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徐徐,裹挟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咸腥味。说是海盐也好,鱼腥也罢,这股味道已经在我的记忆中萦绕了三年有余。
科尔登是一座临海的小镇,不似话本中那般天高海阔,没有沙滩,也没有椰子树,只有烂泥般的海岸以及其上陈放着的一条条渔船。
这里的居民大多以捕捞海产为生,皮肤黝黑褶皱,被海风吹得干巴巴的,一辈子与劳动为伴,却也并不热情好客,反倒是精明小气得很,连一片鱼鳞的价钱都要与人算得明明白白。
三年前,母亲带着我来到这里定居,从未有一天离开过科尔登,我却也还是对镇上的一切感到别扭与怪异。
那种感觉非常难以形容,举个例子说,只是在一个很平常的下午躲在阁楼上看书,一股无孔不入的窥视感便会陡然冒出,侵占人的神经,叫人寒毛直竖。
若是不管,那种窥视感便会一直盘旋在心头,带来恐惧;但只要试图去探究它的来源,在我转身的一瞬间,它就消失了。
就像是……墙上长了眼睛一样。
这种情形当然不单止发生在阁楼上,它总是会间歇性地出现在我生活的各个角落。
我似乎被什么东西盯上了。
可当我将这件事告诉我的养父时,他的反应却更加让人毛骨悚然。
起初,他只是用他那双浑黄的眼球直勾勾地盯着我,面无表情,什么话也不说。一直到我萌生退意,想要就此翻篇时,养父却开口了。
“伊万,那很正常,你只是产生幻觉了而已,我想你真该少看些奇怪的书。”
伊万,伊万。
我更加不敢回答些什么了。
养父只会粗暴地呼唤我的大名“伊万·阿卡多”,连关系稍微好些的镇民也只会叫我“阿卡多”而非“伊万”。
他似乎不是我的养父。
那…他是谁?
恐惧自心底油然而生,那种极端的震颤绝非是一个正常人类所能控制的住的。
甚至无法说出一个字,连思绪也变得混沌了。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听母亲的话了,不会再去追求一些事情的答案,那很困难,也很危险,而且……
祂一直在看着我。
我清晰地认识着这一切,却也只能逼迫自己充耳不闻。
听不见,看不见,不知道。
有时候,无知才是最安全的。
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个可以让我见识到真相的契机。
科尔登的海雾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名状的东西。从阁楼的窗子中望去,浓雾之中,无数畸形的影子正在举办着一场狂欢。
科尔登的冬日本是不会起雾的,而如今却起了这样大的一场雾,无疑昭示着事态的不同寻常。
当浓雾升起,亡者复生。
死去的人们会重新从深海里爬出来,回到家中。
而所有人都对这一切视若无睹,甚至会亲昵地拥抱那些被海水浸泡到腐烂发胀的怪物。
接着,镇上渐渐开始出现了一些疯子。
他们的前身是之前进过监狱的邪教信徒,全都无一例外地佩带着一块从海里捞出的金属——他们认为那是神明给予他们的回应,便堂而皇之地将这块金属分割成无数块,制成吊坠,当作教会的信物。
我曾有幸近距离观察那样信物,在一个疯子的尸体上。
材质像极了黄铜,却又与黄铜截然不同,在阳光照耀之下反射着神秘的光泽,更偏向于黄金一类的贵重金属。虽说已然经过了信徒的切割与海水的侵蚀,但仍然可以隐约窥见其上繁复的花纹。
但金属最初的模样却是不可见得了,毕竟它的碎片散布在“黄昏教会”的每一个信徒手中。
在那群疯子手里。
我对这群疯子可以说是避之不及,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怪事却又让我不得不重新开始关注他们。
就像是约定好那般,镇上所有的“黄昏信徒”在一个浓雾天集体失踪了。
有人说,看到他们出现在了岸边,似乎全都走进了海里。
是的,走进去。
一切疑团都无从可解。
直到有一天,镇上的警官以欠租的名义查封了一间许久无人经营的酒馆,那恰是“黄昏教会”的盘踞点之一。
鲜血蜿蜒着爬满了整个酒馆的墙壁。
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他们的信仰。
“主将从深海苏醒”“迎接主的光辉”“以身体作为祭品”。
刺目的红色液体扭曲斑驳,无序地交织在一起。许多字迹糊成一团,已然无可辨稀,只能勉强认出这几句话。
我猜想,他们组织了一场献祭。
隔着人群,我遥遥地观察了那间酒馆很久很久。
他们的呐喊充斥着我的梦境。
我想,我也快疯了。
·
遥远的外来者在浓雾散去之后乘着一只渔船登陆了科尔登。
他们自称自己为“调查员”,正在探寻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这样不合理的理由,似乎有些荒谬,也就是镇长见钱眼开才不会深入地去探究一个结果。
真当科尔登这样到处散发着鱼腥味的小镇是什么风景宜人的度假胜地吗?
