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扎纸女 > 第1章 拜堂

第1章 拜堂

大雪下了整整两日。

梨花镇裹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花被。

清晨,积雪的街道上,一顶红色花轿格外惹人注意。

萧家的接亲队伍,从长街的东头出发,正缓缓朝街西行去。

“啧啧,谁能料想到,那姜愿最后竟然嫁进了萧家!”街旁的大婶儿正站在房檐下,伸出头望着远处的花轿,同身旁老妇窃窃私语。

老妇侧眼看了看,轻轻摇了摇头,叹息:“姜家的家底是比萧家差了些!但要不是当初那场病,熬坏了她的身体,仅凭她那张脸,配萧家也是绰绰有余。”

“倒也是,好好的女子,突然就瘦弱成那个样子,怕风怯雨的,整日里只能在铺子里扎纸花。”

说着,大婶儿又转头朝外面探了探,花轿还是小小一个,锣鼓声若隐若现,走得好慢。

“嫁进萧家又如何,哪个女子嫁人后不吃苦……”

话未说完,一阵疾风刮来,积雪如沙般被卷起,猝不及防地朝两人身后的屋门灌入。

大婶儿反应快一些,她一把拉住老妇的胳膊,退回屋内,将门紧紧关上。

而她们方才所说的萧家公子,萧祈,正穿着一身大红喜服骑在马上,眉眼间是难以忽视的贵气。

萧祈神色平静,丝毫没有因风雪难行而不耐烦。

跟在他身后抬轿子和接亲的人,皆是默默低着头朝前走。不知道他们是畏惧萧祈,还是怕风雪拍打到脸上。

时间退回到六七个时辰前。

扎纸铺外。

一个看起来有些文弱的中年男人正站在木凳上,刚刚将手上最后一个红灯笼挂上房檐。

“爹爹……”

姜愿抬头看着房檐下那一排橘红的灯笼,又看看男人,心头一阵酸楚,又一阵幸福。

爹爹扎了几十年白纸,扎红色的灯笼,还是头一回,是为她明日大婚。

姜寻转过头,看见女儿正仰着苍白的小脸站在雪地里,身上只穿着件湖青夹袄,连厚披肩也没搭一个。

“阿愿!快回屋里去,外面风雪大!”

他赶忙从木凳上跳了下去,抖掉手上的冰雪,拉着女儿朝屋内走去。

扎纸铺里陈设简单,胜在干净整洁。

临街的窗下放了张用来休息的软榻,榻上还有一张乌木小方桌。空荡的地面上放着一个炭盆,三个矮木凳隔空将炭盆围住。

如果不是墙边堆放着不少大大小小的纸花、纸房子、纸钱,纸人等扎纸活,倒也还算宽敞。

姜赵氏坐在屋中央炭盆边的小凳上,右手的针线,正穿过左手的红盖头。盖头上精致的牡丹和龙凤图案已经绣好。

姜愿坐回到母亲身边。

她顺手拿起刚才扎了一半的纸花,继续扎了起来。

姜赵氏转头疼爱地看向女儿,伸手将女儿散落在脸颊的一缕头发,拢到了耳后。

“娘,想吃你做的小鱼面了”,姜愿朝姜赵氏撒娇,手中扎纸花的动作,未曾停顿半分。

“好,娘这就去做”,姜赵氏起身朝后门走去。

扎纸铺的后门通向后院,他们一家三口的卧房和灶房都在后院。

才走出几步,她又回头温柔说道:“阿愿,明天你就要嫁人了,今日就不要再做这些纸活儿了……”

“好,最后一个。”姜愿回答的干脆,炭火把她的脸暖出一丝微不可察的红色。

没过多久,姜寻抱着几册棕黄色的陈旧书卷,从后门走了进来。

他在姜愿的对面坐下,哗啦一声,手中书卷如废纸般被他随意地扔在身侧。

姜愿闻声望去,眼神忽地有些闪动。

“阿愿,我们姜氏一脉,九代人代代卜卦。到我已是唯一男丁,而我也只有你这一个女儿……”说着,姜寻缓缓将书卷打开,一张张撕下,丢进炭火里。

“爹爹!”

姜愿放下纸花,下意识地伸手想要拦住,却被姜寻一个眼神吓退,停滞在了半空中。

“越卜福气越薄!越卜身子越差!若不是因为它,你当初也不会生病!早就该烧毁的东西,没什么值得惋惜!”

姜愿默默收回了手,低头看向手中扎好的白色纸花,眼中有些湿润。

终于,姜寻将最后一页扔进炭盆,嘟囔道:“现在,卜脉姜氏一支,彻底从这世上消失了。”

姜愿强忍住泪水抬眼看向姜寻。

姜寻明明眼中也在隐忍,却是笑着低声嘱。

“阿愿,当初我和你娘选择隐居梨花镇,一辈子纸活为生,就是希望你能安稳的活着……若是在萧家受了委屈,你就立刻回来爹爹身边!”

