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衔雾日记8:
她抱着向日葵走过来的时候,每一步都像踩在我心跳的节拍上。比去年瘦了点,但眼睛里的光没变,甚至更亮了些。那一刻,所有路上的忐忑、怕她不肯见我的担忧,全都消失了。心里就一个念头:什么自由,什么流浪,都比不上此刻想站在她身边的心安。
高考结束后的那段时间,于我而言,像是一段失重又小心翼翼的航程。周遭的空气是轻快的,安雅的金发和咋呼像是这航程里最喧闹的背景音,而我的全部注意力,早已被那个叫孟心云的引力场牢牢捕获。
去理发店,我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澜暗涌。当她指尖落在“酒红”色卡上时,我胸腔里那颗东西不合时宜地猛跳了一下。酒红,这颜色像她,不似安雅的金色那般张扬夺目,却自有一种沉静的、引人探究的深邃。
我坐在等候区,手机屏幕上的内容一个字也没看进去,耳畔是理发工具的嗡鸣,眼里只有镜中她安静的侧影。那枚她耳骨上的银钉,每次在灯光下闪过微光,都像一枚小针,轻轻扎在我心尖上,不疼,却带来一阵难以言喻的酸胀感。
当她顶着一头酒红色卷发转过身时,我觉得周遭的光线都仿佛暗了一下,唯有她,带着一种陌生的、灼目的明媚,撞进我视野里。安雅的夸赞很生动,但我喉咙发紧,搜肠刮肚,也只挤出“好看”这两个贫瘠的字眼。那一刻,我莫名地觉得自己的黑发和她一点也不相配,所以当理发师随口一问时,那句“我也染红色”几乎是不受控地脱口而出。
与其说是追随,不如说是一种笨拙的靠近,一种想要在视觉上与她产生哪怕一丝微弱联系的迫切。染膏带来的冰凉触感,反而让我脸上的热意更明显。我能从镜子里看到她,我们的目光在镜中短暂交会,又迅速分开,像受惊的鸟。每一次眼神的碰撞,都在我心里激起一圈涟漪,带着隐秘的欢喜和更深的忐忑。
夕阳下,两抹红色靠得很近,安雅戏谑地说像两簇火苗。我心里默默反驳:不,她才是那簇沉静燃烧的火焰,而我,只是试图靠近她温暖光源的飞蛾。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三人行,我却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心怀鬼胎的旁观者。山顶看星,安雅故作响亮的鼾声简直欲盖弥彰。夜风很凉,她坐在我身边,气息可闻。当她轻声说“其实你的信我都看了”时,我的呼吸有瞬间的停滞。那些信,是我剖开自己、笨拙递出的橄榄枝,是我所有歉意、思念和试图靠近的证明。我害怕听到的是淡漠,是客套,甚至是否定。她平静的语气让我揣测不出深意,只能用一个短促的“嗯”来掩饰内心的翻江倒海。指尖触到她耳后微凉的皮肤时,我像碰触了易碎的珍宝,迅速收回,那份短暂的触感却烙印般留在了指尖,反复回味。
查分、填志愿那几天,空气里弥漫着无形的压力。我看似镇定,心里却比谁都慌。我慌的不是自己的前程,而是她的去向。当她说出“京市民族大学考古学”时,我悬着的心才重重落下,几乎能听到那“咚”的一声回响。京市,这个距离对我来说,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安雅咋呼着要跟去京市,我内心竟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激,感激这份热闹能继续延续,感激我或许能拥有更多理所当然靠近她的机会。
录取结果尘埃落定,我取来提前订好的蛋糕,看到她们脸上洋溢的喜悦,我觉得这个夏天所有的光,都汇聚在了这一刻,汇聚在她明亮的眼眸里。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暖融融的,我几乎有种错觉,仿佛我们真的拥有了一个光明的、可以并肩同行的未来。
她生日那天,我特意穿了件看起来清爽些的浅蓝色卫衣,试图压下内心的紧张。见到她的那一刻,精心打扮过的她让我恍了神,白色连衣裙,微卷的酒红长发,细腻的妆容,整个人像是在发光。我准备好的词句瞬间忘光,只能凭借本能,吐出最直接也最真实的赞美:“今天很漂亮。” 这句话轻飘飘的,完全无法承载我内心汹涌的惊艳。
晚餐的气氛很好,安雅像只快乐的小鸟。但我能感觉到,我和孟心云之间,有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暗流在涌动。那份我精心准备的云朵银饰,承载着我无数次跑手作店的笨拙和心意。看到她惊讶又喜爱的眼神,我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她戴上后,耳畔那抹银光随着她的动作微颤,就像我此刻无法平静的心跳。
送她回去的路上,安雅刻意制造的独处空间,让夜色都变得暧昧起来。走到院门口,道别的话还未出口,就听到她轻声地邀请:“要不要进来坐会儿?” 这邀请出乎意料,让我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随即是更剧烈的鼓噪。
院子里很静,月光如水,花香浮动。她转过身,月光清晰地照出她脸上的郑重。当她拿出那本我窥见过、猜测过无数次的日记本时,我几乎停止了呼吸。预感成真,巨大的紧张感攫住了我,手心瞬间沁出薄汗。
“这里面……是我的回答。”
我几乎是用了全身的力气,才让双手稳定地接过那本沉甸甸的日记。翻开第一页,“我讨厌江衔雾”七个字,像一把钝刀,割开我心口,缓慢而清晰地带来痛感。我抬头看她,她低垂着眼帘,手指紧张地蜷缩,那种等待审判般的姿态,让我更加痛恨起当时自己的不告而别。
我一页页翻下去。那些看似冷淡的记录,那些口是心非的“讨厌”,字里行间却处处是我的影子。我看到她的委屈,她的关注,她悄悄为我做过的事,她因我而产生的情绪波动……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那些我暗自揣测的瞬间,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这不是日记,这是一场漫长而无声的对话,是她内心为我独自上演的盛大独白。
当我看到最后一页那句“好久不见”时,巨大的酸涩、狂喜和心疼如同海啸般将我淹没。我闭上眼,努力平复翻腾的情绪,才能勉强不让眼底的湿热涌出。
她怯怯地问我会不会生气或觉得可笑。怎么会?我只有满心的“对不起”和“谢谢你”。对不起,曾让她写下那么多“讨厌”,让她独自承受那些不安;谢谢你,最终愿意向我敞开这扇门,让我看到那颗看似冰冷外壳下,如此柔软而珍贵的心。
她说自己胆小。可我看到的,是最终鼓起巨大勇气的坦诚。而我,又何尝不胆小?我用信件作为盾牌,用沉默作为保护色,直到此刻,才敢在她澄澈的目光下,卸下所有伪装。
“但是看着你,我就没办法只停在原地。” 这句话脱口而出,是我最真实的写照。我向前一步,捧住她的脸,指尖感受到她皮肤的微凉和泪痕的湿润。额头顶住她的额头,这个亲密的动作带着孤注一掷的意味,也带着尘埃落定的安宁。
“我不是你生命里一场说走就走的雨。我是那个……想为你停下来,想和你一起看看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所能做出的,最郑重也最笨拙的承诺。
当她握住我的手腕,轻声说“我知道”的时候,所有的忐忑、所有的等待,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慰藉。
月光下,我们的影子交融在一起,院子里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我知道,我接住的,不仅是一本日记,更是一颗完全向我敞开的心。十八岁的这个夜晚,于我而言,不是结束,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充满希望的全新开始。未来的路会怎样,我不确定,但确定的是,我想,并且终于可以,和她一起走下去看看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