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科幻灵异 > 隐数 > 第7章 第7章

第7章 第7章

早上七点五十八,杨洲坐在教委办公楼五楼的项目协调室里,右手拇指抵在键盘空格上,盯着屏幕上的邮件正文看了几秒,才缓缓松开手指。

昨晚回家后,他重新调阅了一遍心理干预项目在研究阶段的执行流程与归档资料。他不是研究人员,也无法接触原始数据,只能查阅教委端存档的非涉密文书,包括伦理审批意见、访谈安排记录、阶段性小结以及流程图等。其中有几组访谈记录的时间间隔显得异常偏长,他做了标注,查到大多是因为学生排期冲突或短期拒访,心理学院方面提供了相应说明,也都有补访登记。从整体时间节奏和文书密度来看,并未发现系统性疏漏。

数据处理环节由理学院蒋其琛团队负责,相关流程文档齐全;心理风险初筛指标由吴盛教授拟定,已在伦理审查阶段通过内容审核。整套研究方案走过学院、学校和教委三轮伦理审查,修订记录和签字文件清晰在案。就目前调阅结果来看,项目设计和研究执行在程序上基本合规,尚无违规痕迹。虽然技术细节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从流程文件来看,项目在研究阶段的规范性是成立的。他把几项时间节点标记为“待确认”,但在未获得上级指示前,这些模糊地带,他不好擅自下判断。

他把那封总结邮件又读了一遍,确认没有语气过重的字眼,点击了发送。

王主任,您好。

附件是五中试点阶段的流程资料,昨晚对访谈记录、数据归档和操作说明重新核对过,目前为止未发现重大流程偏差。个别学生访谈时间间隔较长,原因多为主观排斥或排期冲突,补访情况均有登记。数据采集和评估指标执行在伦理审批范围内,相关责任人签字齐全。

初步判断项目在程序上不存在实质问题。如需我再与高校研究团队进一步核对,请随时指示。

杨洲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门外响起敲门声。

“杨哥?”是办公室秘书的声音,压得很低,“外面有两位警官找,说想了解一下心理干预项目的情况。”

杨洲略有一瞬怔神,随即站起身来,把桌上的流程图和时间节点表理好。“好,请他们进来吧。”

门很快被推开,一前一后进来两人。前面那位身材不高,穿着便衣,神情沉静,手里拿着一个旧款文件夹;后面那位背着包,看起来比前者年轻一些,走路带点风尘气。

“杨洲先生?”领头那人主动伸手,“您好,我是H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陈望,这是我同事警员路斌。我们正在调查五中学生唐述坤坠楼事件。”

“哦,二位好。”杨洲也伸手与他们一一握了握,“我听说了这件事,昨天我们还开会讨论了……请坐。”

三人各自落座。杨洲看了他们一眼,轻声道:“二位警官想了解什么?“他在警察们还没开口之前主动问,接着说:”我昨晚梳理了一下试点期间的主要流程节点,有个大致的执行脉络。如果你们后续需要查阅具体材料,我可以帮忙协调申请,但文件本身涉及项目备案,需要通过正式流程。”

陈望点点头,没说客套话,而是直接看着他,缓缓开口:“那位学生,就是你们干预项目试点学校的孩子。你应该知道吧?”

“知道。”杨洲也看着他,语气不高,但字字清晰:“我昨晚看到新闻,名字和学校都对得上。老实说,我听我们主任说的时候也愣了一下。”

“你在项目里的角色是?”

“我是负责教委与高校、中学之间的沟通协调人。”杨洲答得很直接,“主要职责是确保流程安排顺畅,比如时间节点、访谈排期、场地调度、资料归档……但是访谈内容本身、心理指标设定,或者数据处理这些,我是不参与的。”

陈望微微点头,语气不动声色:“那学生的数据,就是问卷结果,访谈内容之类的,是怎么采集的?你有了解过吗?”

