。苏晚觉得这个画面很有张力,悄悄举起相机。然而,就在她准备对焦时,一个追逐打闹的孩子突然从旁边冲过,惊动了那只猫。

野猫受惊,发出一声尖锐的嘶叫,猛地从邮筒上蹿下,不偏不倚,撞在了正蹲在地上拍摄墙角青苔的秦月身上!

“哎呀!”

秦月惊呼一声,身体失去平衡,手一松,那台珍贵的胶片相机脱手而出,“啪”地一声摔在青石板上!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

苏晚的心也随之下沉。她看到秦月脸上瞬间掠过的惊慌和心痛。那台相机,显然是她珍视之物。

几乎是下意识的,苏晚快步上前,没有先去扶秦月,而是第一时间小心翼翼地捡起了那台相机。机身一侧出现了明显的磕痕,镜头卡口似乎也有些松动。

“你没事吧?”苏晚将相机递还给已经站起来的秦月,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

秦月接过相机,仔细检查着,眉头微蹙,但语气依旧平静:“我没事。只是相机……”她尝试开关机,幸运的是,似乎还能运作,但镜头的问题需要专业检修。

“对不起,”苏晚低声道,一种莫名的责任感让她感到愧疚,“如果我不是在拍那只猫,可能不会惊动它……”

秦月抬起头,看了看苏晚,又看了看那只早已逃之夭夭的猫的方向,忽然轻轻笑了一下:“跟你没关系,是意外。而且,”她晃了晃相机,“它跟我走了很多地方,有点战损痕迹,也算是一种‘城市痕迹’吧。”

她的豁达和幽默,像一阵微风,稍稍吹散了空气中凝滞的尴尬。苏晚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一些。

这个意外,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打破了两人之间那层保持距离的、客气的薄冰。

(转:老街茶馆与“不追问”的温柔)

相机受损,今天的拍摄显然无法继续了。秦月没有表现出太多沮丧,只是说需要去找个地方检查一下相机。

“我知道前面有家老茶馆,师傅也懂修些老物件,可以去问问。”苏晚鬼使神差地开口说道。这话脱口而出后,她自己都愣了一下。她从未如此主动地向一个不算熟悉的人提出建议。

秦月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随即点头:“好啊,麻烦你带路。”

那家茶馆是苏晚之前独自来老城区闲逛(完成“户外活动”任务)时偶然发现的,隐藏在一个更深的巷子里,老板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伯。

去茶馆的路上,气氛不再像之前那样沉默。因为相机的意外,她们有了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话自然围绕着相机、胶片、老物件的保养展开。秦月知识渊博,讲述起来条理清晰,苏晚大部分时间安静地听,偶尔提问,感觉像是在上一堂生动的选修课,而非进行令人疲惫的社交。

老伯检查了相机,说镜头卡口需要送回原厂调整,他这里无能为力,但机身磕碰不影响使用。这个结果不算好,但也在预料之中。

从茶馆出来,已是午后。秦月看了看时间,提议道:“折腾这么久,也到饭点了。我知道附近有家面馆不错,要不要一起?就当感谢你带路。”

这是一个明确的、超出“摄影技术交流”范围的社交邀请。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本能地想拒绝,想退回到自己安全的壳里。但脑海中,林哲的嘱托和那份分析报告上“情感信任壁垒”几个字,像警报一样闪烁。

她看着秦月,对方的目光平静而坦然,没有施舍的同情,也没有过度的热情,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邀请。

“……好。”苏晚听见自己干涩的声音回答道。这个字说出口,仿佛用尽了她不小的力气。

(合:一碗阳春面与一个名字)

面馆很小,只摆得下四五张桌子,烟火气十足。她们点了最简单的阳春面。

等待面上来的间隙,短暂的沉默笼罩下来。苏晚感到一丝不自在,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粗糙的木桌边缘。

秦月没有刻意找话题,只是看着窗外巷子里晾晒的衣物随风轻摆,忽然轻声说:“其实,我第一次参加社团活动时,也紧张得不行,差点临阵脱逃。”

苏晚猛地抬头看向她。秦月的气质看起来那么沉静从容,很难想象她也会有那样的时刻。

“是吗?”苏晚忍不住问。

“嗯。”秦月转回头,笑了笑,“那时候刚上大学,人生地不熟,总觉得别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融不进去。后来发现,其实很多人都在自己的壳里,等着别人先敲一下。”

她的话很轻,却像一颗小石子,在苏晚心湖里漾开圈圈涟漪。她是在说自己吗?还是在安慰她?

“你……现在看起来很好。”苏晚斟酌着词句。

“装的。”秦月眨眨眼,带着一丝难得的俏皮,“时间长了,就习惯成自然了。而且,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比如摄影,就有了一个安全的‘掩体’,可以躲在后面观察世界,也可以偶尔探出头,和人分享镜头里的发现。”

这番话,几乎精准地描述了苏晚加入摄影社的初衷和状态。她感到一种被理解的震颤。

这时,两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端了上来。清汤,细面,几点葱花,简简单单,却香气扑鼻。

“吃吧。”秦月拿起筷子,“这家的面,汤头是一绝。”

苏晚低下头,吃了一口。温暖的食物滑入胃里,带来一种实实在在的慰藉。她们没有再深入交谈,只是安静地吃着面,偶尔评论一句味道,气氛却不再尴尬,反而有种奇异的平和。

吃完面,秦月拿出手机,很自然地说:“我们加个微信吧?以后有摄影方面的问题,或者发现什么好的拍摄地点,可以互相分享。”

苏晚看着那个二维码,心脏再次微微收紧。交换联系方式,意味着这段关系将从“社团偶遇”升级为更具延续性的“熟人”。

她犹豫了几秒。脑海中闪过林哲期望的眼神,闪过笔记本上那个空白的“交友”项。

她最终还是拿出手机,扫描,添加。

“我叫苏晚。”她第一次,主动向对方报出了自己的名字。不再是躲在“摄影社新成员”这个身份后面。

“秦月。”对方也再次确认,笑容浅浅。

走出面馆,天色依旧阴沉,但苏晚觉得,压在胸口的某种重量,似乎减轻了微不可察的一丝。

回到宿舍,她翻开笔记本,在“交友”项下,笔尖停顿了很久,最终缓缓写下:

· 与秦月进行非社团事务□□流(1/1 完成)。

· 接受非任务性共同用餐邀请(1/1 完成)。

·交换私人联系方式(1/1 完成)。

· …

她看着这几行字,内心复杂。这算不算是……交到了一个朋友?

她不知道。秦月像一道温和的光,照进了她紧闭的心门缝隙,不刺眼,不灼热,却让她看到了门外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然而,这扇门是否真的会为她打开?这段始于意外和“任务”的友谊,又能走多远?

悬念,如同面碗里袅袅升起、最终消散在空气中的热气,看不见,却余味悠长。苏晚的社交重建之路,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模糊的、被称为“秦月”的路标。

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曲献给所有在命运洪流中不屈不挠、向光而生的女性的赞歌。献给所有在逆境中挣扎、不曾放弃希望的灵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第一个朋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八戒八戒,心肠不坏

路人,在漫画卖腐苟活

乌鸦嘴[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