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应对江山各自羞 > 第6章 第 6 章

第6章 第 6 章

自楚王出师,月余之间,建康风色几换。城中早春已至,柳芽破雪,宫墙映日。平日王贞多在外朝,省章批奏,语简而定。近忽觉心神不宁,凡阅文移奏表,常看错处,御史举笔再三,方知误行。

夜中又枯坐内殿,抚楚王剑而无眠。初离建康之日如在眼前,舟上雾白,鼓声远。不若昔年郑长行受命伐益州,虽军败归朝,亦无此忧怀。今自笑人老多感,目中微热。宫娥方上茶,见其神色异,慌忙伏地。王贞轻叹一声,抬手拭泪,「无事…取工部令来。」

次日,内监传旨:命工部选良铁造双剑。工部侍郎奏言:「蜀中铁最精,然目下尚不可得;荆襄之铁虽不及,然色厚质韧,可速成。」王贞道:「取荆铁可也。」因亲自选名,一曰「远志」,一曰「当归」。命匠以所藏旧佩为式,三日后开炉。

做罢仍是连日烦闷,心知不应如此,终在一日傍晚,披衣步出宫苑,往东宫而去。太子身长而静,方与伴读对诵《尚书》,见天子来,慌忙起立。赵启亦起身,低头行礼。王贞视之,欲言而止。霁郎眉目清秀,神色恭谨,殊不似其父之严峻。王贞乃叹曰:「尔辈方少,须不忘经义。」太子唯诺,赵启俯首,不敢仰视。将行,王贞回顾,见二人并坐。太子执卷,赵启侧听。灯火之间,影色和柔。王贞心中稍慰,转而怅然。

出东宫,天色已暮。王贞复往后苑,探视幼子与公主。公主年十余,方临案学书;幼子在侧,亦执简摹字。见王贞至,姊妹俱起,笑而趋前。王贞知嗣位以来,少与二子相处,今日对面,反不知所言。遂但劝之曰:「当勤学,不可怠。」言语仓卒,神色局促,复即起身而去。

彭模东南三十里,群山如垒。山外烟霭笼水,营中草色新绿。赵弘率军至此,见刘峤未至,心中疑惑。先前明言:三路并进,期于此会。然南军已行七日,前无信使,后无回音。山道狭隘,飞骑难通,营中传言渐起。有卒夜语:「北军被贼军阻于合水,恐难前来。」又有人言:「中路粮尽,刘公返兵。」言者无据,却传得纷纷。

赵弘召诸校问状。偏将梁嵩言:「今山雨连旬,道路泥滑,恐中路迟滞。」赵弘沉吟:「迟滞可料,然不至于音绝。」言毕,心下愈烦。次日午时,粮行官禀:「荆州舟师至嘉州口,欲接合军。」赵弘点首,命人修栈道、积柴,筹再进。是日黄昏,山岚起处,一缕白烟直上,正是北方来信的方向。赵弘心一动,以为是刘峤军火,遣骑探之。

未及半程,遇落石崩山,几十骑损半。回报:「山路断,前不能通。」军中更乱。众将相顾无言,唯闻风卷旌旗之声。营数日,北方仍无军报。未至午,忽闻营中喧扰。数卒奔报曰:「刘公兵至,楚王欲并其众,先斩刘公以取全功!」赵弘闻之,色骤变,厉声问:「谁传此言?」众人面面相觑。梁嵩怒曰:「妖言惑众,当斩!」

赵弘令先缉其源。于是分遣卫士逐营细问。日落时,获一人,押至帐前。其人披发衣湿,膝行而进,灯火映面,竟是任子平。

赵弘一时难信。任子平仰首而笑曰:「王何必惊?刘公音信未至,军中自生疑。臣不过顺众心而言耳。」「顺众?汝是造谣!」「谣自实起。王若无心,此言自灭;若有心,此言自兴。臣但先替王宣之。」赵弘怒极,剑已半出鞘,旋即又止。久之乃曰:「念旧情,不欲汝死于吾手。若今夜复言,明日我亲斩。」

