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一天,枫城下了一场暴雨。
妙予坐在书桌前,把准考证和身份证仔细装进透明文件袋。奶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把伞:"明天我送你去车站?"
"不用,"妙予摇摇头,"我自己去就行。"
因为学籍问题,她必须回圻城参加高考。北槐一中的考场安排表上,她的名字孤零零地挂在末尾,像是被遗忘的备注。
窗外,雨后的空气潮湿闷热,蝉鸣声此起彼伏。妙予翻开日记本,最新一页贴着从报纸上剪下的照片——纪年站在领奖台上,胸前挂着那支钢笔。
她轻轻合上本子,关掉了台灯。
北槐一中的梧桐树比记忆中更高了。
妙予站在校门口,看着熟悉的红砖教学楼。这里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操场边的樱花树已经谢了,只剩下浓密的绿叶在风中沙沙作响。
"请考生有序入场——"广播里传来教导主任的声音。
她随着人流往前走,突然听见身后一阵骚动。几个女生小声议论:"是纪年!他不是保送了吗?"
妙予的脚步顿住了。
楼梯拐角处,纪年正和几个男生说笑着上楼。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黑色运动裤,头发比上次见面时短了些,显得更加精神。右腿似乎已经完全康复,上楼时看不出任何异样。
他们一个上楼,一个下楼,在转角处擦肩而过。
纪年的手臂不经意间碰到了她的肩膀。
"抱歉。"他礼貌地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不到一秒就移开了。
妙予摇摇头,继续往下走。身后传来向砚的笑声:"咋样,理综准备得怎么样?"
"还行吧,"纪年的声音带着笑意,"最后一道大题我押是电磁感应......"
声音渐渐远去,最终被嘈杂的人声淹没。
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是《时间的礼物》。
妙予盯着题目看了很久,钢笔在指尖微微发烫。窗外传来隐约的鸟叫声,她忽然想起高二那年,纪年在广播站读的一篇散文:
"时间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礼物,不是遗忘,而是那些你以为早已淡忘的瞬间,突然在某个平凡的时刻,清晰地重现......"
监考老师走过她身边,轻轻敲了敲桌子。妙予回过神来,在答题卡上写下第一行字:
"时间的礼物,是让我们在失去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告别。"
中午的食堂人声鼎沸。
妙予坐在角落吃盒饭,听见隔壁桌的女生兴奋地讨论:"纪年真的来考试了!听说他放弃保送资格,非要自己考......"
"为了温如夏吧?他们不是约好一起考北京吗?"
筷子上的米饭突然变得难以下咽。妙予放下饭盒,走出食堂。六月的阳光灼热刺眼,她站在树荫下,看见纪年和几个男生从足球场走来。
他边走边擦汗,阳光下笑得肆意张扬,和记忆中那个在墓园里安静说话的少年判若两人。
妙予转身走向图书馆,没有回头。
英语听力开始前,妙予看了看表——还有五分钟。
教室里的电风扇吱呀转动,吹乱了她额前的碎发。窗外突然传来欢呼声,几个提前交卷的学生从楼下跑过,其中有个清朗的声音格外突出:"晚上聚餐别忘了!"
是纪年。
妙予的笔尖在答题卡上顿了一下,留下一个小小的墨点。她轻轻擦了擦,继续填涂选项。
当终考铃响起时,她平静地交上试卷,像完成了一个漫长的仪式。
收拾书包时,妙予发现忘带了数学笔记。她匆匆返回考场,却在楼梯拐角再次遇见纪年。
他正三步并作两步地上楼,手里拿着一个透明文件袋,里面装着准考证和笔。那支钢笔——她送的钢笔——别在他的T恤领口,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两人同时停下脚步。
纪年似乎想说什么,目光在她脸上多停留了一秒。妙予的心脏突然剧烈跳动起来,耳边嗡嗡作响,像是有一万只蜜蜂在飞。
但最终,他只是礼貌地侧身让路:"你先过。"
"谢谢。"她低头快步下楼,没有回头。
直到走出校门,妙予才允许自己停下脚步。她站在梧桐树下,看着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是他们青春里最后一次相遇。
没有对话,没有告别。
只有楼梯拐角那一秒的对视,和永远无人知晓的心跳声。
最后一科英语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整个校园爆发出欢呼,妙予看着自己的座位号,像是想到了什么,快速冲出去。
三楼的教室里很快空无一人,只剩下满地草稿纸和撕碎的准考证。学生会的同学看着妙予疑惑的问:“同学,你是没有拿东西吗?”妙予看着教师的桌子,她不知道哪个是纪年的考桌,她只能撒一个小谎,“没有,我是来帮你的,余老师说我负责这一排的教室,你去扫对面的吧”。幸亏她听秋月白说高一的政治老师现在已经是年级组组长了,不然她这个谎言肯定就被拆穿了。
妙予没一会就找到那个桌子,上面贴着小小的考场号:0302140626。她用指甲一点点撬起胶带边缘,动作轻得像在拆炸弹。当那张带着残胶的纸条终于落入掌心时,走廊突然传来脚步声。
妙予高兴的帮扫了五个教室,她一点都不觉得累,甚至都没有听到学生会集合的声音。
"那位同学,你不是学生会的吧?"学生会干部抱着纸箱站在门口。
妙予“做贼心虚”逃也似地跑出教学楼,直到确认没人追来才敢展开掌心。被汗水浸湿的纸条上,"纪年"两个字微微晕开,下面印着他的准考证号:0302140626。这个数字组合从此深深刻进她脑海——前四位是考场与座位号,后四位是他的生日。
深夜的台灯下,妙予用透明胶带小心翼翼地把纸条贴在日记本扉页。
钢笔悬在纸面上方,墨水晕开一个小圆点。她最终只写下日期和天气:"6月8日晴",然后轻轻合上本子。月光透过纱帘照进来,那张皱巴巴的纸条在黑暗里泛着微光,像一颗不会说话的星星。
她想起一年前那个寒冷的冬日,自己也是这样,将钢笔悄悄放进他的抽屉。而今天,她又偷偷带走了属于他的另一个印记。
2013年6月8日
那是我在青春里最后一次见他,在拐角的楼梯,我只匆匆看了他一眼,没有停留,因为我还要奔赴下一场考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