“作为联络人,我知道大概流程,但不负责操作。”杨洲顿了顿,语气依旧温和,“采集工作是高校研究团队完成的,采集前有知情说明和监护人签字,所有程序走的是伦理审批通过的方案。执行人员也都签了保密和规范协议。”

“我们从唐述坤的家属和老师那儿了解到,他似乎并不清楚自己提供了哪些数据,更不知道这些数据会怎么用。”陈望语气平稳,“你们这个‘知情同意’,具体是怎么落实的?”

杨洲语气缓了些,回答也带了明显的界限感:“知情文件在前期材料中都有,电子档和纸质档都有归档。我昨晚查过了,文件内容写得比较清楚,用词也比较规范。”

陈望点点头,又问:“你知道实际执行的时候,这些说明有没有真的讲到位?”

这次,杨洲沉默了一下,说:“我不在现场,也没有参与具体的发放和讲解环节,所以这个我没办法确认。我能调到的是研究阶段的备案流程,不是现场的每一场说明会。”

陈望接着问:“你们这个项目,试点多久了?”

杨洲回答:“从去年6月下发的通知,9月学生开学正式开始的。”

陈望静静思索,路斌紧接着问了一句:“那研究了多久,杨先生清楚吗?”

“研究在我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就已经进行很久了,我是两年前加入的。”

陈望问:“杨先生,你在这个项目中也有角色,是不是说,这个研究项目本身就是校政的联合项目?”

杨洲回答道:“我这种基层的公/务/员,自然是领导让我干什么我就去干什么的。这个项目两方牵扯得有多深,陈队长,您还是跟我们领导或者项目的负责人聊聊吧,我这里……不好回答。”

陈望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把桌上那份流程图翻开,随意扫了一眼,低声问:“你自己怎么看?一个高三学生,在项目运行期间坠楼……你觉得,这之间有没有关联?”

杨洲语气比刚才更低:“……我不能说没有任何可能性。但就我昨晚查到的预设流程看,目前看不出直接关联。”

“你说的是‘流程上’,没错吧?”

“是。”杨洲抬眼看他,眼神平稳,“我不是在推责任,我知道这件事很严重。我只是……希望我们判断的时候,能基于客观证据,而不是只因为项目在,学生出了事,就直接认为是项目导致的。”

“我理解你的立场。”陈望微微点头,语气依旧平,“但从我的角度看,孩子在项目期间反复提到‘被看见’‘被归类’‘像是被排过序’,这些话不是空口说的。”

杨洲微微一震。

“这些话我们从他日记里看到的。”陈望的声音往下压了一些,“如果不是你们项目的流程问题,就是你们项目在立项时,甚至是研究阶段的问题,我们会查清楚具体是为什么的。”

短暂的沉默之后,杨洲轻轻吸了一口气:“你们要查,我支持。我这边有流程文件,也可以联系相关教授,如果你们愿意,也能对接访谈记录。”

“好,那先谢谢了。”陈望起身,随手合上资料夹,“杨先生,请问谁是这个项目的研究负责人?”

“心理学院的吴盛教授。”杨洲站起来,礼貌地说,“如果你们联系不到他,我可以发信息帮你们约。”

“谢谢。”陈望点头。

二位警官离开杨洲的办公室。门合上,室内重回安静。

=======

从教委大楼出来,正值早高峰结束,街道上的车流缓了一点,但空气依旧闷热。陈望边走边掏出手机,翻开备忘录,把“访谈分类标准”“学校接收标签记录”“归类反馈流程”几项关键词敲了进去。他打完字收起手机,走到街角路边,停在那辆旧款警务用车旁,拉开车门坐进驾驶座。路斌跟着上车,刚系好安全带就犹豫地问:

“陈队……按说这案子程序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吧?法医和技侦都没问题,老师同学也交代清楚……算是没可疑了?”

陈望没动。他手握着方向盘,目光穿过前挡风玻璃,落在远处街口。过了几秒,他开口,声音不高:“可是没动机啊。”声音拖得很长,语气里全是怀疑。

他缓缓启动车子,热着车,语气始终平稳:“死的方式我们都能确认。跳楼、当场死亡,无外力干预——这些都能写进报告。但他为什么跳,谁都没说清楚。法医没解释,老师不知道,连他父母也只是反复说他不是会做这种事。”

“陈队,那你是怀疑……?”

