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立夏,春天虽然过去了,但仍有人回味春天。
宋佛临窗而立,目光向外,穿过迤逦的楼阁,只见有一处曲江,烟水茫茫,红蕖翠盖,无限景光骀荡。
忽然有一个人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说道:“宋兄,果真是你!”
宋佛回头来,定睛一看,便认出了那人:“原来是殷兄,久违了。”
二人互施一礼,殷平仲道:“去年冬十月得送,今年春三月及第,曲江宴后好久不会了。今日休旬假,你就只一个人吗?”
“是,卧霄楼最宜观景,我闲暇便来消遣一二。”
殷平仲向宋佛上下打量一番:“听闻宋兄蒙上恩遇,授水部员外郎,现是从六品官身,为何宋兄素袍白衣,依然如故呢?”
宋佛垂睑一笑:“我自知人微才劣,本无叨窃之望,策试之后,暂归白鹤山居住,不期一日礼部差人赍榜,叩门相报,方得知忝列科榜。如此蓬蒿之质,得蒙恩遇已属万幸,岂敢复以绫罗裹身,出入炫耀于桃李之场?因此粗麻素衣习为惯常,也是存了一份抱朴守拙之心。”
殷平仲望着面前这位恭谦内敛、进退有度的少年进士,心头涌起一股酸苦。
去年冬十月,大唐例行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各地乡贡进士由各州府举送,于十月二十五日前齐集长安;国子学及崇文、弘文两馆的生徒,亦在十月将应试名册呈报尚书省。待各项手续与礼仪完备,科考便拉开帷幕了。
时人将进士登科比作“登龙门”,可谓贴切之极。当今二圣秉持唯才是举之制,朝中宰相和内外要职,十有**由进士出身者担任,进士科遂成为大众进取之道路。万千举子负笈担簦,栉风沐露,赴往长安应试,或怀报国之心,或抱鸿鹄之志,或期事君荣亲,或望封妻荫子,最终金榜题名者,不过寥寥数十人而已。
今年春三月,礼部方迟迟放榜,原因是试题较难而佼佼者众多,考官们酌衡良久,才定下三甲。除甲科之外,另有三十人登科,殷平仲和宋佛,便是其中一员。
礼部放榜以后,他们这些新科进士一起拜谢座主、参谒宰相,再经过吏部的“关试”,等待被吏部量才授职,一遭下来,也算结识得七七八八了。
关试结束,众士子醵钱在曲江池举办宴会,称为“关宴”。
关宴,是新科进士宴会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宴会,包括曲江宴会、曲江泛舟、杏园探花、寺塔题名等活动,总名为“曲江大会”。
曲江在长安的东南角,原本是一个天然湖泊,因为南北长而东西短,西岸弯曲,所以叫“曲江”。曲江占地十二顷,两岸尽是贵宅宦舍、梵刹琳宫,其南有紫云楼、芙蓉园,其西有杏园、慈恩寺,实在是一处游览佳胜之地。
曲江宴一开始是为慰藉下第举人设办的,后来逐渐为及第进士所侵占,世间总是如此,得意压倒失意。曲江宴上,不但有及第进士和诸科举人,还有朝官达贵、教坊女妓,偶尔皇帝也会驾到,而且商贩货奇,公卿捉婿,长安为之半空,这一番热闹,自不待言。
曲江宴次日就是杏园宴,杏园宴的主要节目是探花。
所谓探花,是在新科进士中推选两名英俊少年,称为“两街探花使”,让这俩人骑马巡游长安名园,折采春日名花,特别要采到牡丹最好。如果别人采到品类更贵、颜色更美的牡丹回来,探花使就要受罚,人人灌他一杯酒,饮完之后,还要题满一整面墙的咏花诗。
当时他们欢饮达旦,天蒙蒙亮,就推选出了一名探花使——为何只有一名?原因是这探花使无比俊俏,同科进士自惭形秽,皆不欲与之相争,故此,两街探花使变成了独独一名的探花郎。
探花郎打马出去探花,众人等待他归来开宴,没想到他一去不复返,后来才得悉,探花郎竟是探进太平公主的牡丹苑去了!
