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凉的触感让余溪的睫毛颤动了一下。她似乎想睁开眼,但最终只是含糊地动了动,没有醒来。
林晴坐在旁边,看着余溪额头上那块微微湿润的毛巾。指尖刚才无意间触碰到余溪额头的皮肤,那微烫的温度让她心尖也跟着一颤。
她就这样安静地守着,隔一会儿就伸手探探毛巾的温度,感觉变温了就再去换一条新的。
时间在雨声和寂静中缓缓流淌。厨房里飘来淡淡的粥香。余溪的呼吸渐渐变得均匀绵长,紧蹙的眉头也微微舒展开来。
林晴看着余溪沉睡中显得格外安静、甚至有些脆弱的侧脸,一种从未有过的、柔软而复杂的情绪在心间弥漫开来。
不再是单纯的感激或佩服,更像是一种想要守护这份安静的冲动。窗外的雨声成了催眠曲,客厅里弥漫着姜汤的微辛和粥的清香。
林晴拿起物理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落在沙发上那个沉睡的身影上。
指尖似乎还残留着那微烫的触感,那温度,无声地烙进了她的心底。
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和随之而来的感冒,像投入余溪平静生活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完全平复。
那场在林晴家沙发上的昏睡,额头上被一次次更换的冰凉毛巾,还有林晴守在旁边时那带着担忧的、安静注视的目光,都成了她记忆里陌生而清晰的片段。
病去如抽丝。余溪的感冒症状虽然缓解,但身体还有些虚乏,声音也残留着一点沙哑。
她回到学校,依旧安静地坐在靠窗的位置,像一株经历过风雨、重新挺直的翠竹,只是叶尖还带着未干的露水。
林晴明显松了口气,但看余溪的眼神里多了点小心翼翼的观察。课间休息,她会自然地回过头,轻声问一句:“嗓子还疼吗?水还有吗?”
然后不由分说地拿起余溪的水杯去教室后面的饮水机接满温水,再轻轻放回她桌上。动作自然流畅,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余溪看着面前重新注满的水杯,杯壁上凝结着细小的水珠。
她喉咙动了动,想说“谢谢”,又觉得这两个字在对方一连串自然的举动面前显得单薄而刻意。
最终,她只是拿起杯子,小口地喝着温热的水。水温刚好,熨帖着还有些不适的喉咙。
她垂下眼帘,目光落在摊开的书本上,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杯壁。
放学后的图书馆角落,气氛似乎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竞赛的压力依旧如影随形,桌上堆满了艰深的真题。
但林晴的目光在专注解题之余,会不时地、短暂地飘向对面的余溪,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像是在确认她的状态。
余溪能感觉到那目光,那目光让她解题的思路会有一瞬间极其细微的凝滞,随即又恢复流畅。
这天下午,余溪需要买一本新的竞赛题集。
她收拾书包时,林晴很自然地转过身问:“去书店?我知道附近有家新开的,书挺全的,离公交站也近,一起去?”
不是问“要不要一起”,而是直接肯定的“一起去”。语气自然得就像问“今天作业是什么”。
余溪收拾书本的动作没有停顿,只是抬眼看了林晴一下。
林晴的眼睛亮亮的,带着点期待,也带着点“我熟路我带你去”的小小笃定。余溪沉默了两秒,点了点头:“嗯。”
书店开在一条相对安静的辅路上,门面不大,但里面空间开阔,书架林立。空气里弥漫着新书的油墨香和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
周末下午,书店里人不少,多是学生和年轻人,安静地穿梭在书架间,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极低的交谈声。
林晴显然对这里很熟,轻车熟路地带着余溪穿过文学区、社科区,径直走向最里面的数理专架。
“竞赛书应该都在这边。”她压低声音说。
高大的书架上,各种版本的竞赛辅导书排列得密密麻麻。
余溪的目光快速扫过书脊上的书名和出版社。她需要的那本并不在显眼的位置。
林晴也在旁边帮忙寻找,她的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眼神专注。两人挨得很近,肩膀几乎要碰到一起。
余溪能清晰地闻到林晴发间淡淡的皂角清香,混合着书店里特有的书香。
她微微侧身,让开一点空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林晴近在咫尺的侧脸上。
她微微踮着脚,伸长手臂去够上层的一本书,脖颈拉出一道优美而专注的弧线。
“是不是这本?”林晴终于从书架上层抽出一本厚厚的蓝色封皮书,封面印着醒目的“高中物理竞赛真题精讲与拓展”。
“嗯。”余溪点头,正是她需要的那本。
林晴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小得意笑容,把书递给余溪:“给,看看是不是你要的版本。”
余溪接过书,沉甸甸的。她翻开目录页,快速浏览着。林晴也凑过来看,脑袋几乎要碰到余溪的肩膀。
温热的气息若有似无地拂过余溪的耳廓,带着少女特有的清新感。
“哇,好难的样子……”
林晴看着目录里那些复杂拗口的专题名称,小声感叹了一句,随即又握了握拳,给自己打气,“不过没关系,慢慢啃!”