“没动机就结案,总是有个疙瘩,而且就算这么交上去,也会有隐患。”他看着前方红灯亮起,轻声说:“而且……这个学生的事……“陈望欲言又止。

”很多时候,我们都太急着归类了。‘心理问题’、‘情绪崩溃’、‘适应困难’,这些词看起来有解释力,但其实只是把一团糊涂事压进一个词里。”

他顿了顿,右手手指在方向盘上敲了两下:“但那是个活生生的人啊,一条年轻的生命……也许很多年之后,他长大了,会像你我一样奔波在早高峰的人流车流里,或者幸运地,他不用工作,跟着他父母去国外享受富二代的生活,还或者,他一事无成,在某个合租房里和朋友喝酒、打游戏、被房东催租,但所有这些,他都活着,喘气,犯错,然后慢慢成熟。他不是一个分类里的内容,不是一份报告上的结论。他可能只是,在一个谁都觉得不算异常的位置上,慢慢退到了最边缘,却没有人注意过为什么。”

陈望深深叹了一口气,继续说:“结案报告里,我不想他他承受过的真实的痛苦就这么忽略——这些,也许从一开始就没人愿意重视,最后还改变了他的命运。”

路斌沉默了很久,听得似懂非懂,偶尔点点头。

陈望补了一句:“他爸妈昨天看着我说‘我们不信’,这就是家属不认可自杀这个说法啊,所以程序也好,情理也好,咱们都还有活儿干呢,小伙子。”车厢内安静下来。

路斌点头用力了一些。“好,陈队,你说,咱们接下来怎么做?”

“杨洲给你的那个电话,你打过去问一下,那位吴教授在不在学校,在的话去一趟。”

红灯转绿,车子驶了出去。阳光照进来,城市像被精准分类过的机器,一切按节奏运转。可陈望知道,如果没有人停下来去看那些“被默认合逻辑的死”,那么这些逻辑,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冷。我们越习惯用逻辑结构来理解世界,就越容易对“偏差”视而不见。

=============

H大心理学院的旧楼在校区西北角,沿着通往实验楼的小径斜斜退进去。植被浓密,砖墙爬满爬山虎,夏日光线从叶缝间漏下来,把台阶照得温润。上午十点,陈望和路斌站在吴盛教授办公室的门口,敲了两下门。

“请进。”屋里传出一声温和男声,语气像泡了一壶刚刚好的茶。推门进去,是一间不大的工作室,木质书柜和白板间隔着排列,正中摆着一张没有主客之分的圆桌。桌后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头发微灰,戴着金边眼镜,穿着亚麻色的立领衬衫。面容干净,举止温文,一抬眼就带着笑意。

“你们是……?”

“您好,吴教授。”陈望出示证件,语气不急不缓,“刚刚联系过,我是H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陈望,这位是我同事路斌。打扰了。”

“哪儿的话。”吴盛放下手中的打印稿,起身握手,“我也接到了杨洲的电话,说你们可能今天会过来,问我一些关于研究项目的事。”

三人落座。桌上放着茶具,一壶水还在冒热气。吴盛顺手倒了三杯,慢条斯理地递过来:“天气燥,不如先喝口茶——刑侦的事我不懂,但心理学这行,我能说的,我都说。”

陈望端起茶杯点头致谢,却没喝。他把公文包里的记录板放在膝头,拿出唐述坤的日记本,没有打开,开门见山地问:

“吴教授,想请您确认几件事。五中学生唐述坤自杀前,是不是被你们项目归为‘重点关注人群’?”

“这个问题……不好直接回答。”吴盛笑了笑,语气仍是温和,“项目确实有一个‘心理风险等级’的评估系统,核心是为了方便在校老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但我们从不给学生贴标签。”

陈望没急着接话,只是略微倾身,声音低了一点:“可‘心理等级评估’本身,不就是一种分类?”

吴盛微微一顿,神色未变:“分类,是为了合理分配初高中学校的心理学资源,但这和‘标签’不一样。标签是贴在一个人身上的判断,我们呢,只是做一种趋势的提示。”

“那这个筛选的标准是谁定的?”