消息一传开来,人人色变,时值新科进士游宴集会,长安有名的园林特为开放,令探花郎有遍游名园、遍采名花的机会,宋佛怎么好死不死,偏偏探进了公主那从不开放的牡丹苑?
当时殷平仲也真心实意为这位同年捏过一把冷汗,宋佛是寒门士子,今年才来长安,他不知公主的脾气,难道他们这些本地宦族之子也不知道?公主爱花如命,绝不容人攀折,为了那些牡丹花,不止闹过一遭两遭了。这一回啊,宋佛不死也要脱层皮了!
万万没料到,宋佛偷了公主的花,不但没有死,相反,他采来了国朝最动人的名花——这花不是绛纱笼玉,而是双圣的掌中之爱,膝下之宠——宋佛,得到了太平公主的青睐。
这一番峰回路转,真可说是“蟠空曲路迷仙仗,攀尽瑶梯才到上”。
宋佛的好运还不止于此。
大唐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
常科,顾名思义,乃是较为通常的考试科目,常科中最主要的,是进士和明经两科。进士和明经,看似是平行并列的关系,事实上两者地位截然不同。明经科以记诵为主,背得下大小经义,就能登第;进士科除了经文,还考诗赋和策论,既要才高学博,又要情深品洁。故此,进士科较之明经科考取难度大,录取人数少。倚马千言的进士与死嚼书本的明经,在世人心中判若云泥。
制科,为招揽才能特殊之人,其科目包罗万象,有德行、经史、文词、算数、军事、政理、吏干、将谋、王霸、阴阳等一百多种,随朝廷需要而设,招考人数不定,招考时间不定。应试者须由大臣保荐,先参加阁试,再参加殿试,过程非常严苛,应试者也少,通过者更少,故而制科出身,其荣耀又加倍于进士及第。
宋佛本已是新科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谁知又逢上皇帝突发奇想,颁布了一道“禹平水土,稷降播种,民乐其有生”的制举诏。
按惯例,制举诏若上半年下达,举子到京时间和考试时间多设在下半年,因各地长官访察人才,写表推荐上报朝廷,这些都需要时日,偏偏皇帝听说今年人才济济,趁着士子们尚未离开长安,赶忙就安排了考试,近期一场,下半年一场,既是免去士子来回奔走之苦,又给各地搜择人才空出了宽限。
之后,中书门下奉诏设置治水科目,拟定考试时间、地点和人数,紧锣密鼓地部署这一场特殊的考试。
制举科考,但凡有大臣保荐,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试。这难吗?也不难。这易吗?也不易。
殷平仲这些士子,为了应试制科,各自携着得意之作去干谒公卿,希冀受到他们的赏识,从而向主考官保荐自己,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劳心劳力奔走八方,一直到期限之前,也只有四十余人得到机会,可宋佛呢?
他受到公主的保荐,从容地应诏赴试,发表一番水利与农事相表里的见解,同时结合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交通等分析,以一段“天下之水随处有利害,必害去而利乃兴。东南水多而收水之利,西北水少而受水之害,非但地势使然,亦人事之未至也。古人所书,旧史往牒,皆有成法,皆可施行,然而,时势互殊,情形各异,拘乎旧而水不治,离乎古而水亦不治,是故,朝廷所欲疏瀹而利导之者,其必先于水部司事加之意矣”博得了皇帝的称许,赴试者四十余人,仅他一人中举。
宋佛先是常举及第,后又制举及第,三分才能,六分机遇,一分贵人相助,时也运也命也数也,怎么叫人不羡慕嫉妒?
更何况最后一场试,是皇帝亲自临殿主考,登科者可视为天子门生,宋佛之荣宠崇耀,难以想象!
过不多久,宋佛被授予水部员外郎,从六品,任职于尚书省工部下辖的水部司,主管水运水利等大小事宜。对比同科进士不是从九品就是流外官,可谓破格优待了。遑论还有一堆等第靠后的进士,需要在长安沉埋三六九年,守选复铨选,才有机会得到吏部腾出的空位子呢。
哼,不过是脸子长得好些罢了。九品官殷平仲恨恨地想。
宋佛长着莲花瓣一样的脸,饱满利落,非常工整,穿一袭略旧的白色襕衫,举止也很自得,宛如山中高士、画中散仙。那双乌黑的眼睛,下佝的鼻尖,以及说话时,淡红的嘴唇一张一翕的神情,无不透着宽柔平和,让人一见之下便油然生出亲近之感。
他一开始也是因外貌对宋佛另眼相看的,得知宋佛利用外貌获取了便利,这怎么能叫人不动气!