她的声音带着惯有的韧劲和乐观,像一道微光照亮了书架间略显昏暗的角落。
余溪的目光从书页上抬起,落在林晴近在咫尺的、充满斗志的侧脸上。
那明亮的眼神,挺直的鼻梁,微微抿起的嘴唇,都清晰地映在她的瞳孔里。心跳,似乎在这一刻漏跳了半拍。
一种陌生的、细微的悸动感,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心底漾开一圈微澜。
她迅速垂下眼帘,掩饰住那一瞬间的失神,指尖无意识地捻紧了书页的边缘。书页粗糙的质感带来一丝真实的触感。
“就这本。”余溪的声音比平时更低了一些,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微哑。
“好!”林晴没察觉余溪那一瞬间的异样,开心地点点头,“那我们去结账。”
两人拿着书走向收银台。队伍不长。等待的时候,林晴的目光被旁边展示台上的一本封面精美的散文集吸引了。
“咦,这本好像挺好看的。”她拿起来随意翻看着。
余溪站在她身边,目光落在她翻动书页的手指上。林晴的手指不算特别纤细,但很匀称,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
阳光透过书店的玻璃窗照进来,在她低垂的睫毛上跳跃着细碎的金光。
结完账,走出书店。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吹来,卷起地上的落叶。
余溪抱着那本厚厚的竞赛书,书脊抵在胸口,沉甸甸的,带着新书特有的气息。
“你坐几路车?”林晴问,指了指不远处的公交站台。
“15路。”余溪回答。
“啊,我也是!”林晴眼睛一亮,“正好顺路!”
15路车很快来了。周末傍晚,车上人不少,座位都坐满了。两人挤在车厢中段,抓着扶手。
车子启动,轻微的晃动让两人的身体不可避免地轻轻碰撞。余溪能感觉到林晴手臂的温度隔着薄薄的校服面料传递过来。
林晴似乎毫无所觉,正侧头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小声跟余溪说着哪家新开了奶茶店,哪条巷子里的小吃不错。
她的声音清脆,像叮咚的泉水,在车厢的嘈杂背景音中流淌进余溪的耳朵。
余溪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车窗外不断后退的街景上。玻璃窗映出车厢内的景象,也映出她身边林晴模糊的侧影。
怀里新书的棱角硌着她的手臂,带来清晰的触感。
而手臂外侧那若有似无的、属于林晴的温度,却像一种无声的暖流,悄然渗透进来,驱散了秋风的凉意。
一种极其微妙的情绪在余溪心底悄然滋生。不再是单纯的陪伴,或是因竞赛而产生的责任。
在书店书架间那靠近的距离,在公交车厢这无意的碰触里,在对方那充满生命力的话语中,一种更朦胧、更难以言喻的感觉,像初春破土的嫩芽,在她习惯性冰封的心湖深处,探出了一点怯生生的绿意。
她下意识地将怀里的书抱得更紧了一些,仿佛这样就能稳住那不知为何有些失衡的心跳。
车窗外的霓虹灯开始次第亮起,将流动的光影映在她沉静的眼眸深处。
物理竞赛的日子像一个不断迫近的坐标,清晰地标注在日历上。高二(三)班靠窗的角落,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绷的弦音。
放学后的图书馆角落,周末林晴家温暖的灯光下,时间被切割成一段段演算、推导、质疑与解答的碎片。
余溪和林晴像两艘并行的船,在题海的惊涛骇浪中奋力航行,彼此是对方唯一的灯塔。
林晴眼底的青影更深了,但眼神却像被反复淬炼过的钢,愈发锐利明亮。
她几乎榨干了所有课余时间,草稿纸用掉厚厚一沓,笔芯换了一支又一支。
余溪依旧是那个沉静的航标,思路清晰,讲解精准,只是偶尔在长时间专注后,清泠的嗓音会带上一点不易察觉的疲惫,捏着眉心的动作也多了起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