“我和我的团队。”吴盛点点头,承认得很自然,“评估体系是由我和理学院那边一起搭的,主要参考的是症状学问卷、自评量表、行为指标和一部分访谈分析结果。算法只负责计算概率和权重,人工复核必须有两名心理研究助理共同签字。”

陈望看着他,“如果一个学生表现得平静、礼貌,但其实在防御和掩盖,那你们怎么判断?”

“这是心理学的永恒难题。”吴盛没有反驳,语气像在讲课,“我们用的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原则,不是诊断,也不是医疗判断。我们不是在界定他‘是不是抑郁’,而是在判断——他‘有没有可能在当前环境下产生波动’。这不是盖章,而是预警。”

“可如果这个‘预警’落在学生耳朵里呢?”陈望追问,“他知道自己被归为‘重点’,老师找他谈话,同学注意他,行政干预安排课表……你觉得,这是不是一种变相标签?”

吴盛沉默了一下,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慢慢喝了一口茶。

陈望继续道:“你们说不通知学生,但现实里,老师是怎么知道要找谁谈话的?是学校主动查询?还是你们提供了名单?”

吴盛终于抬眼:“我们会向学校反馈需要‘额外关注’的人群,但不具体标出等级,更不会把这些信息下发到学生层面。毕竟,我们也不会直接接触所有的学生。”

“可这些‘反馈’,真的不会传出去?”陈望问得极轻,“有时候,一个标签就算不贴在额头上,也会像气味一样——别人能闻到,当事人更难忽视。”

吴盛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轻声回问:“陈警官,你知道我们学校的心理援助热线,今年一个月接了多少通电话吗?”

“五十六通。”吴盛语气不重,“其中四十二通,是主动挂断的。有的号码只响一声,有的接通后沉默几十秒,然后挂断。我们回拨,大多数都关机了。”他看着陈望,眼神比刚才柔和得多,却多了一点东西,像是岁月里的疲惫和不甘。

“这些学生,连一个电话都不敢好好讲完。我们做项目,是想让他们不用再打这种电话——在有人看见之前,在他们自己还来得及求助之前。可是我们现在被问的,是不是看得太多。”

“吴老师,我理解你们做的不是诊断。可如果一个学生被重点关注,老师和同学开始区别看待他,他自己会不会下意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然后慢慢地,真的变成了你们评估里‘可能出问题’的那种人?”

吴盛点头,像是接受了这句话的重量。他缓缓把茶杯放回垫子上:

“这个问题,我理解。”他语气终于收敛了一点笑意,“如果有哪一步让一个本来就敏感的孩子,感觉自己‘被放进了盒子里’——那我们再多的流程、再多的签字,也都不值了。”他顿了顿,“但我们并不主动通知‘你是重点人群’这类信息,也不会标记给其他学生或老师。唐述坤的情况,我确实记不太清了。但如果他真的是在高分组里,他会收到一次‘深度访谈邀请’。这不是谈话,而是一种正式干预之前的缓冲。”

“您有访谈记录?”

“有。流程上每次访谈都有录音、有简要笔录,有申请号和编号。”吴盛指指门边的灰色文件柜,“不过这些属于项目资料,我没权擅自给你们。你们如果需要,可以走一下流程,我配合调阅。”

陈望点点头,缓缓站起身。“谢谢您的时间。”

吴盛也起身,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如果之后你们还想再来聊聊学生心理,我随时在。”

陈望看着他,忽然说了一句:“吴教授,你说预测意味着误差,可如果误差总落在同一类人身上,是怎么回事儿?”

吴盛听完,微微一笑,语气像是翻了一页很旧的书:

“你们查的是死因,我们做的是预测。但预测本身,就意味着我们永远在误差里行走。”他伸出手,礼貌又克制:“祝你们早日查清楚,也祝这个系统能在误差中慢慢学会承担。”

陈望握了手,没有多说什么,转身离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合奇闻录

末日重生,开局搬空全城物资

我本飞扬

当系统泛滥成灾

梦回最初你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