“殷兄可要与我一道观景?”
宋佛笑吟吟的邀请把殷平仲离远的思绪拽了回来,他的怒气又激起了几丈高,把袖子使劲一摔,说道:“免了,宋兄自娱自乐吧!我还有两件要紧的公事未办,恕不奉陪了!”暗地里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出些成绩来,抢着三步并作两步,竟自下楼去了。
“殷兄再会,我不送你了。”宋佛躬身再起来时,脸上的笑一下就无影无踪了。
但凡殷平仲到工部访察一二,便能知晓,宋佛为人柔和,行事却不迟滞不寡断,样样都做得很精到——可惜这一点,唯有宋佛的工部同僚方可了解了。
人们关心他的脸子,多过关心他自身的本领。
宋佛往桌上拿了一柄折扇,折将起来,扇头落在掌心里,“啪”的打了一响。他对于自己“根柢微薄,献媚求荣”的传言,并非全不在意,不过在意的是另一层面——公主保荐他之后,便再未召见,莫不是已经将他抛忘在脑后了?
他目光复又投往曲江景色,一丝惆怅无法遏止地升上心际。
“宋施主!宋施主!”
正这时,又一个小沙弥匆匆奔上楼来,双手撑住膝盖,一阵一阵地喘着气道:“可算找到您了……”
宋佛闻声转身,略一惊怔:“这是怎么了?”
小沙弥喘得说不出话来,宋佛觉得好笑,将小沙弥扶到凳子上,斟了一碗茶,送到他面前:“小师父歇口气。”
小沙弥两手捧了茶碗,咕嘟嘟几声,把水一口气喝干,缓过来好些,才在怀里掏出一封泥金帖子,恭恭敬敬的呈给宋佛:“有……有贵人请帖……方丈吩咐……请宋施主即刻过目!”
宋佛是外乡士子,登科后寓居大圣寺,临近官署,便于办公。他愣了一愣,拿过帖子也不看,随手放在桌子上,旋即哑然失笑:“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儿呢,早与方丈说过,收到帖子,不必回我,权当香火焚了便是。本来借住寺中给你们增添麻烦,已是十二万分抱歉,还要劳累小师父跑这一程子路……”
他以为又是哪位王公大臣约见邀会,想将他这个朝廷新贵收为女婿,不料话还没说完,小沙弥就把他打断了:“不一样!不一样!是公主殿下!她专人送了一封帖子过来,请宋施主明日下值后,到上林苑一叙!”
发现一个好巧的事情,根据情节数日期的时候,四月初一是昭阳生日,三天后劳动节就是小跛子春朝的情节,春朝事情过去,春天尽了,到了立夏,恰恰就是宋佛(莲花郎君)的情节!真的好巧啊啊啊啊啊(尖叫着跑来跑去)
旬假,就是上十天班休息一天,这天叫旬假,我看很多小说都叫休沐,所以提一嘴。
让我们引用一下森林鹿《唐朝定居指南》这本书里对“休沐”和“旬假”的解释:其实从先秦时代起,在上流社会当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周礼》《仪礼》《礼记》记载为代表的士人价值观和理想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要求大家勤洗浴、讲卫生。一个受人尊敬的士人,在奉养父母、接待客人的时候,都应该提供能让他们三天洗头一次、五天洗澡一次的生活条件。而这个士人自己,也应该每五天洗浴一次,为此汉代的朝廷特意把官员们每上班五天可以休一天的假称为“休沐”,意思约等于“给你们时间都滚回去把自己拾掇干净再来上班,别熏死人”。到了唐朝,这个假期延长到每十天休一天,也被称为“旬假”。
但是我们文里人肯定会天天洗澡没有异味的!
以及,制举科目非常五花八门而且名字奇长奇美,甚至有些意思的一样只是换了个名字,要是写全称有水字数之嫌疑……所以我往简略里写了哈,切莫考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莲初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