我站在岸堤上,远观着他们与镇长进行交谈。
许是海风有些大了,那些交谈声呼啸着从我耳边擦过,我什么也没听清。
所以,我只是看着,等到他们跟随镇长离去之后,我也该回家了。
傍晚的海风拂过,凉得透彻心扉。寒气无孔不入地顺着袖管侵蚀人的身躯,激起一片鸡皮疙瘩。
好冷。
手指不自觉地去触摸胸前那一块尤为冰凉的地方,本以为是衬衣漏风,入手的却是尤为坚硬的金属质感。
“黄昏教会”的信物。
正挂在我的脖子上,贴合着我的□□。
风中传来了若有若无的笑声,似是在说:
“下一个,轮到你。”
我用尽全力扯下那枚信物,将它扔进了海里。后脖因刚才的动作被细线勒的生疼,此时仍旧在火辣辣地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浪花拍击在岸边,在退去时又卷走了那枚金属碎片。
海水无根浩荡,漆黑而又深沉,再也望不见那枚宛若尘埃的碎片。
波涛起伏不定,呼啸着冲上了天。海浪冲刷礁石所发出的声响甚至能盖过汽船的嗡鸣声。
要下雨了。
我抬头,望向天。不远处,难言的迷雾也在悄然蛰伏,伺机待发。
一种紧促的不安感忽然涌了上来。
我该回家了。
临近天黑,街道上早已空无一人唯有我自己的脚步声回荡在耳边,一遍又一遍永无止息。
母亲,我心爱的母亲,你又该何时从海中归来?
远离了咸腥的气味,再不过两步,就要到家了。
但在家门口,养父却笑面靥靥地迎接着客人——那四个外来的“调查员”。
养父向来是不爱笑的,面对家人也通常是板着一张脸,做尽家主威风。
那么,这个“养父”又是什么东西?
又来了……
放慢脚步,就在家门口站定,在那群调查员背后,悄无声息的站着“养父”看见了我,咧开一嘴被海风侵蚀透了的黄牙,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回来了啊,伊万,刚好赶上吃晚饭。认识一下新客人吧,他们以后会是我们的房客。”
那四个调查员随之转身,却在看见我的一瞬间齐齐吓得一哆嗦。
也是,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我就是个凭空出现的人。毕竟哪有人走路是没声音的。
我并没有接话,只是死死地盯着我的“养父”,试图从他身上找出一丝作为非人的破绽。
但很可惜,我什么也没能发现。
“养父”招呼着我们进屋,坐上饭桌,先给我们每个人都倒了一杯白葡萄酒,再独自一人钻进厨房准备晚饭。
饭桌之上,有些沉默。
我平静地看着每一个人,看着他们相互挤眉弄眼,交流一些我根本看不懂的东西——或许他们自己人也看不懂,那种茫然和疑惑不像是装的。
终于,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开了口:“您好,少爷,我叫聂文远,我旁边这两个姑娘,瘦的叫云倩,高的叫沈月,那个小伙叫李安峰。以后多有叨扰还请您见谅。不知少爷您怎么称呼?”
“······伊万·阿卡多。”我似乎以已经很久没有开口说过话了,嗓嗓子干涸的厉害,声音也颇为沙哑,像极了生锈的齿轮。
名叫李安峰的少年却是疑惑道:“哪个是姓,哪个是名啊?”
此话一出,桌上的其他三个人都以一种诡异的眼神看向他。
我也有些不解,只能说:“叫我阿卡多就好,我不是什么少爷。”
李安峰尴尬地摸了摸脑袋,转而道:“好的。那阿卡多,我可以问你几件事吗?”
我点了点头。
“你知道那个劳什子黄昏教会吗?”李安峰神神秘秘地压低嗓音,也是直言不讳的问了出来。
外来者,却知道连本地人都不甚了解的“黄昏教会”吗?这些“调查员”的身上,或许有不少的隐秘啊。
“嗯,这个教会的信徒全疯了。”我也没有隐瞒什么,“后来就都死了。”
“死了?全部吗?”聂文远有些惊疑不定,“怎么死的?”
“献祭。”我不知道该怎么具体形容他们的死因,长久的独处似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的语言功能,便只能尽可能贴切的概括。
具体情况当然不止献祭这么简单,但更深层次的……我说不上来。
聂文远推了推眼镜,眼神忽而有些凝重:“他们的尸体呢?”
