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科幻灵异 > 月光沉没于第七层浪 > 第1章 雾月观测站

第1章 雾月观测站

声呐日志 2023.10.07

坐标:北纬32°14' 西经145°36'

深度:3721米

异常记录:持续37天的1.8Hz脉冲信号,波形呈现生物性震颤特征,振幅与月相变化呈负相关。

苏砚的耳膜随着声呐屏的闪烁微微发痛。

观测站的钢化玻璃外,太平洋正在上演它最擅长的把戏——将月光绞碎成浮动的汞珠。那些银蓝色光斑爬上他的脸,在胡茬间明灭,像某种深海鱼类试探性的生物荧光。他伸手调整增益旋钮,左耳立刻传来熟悉的刺痛,那是五年前潜水事故留下的礼物:耳蜗毛细胞对特定高频永远失去了反应能力。

"又开始了。"他对着空荡荡的监控室说。

显示屏上,原本应该呈现海底地形图的区域,此刻布满蛛网般的绿色纹路。那些纹路以精确的十五分钟间隔脉动,仿佛有颗巨大的心脏正在海床下方收缩。苏砚调出三十七天来的数据对比,所有波形在午夜零点十七分都会出现相同的畸变——就像录音带被突然抹去一段内容。

金属楼梯传来震颤。老船长端着锈迹斑斑的保温杯走下来,杯底粘着片已经发黑的柠檬。

"日本气象厅刚发来赤潮预警。"老人用杯底敲了敲声呐屏,"你那个'深海幽灵'该不会是红潮菌在搞鬼?"

苏砚摇头。他点开一段声纹谱,放大其中锯齿状的部分:"赤潮藻类的声学特征像砂纸摩擦,但这个..."指尖划过屏幕上流畅的波浪线,"是歌。有完整的乐句结构。"

保温杯突然在桌面上滚动起来。两人同时看向窗外——原本平静的海面正隆起诡异的拱形水包,仿佛有透明巨兽要从水下破茧而出。声呐屏爆发刺眼红光,1.8Hz信号强度瞬间突破阈值。

"我去甲板。"苏砚抓起挂在椅背上的防水电筒。

咸腥的风像裹着玻璃碴。苏砚趴在栏杆上俯视海面,电筒光束刺入幽暗水体时,他看见无数银色细丝正从深处螺旋上升。那是樽海鞘,本应生活在千米以下的透明樽形生物,此刻它们数以万计的群体正组成某种庞大的斐波那契螺旋。

螺旋中心躺着一个人形。

苏砚的呼吸在面罩上凝出白霜。那具苍白的躯体随着海鞘群缓缓上升,黑发如同破碎的渔网在洋流中舒展。当他终于看清那张被月光浸泡的脸时,喉结不受控制地滚动——女子的眼皮正在颤动,不是人类应有的水平眨动,而是像某些深海鱼类那样,由下而上地滑开一层半透明的瞬膜。

"活着!"他对赶来的林原大喊,声音被突然袭来的浪涌吞没。

打捞过程像场荒诞的慢镜头戏剧。当苏砚的指尖终于触到对方湿冷的手腕,一段陌生的记忆突然刺入脑海:锈蚀的军舰走廊、漂浮的日语口令、某只覆着鳞片的手将鲸骨梳塞进炮弹舱......

女子在被抬上担架时睁开了眼睛。她的虹膜在医疗灯下呈现出病态的银灰色,瞳孔却是标准的圆形——这微小的正常感反而令人毛骨悚然。更诡异的是,当林原剪开她缠满海藻的衣领时,所有人都看见她锁骨下方排列着细密的菱形纹路,像被精心拓印的鱼鳞化石。

"试试紫外线。"老船长突然说。

在医疗室消毒灯管惨白的光线下,那些纹路开始浮现磷虾般的蓝绿色荧光。林原的镊子悬在半空,不锈钢尖端映出女子突然绷紧的下颌线——她脖颈处的"鳞片"正随着观测站发电机的轰鸣频率明暗变化。

"声波感应性生物荧光..."林原的口罩微微颤动,"这不符合任何已知的——"

女子突然抓住苏砚的手腕。她的指甲边缘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触感却意外温暖。当苏砚下意识要抽手时,她沾着海盐的指尖在他掌心画了个完美的圆,接着是贯穿圆心的直线。

"她在画声波符号。"老船长的保温杯砸在地上,陈皮普洱在防滑垫上漫出棕褐色沼泽,"这是最原始的声呐示意图。"

窗外,第一缕晨光刺破海雾。声呐屏上的异常信号消失了,仿佛从未存在过。医疗床上,女子正用拆开的输液管在床单上排列出歪斜的文字。苏砚俯身辨认那些被盐粒固定的凹痕,组成的是半句德彪西《沉没的教堂》歌词:

"那些被钟声淹没的..."

林原突然倒吸冷气。女子锁骨间的鳞状纹路正在移动,它们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般向胸口聚集,最终组成模糊的船形轮廓——与观测站墙上泛黄的"青鹳丸"沉船示意图完全一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来往聊斋

斗破之无上之境(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

玄门遗孤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灵魂摆渡之我姐是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