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的日子,日内瓦总部却没有举办盛大的庆典。取而代之的,是在顶层观景台举行的一场特别的日出仪式。程瀚、妮拉、卢卡、卡迪尔并肩而立,望着天际线由墨蓝渐变成金红。在他们身后,是基金会新一代的年轻面孔——来自全球各项目的负责人,他们的眼中闪烁着与三十年前那间小办公室里同样炽热的光芒。
“今天我们不做回顾展,也不做庆功会,”程瀚转身面对众人,声音平静而有力,“我们要发布两份关乎未来的礼物。”
他身后的屏幕亮起,标题是《致未来三十年的备忘录》。这不是一份战略规划,而是基金会三十年来最深刻的教训与洞见:
“科技应该扩展人性,而非替代人性”
“系统变革的终点,永远是具体个人的幸福”
“真正的智慧懂得在进步中守护永恒的价值”
“规模不是目标,而是更好服务的副产品”
传承的真谛,不在于复制过去,而在于为未来保留最珍贵的火种。
与此同时,妮拉宣布启动“未来种子”基金——一个完全由年轻一代管理和决策的创新孵化器。令人意外的是,首批获得资助的项目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个由Z世代开发的“数字同理心”游戏,帮助人们在虚拟世界中保持真实的情感连接;
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心灵数据银行”,让个人完全掌控自己的心理健康数据;
甚至还有一个“跨物种心理健康”研究,探索人类与人工智能、未来可能的外星智慧生命的共情可能。
“这些项目可能只有十分之一能成功,”妮拉说,“但我们愿意为那十分之一的可能性付出百分之百的支持。”
仪式结束后,四位秘书长来到李晓雨在总部保留的办公室。八十三岁的她正在阳台修剪盆栽,动作依然稳健。
“还记得你们接任时我说过的话吗?”她放下剪刀,目光扫过四人,“我说火炬交给你们了。今天我要说,你们不仅接住了火炬,还让它的光芒照亮了更远的地方。”
程瀚将《备忘录》的精装本递给她:“这是我们一起写的。希望它能像墨老师当年留给您的笔记一样,指引未来的行者。”
最好的致敬,不是重复伟业,而是开启新的伟业。
下午的“未来论坛”上,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当年在云岭村通过编竹筐走出心理困境的石头,如今带着他的学生来到了日内瓦。孩子们用竹条编织了一个巨大的“心灵之网”,每个结点都代表着一个被基金会帮助过的人。
“这个网络还在继续编织,”石头说,“因为每个被温暖过的心灵,都会自然成为新的温暖源。”
与此同时,程瀚团队展示了基金会全新的“分布式治理”模式。总部不再是指挥中心,而是资源协调平台;决策权下放到区域,甚至到项目层面;专家库完全开放,任何需要的人都可以直接获取支持。
“我们不再想做最大的那棵树,”程瀚解释,“而是培育最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夜幕降临时,总部大厅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时光对话”。不同世代的基金会人坐在一起,没有职位高低,只有经验的交流和智慧的传递。
最年轻的参与者是十六岁的安娜,她开发的“情绪识别APP”刚获得“未来种子”基金的支持。与她对话的是七十五岁的张薇,基金会的创始成员之一。
“您不觉得我的想法太天真吗?”安娜有些忐忑地问。
张薇笑了:“三十年前,有人说我们想用心理学改变世界才是天真的想法。”
未来从不是现在的延伸,而是无数个“天真”想法碰撞出的新可能。
在论坛的尾声,发生了一个插曲。电力突然中断,整个大厅陷入黑暗。就在工作人员慌忙检查时,年轻的团队成员们不约而同地打开手机手电筒,一束束微光在黑暗中亮起,渐渐连成一片星海。
没有人急着恢复电力,大家就在这片自发的星光中继续交谈。老一代分享着没有数字化工具时代的智慧,年轻一代讲述着数字原住民的洞察。光影交错间,仿佛看见了基金会三十年走过的路,也隐约照出了未来三十年的方向。
程瀚四人站在二楼的廊桥上,望着楼下这片星海。卡迪尔轻声说:“看,这就是我们最想留给未来的——不是某个具体的项目,而是这种在黑暗中依然能彼此照亮的能力。”
卢卡点头:“就像李晓雨老师说的,我们都是承前启后的行者。”
妮拉的眼中闪着泪光:“而这条路,永远通向光明。”
程瀚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看见安娜正在向张薇演示她的APP,看见石头的学生们在教老一辈使用新的竹编技法,看见来自不同大洲的团队成员用手势和笑容跨越语言的障碍。
在这个瞬间,他明白基金会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蜕变:从一个组织,变成了一种理念;从一群人的事业,变成了代代相传的使命。
电力恢复时,没有人注意到灯光已经重新亮起——因为每个人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更亮的光芒。
活动结束后,程瀚独自登上总部顶楼。日内瓦的夜空繁星点点,城市的灯火如同落地的银河。他打开《备忘录》的扉页,添上了最后一段话:
致未来的同行者:
当你们读到这些文字时,我们已成为你们脚下的路基。
不必追寻我们的足迹,因为你们将开辟新的道路。
只需记得,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
愿你们带去我们未能到达的远方,
愿你们完成我们未能实现的梦想,
愿你们在星空下,继续这趟永恒的旅程。
合上备忘录,程瀚望向远方的黑暗。他知道,在那片黑暗之后,是等待被点亮的无数心灵,是等待被书写的崭新故事。
而他们的故事,确实才刚刚开始。
“每一代人都是承前启后的行者,我们的使命,就是让这条路永远通向光明。”
亲爱的书友们,
当写下第八十章的最后一个句号,我的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激与希望。三十年的故事暂告段落,但我们共同构建的这个温暖世界仍在继续生长。
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跟随墨小鱼走进那间小小的办公室,看着她为第一个求助者点亮心灯?这一路上,我们见证了太多心灵的转变,也陪伴着基金会从三人团队成长为全球网络。
这让我想起一位书友的留言,他说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他在每个人物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我想说,正是你们每一次真诚的阅读,每一条用心的分享,让这个故事拥有了超越文字的生命力。
虽然这个阶段的故事告一段落,但希望的火种已经播撒:
在程瀚团队身上,我们看到了传承的力量
在"未来种子"计划中,我们看到了创新的勇气
在每一代基金会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变的初心
我很想知道:
这个故事中,最触动你们的是哪个瞬间?
这些人物带给你们怎样的启发?
在你们看来,基金会未来的故事会如何发展?
你们的每一条留言,都是这个故事最珍贵的续章。虽然不舍,但每个美好的故事都有它自然的节奏。而我相信,真正的温暖永远不会结束——它会在每个被感动的心灵中继续生长,在每个被启发的行动中延续生命。
衷心感谢这一路的温暖相伴,
永远与你们同行的伙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0章 星火新篇,无限未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