“海里。”迎上他们期待的目光,我忽然明白了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你们想要黄昏信徒的尸体。”
我十分肯定这件事。
“啊,是。”聂文远笑了笑:“其实有个雇主花了大价钱让我们带一具黄昏信徒的尸体回去来着。但现在看来是没机会了,我们都不会潜水。”
“没关系的。”我试图打消他的顾虑:“起雾的时候,他们会自己游回来的。”
“啊?”李安峰不可思议地叫了一声。
这话……确实有些惊悚,但却是事实不假。
所有死在海里的人都会从雾中归来。
聂文远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被陡然打开的厨房门打断了,下意识便扭头看了过去。
只这一眼,他就变了脸色。
我也顺而瞟了一眼,但“养父”却已经到了我身后,将一份他精心准备的晚餐放到了我面前。
扑面而来的腥臭。
嫩粉色的鱼糜之中裹挟着鱼磷,脏器,以及一些肉眼完全无从辨别的东西,黏哒哒的一团拍在银盘上。
简直令人作呕。
“养父”依次将一盘盘“晚餐”放在餐桌上,随后拉开一旁的座椅坐在我身边,拿起勺子舀了一块鱼糜放进口中,看上去颇为享受。
他的吃相算得上是优雅,却仍然有肉沫从银匙上滑落,重新掉回盘中,溅起几滴血花。
胃部一阵翻涌,混杂着胃酸向上泛,几乎已经顶到了嗓子眼。
这是一种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折磨。
除了那东西,餐桌上再没有人会对晚饭下手了,而是在沉默其中观看着它疯狂进食。
忽然,他止住了动作,抬起头来回望着我们,浑黄的眼球在眼眶之中“骨碌”一转,露出了一个诡谲的笑容。
“吃饭啊,客人们,别客气。伊万,怎么不吃饭,这可是我精心准备的晚餐。”
它咧开了嘴,血腥气自它那张布满尖齿的口中溢出。
那些牙齿,像极了海中捕食其他鱼类的猎手,又尖又细,与人类毫不沾边。
它倒是不装了。
我不知道我该做出些什么反应,但我一定不会将那盘恶心的东西送进自己嘴里。
海里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寓意着不详。
更别提这东西的卖相本就不好,简直想想就令人作呕。
我抬头看着它,心下有些颤抖,但还是坚定地拒绝了:
“不吃,太恶心了。”
我已经做好了迎接一些不太美妙的画面的准备,毕竟这算是我第一次明确地向它表示我“看”到了。
我意识到不对了。
但它却安静了下来,连大张着的嘴也合了起来。
它顶着继父的皮囊,坐在洁净的木椅上,以一种惊愕而又惶恐的表情面对我。
为什么要刻意摆出这样一幅奇异的神情呢?
难道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吗?知道我已经意识到生活中的反常了。
否则为什么要试探我呢,在我的脖子上悬挂“黄昏教会”的信物。
还真是讽刺啊。
悻悻作态的怪物,恶心至极。
我无言地端起那盘鱼糜,直视着他,随后一翻手,当着它的面将鱼糜连同盘子一起扔进了桌脚旁的木桶里——钟点工每日正午十二点都会准时清理这个用来盛放垃圾的木桶。
它仍然没什么反应,只是看着。
没有任何异样的表现。
我实在是厌倦了这样怪异又无力的生活。
死亡,一定是什么很可怕的东西吗?在科尔登这个地方,没有人可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
回去吧,伊万。
回到阁楼里去。
那儿是个安全的地方。
·
我又失眠了。
说不清是这个礼拜的第几次惊醒,总而言之,醒来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但为什么而惊醒?我又梦到了什么?
我想不起来。
心口空落落的,又有些惆怅,竭力回想着那缥缈的梦境,试图去捕获一些蛛丝马迹,结局却仍是一无所获。
我似乎忘记了什么东西。
可我现在想不起来。
但也无所谓了,总有一天会想起来的。
至少我还记得,我叫“伊万·阿卡多”,有个爱我的母亲,
那就足够了。我是个有名字的人类,总有人会认识我的。
点燃床头挂着的煤油灯,微黄的光一下子就照亮了整个阁楼。灯火摇曳着,没一会又黯淡了下去。
或许是因为灯油快用光了吧。
明天早上,要记得给油灯添油。
夜里的阁楼安静得过分,万籁俱静之中,只有油灯燃烧灯芯发出的“噼啪”声响彻在耳边。
虽说阁楼不漏风,但海边的夜晚总是冷得彻骨。
我睡不着,便想爬起来看星星。
母亲喜欢带我看星星,在屋顶上拥抱着我,告诉我星星的名字。
窗外的天,很黑很黑,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
我找不到母亲为我指出的,名叫“奈亚拉托提普”的那颗黄色星星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