说到这里,姜寻哽住了,他揉着眼起身,又朝后院走去。

他没看见姜愿咬着嘴巴点头,更没看见姜愿手中的白纸花微微晃动了几下,好像也在和她一起伤感。

姜愿用手轻抚纸花,嘴里低声说了句话,纸花终于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姜赵氏端着一碗小鱼面走了进来。

“阿愿,快来吃面吧,一会儿娘还有些女儿家的话要与你说……”

姜赵氏弯着腰,小心翼翼走到小榻旁,将手中热腾腾的小鱼面放在了桌上。

碗中的几点翠绿,生机盎然。

与此同时,萧家大宅内。

院中各处,已挂好红色的灯笼、绸布,就连门窗上也已经贴好了喜字窗花。

下人们还在为明日的婚宴忙碌。

然而,堂屋内,萧祈和萧父、萧母沉默又冰冷的对峙,几乎能将炭盆中的火苗压灭。

“祈儿,今日收到京中来信,京中仍旧不同意这门婚事……”萧父低沉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只是他的眼神始终没能看向萧祈。

萧祈脸上顿时升起怒意,他抬眼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两位老人,收紧了拳,又将怒意压了回去。

“婚姻之事,父亲、母亲同意即可,我萧祈要娶谁,又何须外人插嘴?”萧祈语气冰冷。

萧母看向萧祈,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劝阻的话,却在他凌厉的眼神下,退缩了,终究没能说出来。

这已经是萧祈第二次说要娶姜家女子了。

第一次,他年纪尚轻,他们还能以情理拦下。

可这次,他心意之坚决,令他们也没办法了。

“祈儿,可你终究不是这里的人……”萧父几乎是恳求的语气。

萧祈却突然笑了,嘲讽地扬起嘴角:“我自幼在这梨花镇长大,父亲倒是说说,我不是这里的人,又是哪里的人?”

面对萧祈的挑衅,萧父垂头说不出话来,寒冬腊月里,额间竟然沁出汗来。

“慢点儿,怎么每次吃小鱼面都这样着急”,姜赵氏帮女儿擦了擦额上的汗。

姜愿笑了笑,吃面的速度一点儿也没减慢。

吃完没多久,她就被娘亲拉回了闺房。

一进门,她就看见,娘亲不知何时已经把嫁衣和金玉凤钗都整整齐齐地放到了窗边的桌上。

床榻上的被褥、帷帘,也换成了红色。

墙根下整齐地放着几个漆红木箱,是爹爹和娘亲给她准备的嫁妆。

现在,姜愿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就要嫁人了。

她要嫁的人叫萧祈,暂时还不知他是什么模样,也不知他品性如何……

她知道的关于他的一切,是那日媒婆口中的“相貌堂堂”、“家世清白”,以及爹爹斟酌几日后的一句“良配”。

因此,她心中也没有过多的期待,只是有些未知的忐忑。

姜愿蹭到姜赵氏的怀里:“娘,我舍不得你和爹爹……”

姜赵氏轻轻抚了抚女儿的后背,将她拉到床榻边,坐了下来。

“养了这么久,还是没能长胖一点儿……”

姜赵氏将女儿的衣袖向上推了推,露出一截雪白光滑但极清瘦的胳膊。

“娘亲,我有些害怕。”

姜愿看着温柔的娘亲,突然就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但显然,姜赵氏并不知道她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阿愿不怕,女子对夫君和夫家,所有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想了片刻后,姜赵氏回了女儿这句话。

姜愿还有些懵懂。

就在她琢磨姜赵氏那句“可以商量”的话时,姜赵氏已经拿着红盖头走了过来。

“阿愿,来,戴上试试……”

震耳的锣鼓声中。

姜愿头上戴着龙凤红盖头,肩披雪白兔裘披肩,一身大红嫁衣,在丫鬟的搀扶下,缓缓走上了花轿。

直到红帘落下,萧祈深邃的目光才从花轿上离开。

“岳父、岳母,三日后萧祈再带夫人回门看望二老……”他转身朝姜寻和姜赵氏深深鞠了一躬,温文尔雅,十分得体。

姜寻和姜赵氏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辞行了。

“去吧”,姜寻和姜赵氏笑眼看着女婿,只是眼中控制不住的湿润。

萧祈这个女婿,相貌出众,家世清白。而且没有姨娘,也没有兄弟姐妹。萧家家底丰厚,在梨花镇上口碑向来不错。

这些都让姜寻满意极了。

那日,萧家请婆子上门说亲时,他甚至有些惊讶。

提起姜愿,梨花镇无人不夸她生的貌美。可同时,也无人不在意她身弱,又生在不够吉祥的扎纸铺。

所以,这么多年,来他家提亲的人屈指可数。

当然,最终能让他同意将女儿嫁给萧祈的原因,还是那日婆子离开后,他偷偷起了一卦。

萧祈转身上马,带着接亲队伍和花轿,又朝街东头返去。

百鸟朝凤。

轿子外,唢呐、锣鼓声齐鸣。

抬轿人随着锣鼓声走在雪地上,脚步一深一浅。

没过多久,姜愿就感觉有些头晕目眩,不知不觉就在摇摇晃晃得花轿中睡着了。

直到花轿停在大门外,锣鼓声也停了下来。

“夫人,该下轿了!”

管家再次在花轿旁出声提醒,奈何里面仍旧没有一丝动静,他犹豫地看向正站在花轿外等着夫人下轿的萧祈。

萧祈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突然,他紧张地走到轿前,直接将红帘掀了起来。

只见,新娘子正安静柔弱地倚靠在轿边上,一动不动,红盖头一丝不苟地盖在她的脸上。

梨花镇上的人都知道,扎纸姜家的女子,瘦弱不堪!

管家的呼吸都凝滞了,夫人该不会是……

有那么一瞬间,萧祈也懵了。

但很快,他察觉到姜愿身上仍有均匀细小的起伏,眼神终于柔软下来。

随后,他将手朝姜愿伸去,手指绕过红盖头,在她耳旁的窗框上敲了几下。

咚咚咚!

“姜愿,醒醒……”

姜愿仍旧没有一丝反应。

萧祈转头朝管家喊道:“快去请大夫!”

交代好小厮的管家,回过身来,正想问萧祈接下来该怎么办。

只见,萧祈已经将姜愿稳稳抱出了花轿。

他抱着姜愿跨过火盆,管家连忙喊道红红火火。

又抱着姜愿跨过马鞍,旁人一齐喊道平平安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