任子平举目,语气忽缓:「王…终不能不负我。」赵弘不答,遽命左右:「锁械,囚后营,解赴建康,俟旨。」

回首涕零不已,强自抑之。梁嵩低声劝:「宜早奏闻,以正军心。」天将明,探骑报:「贼军弃彭模,西走成都。」梁嵩喜曰:「贼自乱,天助我军也。」赵弘仰视北天,色若将曙而未明,道:「天未助我,是人逼我。」遂飞身上马:「鼓三声,过河。」梁嵩上前欲谏,赵弘挥手止,「若留此,谣言不息。若上前,或可平之。刘公若至,自当与我会成都下。」背后山风呼啸,彭模营火渐远。

赵弘自彭模西行,先留一营据后,命轻骑为前锋。贼军闻南师独进,集众拒于江岸。水急道狭,行阵难整。赵弘分左右翼并击,三战三捷,贼众大溃,旗甲弃地。沿途余兵望风奔走,所至村堡悉降。

贼帅闻败,自犍为趋援,未及阵而其众先散。又有贼军尝欲自小路袭后,遇阻水不得渡。赵弘因是乘胜急进,昼夜兼行。至十里陌,去成都二十余里。城中已乱,宫闱起火,贼众互相攻劫。赵弘令军分布四门,鼓声一震,守者弃械遁走。城门既开,士卒鱼贯而入。是日暮时,汉王面缚舆榇出降。赵弘驻骑受俘,命止掠,封府库,收文籍,令安集吏民。自此蜀地悉平。

然而北路仍无音讯。探骑沿江而上,只见断桥数处,水势极急,疑北府军为山洪所阻。荆州舟师因风折桅,也未上溯。三军之捷,遂止于赵弘一枝。

建康,时已暮春。杨花满城,钟山云气淡,天子日日候信。一日午后,内侍忽报:「荆州行辕押送罪囚至。」王贞心头一震,问:「是何人?」答曰:「北府旧参军任子平。言在蜀中造谣扰众,已由楚王军中收押,发付建康听旨。」王贞知此人为楚王旧部,他不疑楚王,却生出几多忧虑:军中既有传谣者,岂非军心不安?为何迟迟无信?傍晚,刑部请示定罪,王贞示其按律行之。

又过旬日,仍无军报。时京师人心摇动,市井间多传大军不利,士庶侧目,往往低语。王贞虽禁之,亦不能止。宫中花事已尽,帘外海棠凋零。直到暮春尽日,禁中传报蜀地捷书至。王贞闻声起立,几乎失手。展视之:「臣赵弘奉诏伐蜀,孤军入境,克复成都,汉王面缚舆榇出降,蜀地悉平…」还未出言,泪已下。顾勖在侧叩首贺捷。王贞抬袖拭泪,笑道:「非我之喜,喜在信至。」即刻命礼部即草制,加赵弘为征西将军,调北府,副督军政,专典征讨,以申宠任。

暮春得捷,至仲夏,楚王班师,三军自蜀还。六月,军抵建康。是日晴霁,钟山翠色如洗。朝中自黎明即设仪仗于宣阳门,百官罗列。王贞乘辇亲迎,文武官随,乐作鼓鸣。军士列阵而入,旌旗次第。宫门启处,王贞自辇中下,缓步前行。赵弘下马,伏地称贺。鼓声骤作,礼官高唱:「赦书诏曰:蜀地既定,寇乱已平。自今殊死以下大赦,改元太宁,以纪功勋。」赦毕,宣制:「封楚王赵弘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镇北府,副掌军政;凡伐蜀之师,各以功次录用,咎不及迟误。」

街衢张帷彩,市人倾巷,张灯结彩,盈门相庆。金鼓震地,士女夹道,呼声如雷,老幼皆相扶而观,挥巾掩泣。风送花气入宫阙,殿前露光未干。楚王入宫,左右拥贺,文武称颂,如春潮骤至,绕梁不绝。虽群情称庆,赵弘独欲见天子。正自怅怅,忽有中使宣旨,召入殿中。赵弘至,天子望见,疾步而下揽之,大恸不止。泪如雨下,声彻殿庭。赵弘心中亦激动,相对而泣,不发一言,欲驻此刻永不使去。

魔改桓温伐蜀故事lol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六十二年冬

还有此等好事?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