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连续几天,沈酌几乎住在公司,咖啡成了维持清醒的唯一燃料。
眼下的青黑愈发明显,连组长都看不下去,强制他回去休息半天。
回到冰冷的公寓,身体疲惫到了极点,大脑却异常清醒。
他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
手机就放在枕边。
他知道,只要他愿意,可以立刻接通那个熟悉的视频请求,看到那双总是盛满光和关切的琥珀色眼睛。
那会像一剂强效的安慰剂,瞬间抚平所有焦躁。
但他没有。
他闭上眼,任由混乱的思绪在脑海中冲撞。
项目 deadline 的压力。
对未来的不确定。
以及……那个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无法回避的身影。
秦屿。
这个名字像一段无法被注释的代码,在他思维的每一个角落运行。
他想起那个雨天,秦屿把伞倾向他,自己半个肩膀湿透。
想起篮球场边那个带着心跳声的拥抱。
想起那束跨越南北的“星空”。
想起视频里,秦屿问他“会不会孤单”时,那双认真而心疼的眼睛。
这些画面一帧帧闪过,带着鲜明的温度和色彩,与他此刻冰冷疲惫的状态形成残酷对比。
一种强烈的、从未有过的渴望,如同藤蔓,悄然缠紧了他的心脏。
他想见他。
不是隔着屏幕。
是真实的,可以触碰到温度的,可以听到呼吸的,可以……用力抱住的。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野火燎原,再也无法扑灭。
他猛地坐起身,拿起手机。
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点开购票软件,动作快得几乎不像他自己。
查询航班。
明天晚上,项目最终演示结束后,有一班飞往他所在城市的红眼航班。
抵达时间是凌晨。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选择了支付。
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
直到支付成功的页面跳出来,他才仿佛被按了暂停键,僵在原地。
他做了什么?
在项目最关键的时候,订了一张跨越半个中国的机票,只为了……
只为了什么?
他甚至没有告诉秦屿。
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
这简直是……疯了。
他放下手机,重新躺回床上,用手臂遮住眼睛。
黑暗中,只有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一下,又一下,撞击着肋骨,发出沉闷的迴响。
像是在嘲笑他引以为傲的理性,原来如此不堪一击。
第二天,项目最终演示。
沈酌站在会议室的投影屏前,冷静地阐述着新模型的架构、算法优势和测试结果。
他的声音平稳,逻辑清晰,面对台下高管和资深工程师的提问,对答如流。
没有人看得出,这个看起来绝对冷静、绝对专业的年轻人,口袋里装着一张几小时后起飞的机票,目的地是一个与他未来规划似乎毫无关联的地方。
演示非常成功。
掌声响起时,组长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的赞赏毫不掩饰。
“沈酌,干得漂亮!晚上团队庆功宴,你必须到场!”
沈酌点了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
“我有点事,可能需要提前离开。”
组长愣了一下,随即笑道:“理解理解,这段时间辛苦了,是该好好放松一下。去吧,奖金和转正 offer 后面会正式发给你。”
“谢谢组长。”
沈酌没有参加庆功宴。
他回到工位,快速收拾了必要的物品,将那束干花的“星空”小心地放进背包。
然后,他打车前往机场。
坐在候机厅里,他看着窗外起落的飞机,依旧有种不真实感。
广播里响起登机的提示。
他站起身,随着人流走向登机口。
手机关闭前,他最后看了一眼微信。
秦屿在一个小时前发来了一条信息。
是一张照片。
照片里是图书馆他们常坐的那个位置,旁边空着。
配文是:【学长,旁边位置空了快三个月了。】
沈酌盯着那张照片和那行字,指尖微微收紧。
然后,他关闭了手机,踏入了廊桥。
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攀升,失重感传来。
沈酌靠在窗边,看着下方深圳璀璨的灯火逐渐缩小,变成一片模糊的光点,最终被云层彻底隔绝。
他闭上眼。
三个月的距离。
三个小时的航程。
他从未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所谓理性的规划,所谓最优的选择,在某种非理性的冲动面前,原来可以如此轻易地被颠覆。
他想起很久以前,秦屿曾经问过他,余弦定理是什么。
他当时没有回答。
现在,他忽然明白了。
他和秦屿,就像两个在各自轨道上运行的点。
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向。
看似毫无交集。
但余弦定理,计算的是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
而他们之间,那条看不见的连线,那个夹角的余弦值……
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是零。
飞机穿过平流层,朝着北方,那个有雪,有梧桐树,有某个人的城市,平稳地飞去。
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
他只知道,他必须去。
必须去确认,那条由“余弦定理”计算出的,最短的距离。
是否,真的通向彼此。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