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暗刃藏锋朝堂沸,同心守业烽烟平
霜降后的第三日,侯府书房里的鎏金香炉升起袅袅青烟,苏清欢倚在窗边的软榻上,指尖摩挲着一封刚从北疆送来的密信。信纸上的字迹被寒风吹得有些模糊,却仍能辨出萧彻那熟悉的笔锋——“北狄探子已肃清,鹰愁峡暗道封死,落鹰崖补给线加固,唯粮草将尽,盼侯府速调三千石赈灾余粮支援。”
“夫人,户部又送来催缴文书了。”管家匆匆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叠盖着红印的纸张,神色凝重,“说是侯府去年江南庄子的军粮‘账目不清’,要我们三日内补缴五千两银子,否则就要查封侯府在城南的绸缎庄。”
苏清欢放下信纸,指尖轻轻敲了敲窗沿。她记得三日前太子妃曾悄悄递话,说户部新上任的侍郎赵德顺背后站着吏部尚书刘成残党,如今见萧彻带兵去了北疆,便想拿侯府开刀,一来报复去年军饷核查的旧账,二来试探侯府是否还有余力庇护江南旧部。
“他们倒是会挑时候。”苏清欢冷笑一声,“萧彻前脚刚走,后脚就逼上门来。管家,你去回话,就说侯府江南庄子的军粮账目去年已由东宫御史核对无误,若有疑问,让他们直接去问太子殿下。至于那五千两银子——”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告诉他们,侯府的绸缎庄是陛下亲赐的产业,若要查封,先去东宫讨个旨意。”
管家领命而去,苏清欢却起身走到书案前,从抽屉里取出一本泛黄的账册。这是父亲生前留下的“暗账”,里头详细记录着侯府历年资助江南寒门学子、暗中接济边关将士的开支。她翻到最后一页,见上面写着:“今岁江南大旱,米价腾贵,当拨银三千两购粮,由林文彦暗中散于灾民。——苏振邦”。
“父亲啊父亲。”苏清欢轻声呢喃,“如今侯府亦有难,不知您留下的这些‘私房钱’,能否解燃眉之急。”
正思索间,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春桃跑进来禀报道:“夫人,不好了!城南绸缎庄前聚集了一群闹事的人,说是侯府克扣工钱,要砸了店铺!”
苏清欢霍然起身:“可有人受伤?”
“暂无,但那些人打着‘侯府欺民’的旗号,引了不少百姓围观。”春桃急道,“管家已带家丁赶去维持秩序,但……但那领头的似乎是户部的人指使的!”
苏清欢眼神一凛,抓起披风便往外走:“备马车,我要亲自去城南。”
城南绸缎庄前,数十个身着粗布短衫的百姓正围在门口,几个壮汉举着“侯府克扣工钱”的木牌,高声叫嚷着。店铺里的伙计们缩在柜台后,脸色煞白。苏清欢的马车刚停在街角,便有眼尖的百姓瞧见了,顿时有人喊道:“侯夫人来了!侯夫人来了!”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那几个领头的壮汉对视一眼,反而更起劲地喊道:“侯府仗势欺人!我们辛辛苦苦做活,工钱却克扣大半!今日定要侯夫人给我们个说法!”
苏清欢掀开马车帘子,缓步走到人群前。她今日穿着一身素色织锦襦裙,发间只簪了一支白玉兰簪,看起来温婉柔和,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她扫了一眼那几个领头的壮汉,淡淡开口:“诸位乡亲,我是侯府的苏清欢。今日既来了,定会给你们一个公道。只是——” 她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人群后方,“有些人打着百姓的旗号闹事,究竟是替百姓伸冤,还是别有用心?”
人群中顿时安静了几分。那几个壮汉脸色微变,其中一个秃顶的中年男人壮着胆子喊道:“侯夫人,我们可没别的意思!就是侯府的绸缎庄克扣工钱,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
苏清欢走上前两步,目光直视那中年男人:“你叫什么名字?在绸缎庄做工多久了?”
中年男人结结巴巴道:“我、我叫王大牛,在绸缎庄做了三年了。”
“王大牛?” 苏清欢转头看向身后的管家,“去查查,王大牛可是绸缎庄的伙计?”
管家连忙点头,跑到绸缎庄里头问了一圈,很快跑回来禀报道:“小主,绸缎庄里根本没有叫王大牛的伙计!这人是三天前才在城南茶馆里出现的,据说给了他二两银子,让他来闹事!”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哗然。那王大牛脸色煞白,转身就要跑,却被苏清欢身边的家丁一把抓住:“夫人,抓住一个!”
苏清欢冷笑一声:“诸位乡亲,这闹事的人根本不是绸缎庄的伙计,而是被人收买来抹黑侯府的!我侯府自先父起,便最重百姓生计。这绸缎庄的工钱,每月十五准时发放,从未有过克扣。倒是有人想借百姓之名,行打压侯府之实!”
她转头看向那几个壮汉,目光如炬:“你们是何人指使?若不说出实话,今日便在京城百姓面前说个明白!”
那几个壮汉见事情败露,顿时慌了神。其中一个瘦子噗通跪地:“夫人饶命!是、是户部的赵大人让我们来的!他说只要闹起来,侯府的绸缎庄就会被查封,到时候……”
“住口!” 苏清欢厉声喝止,“带他们去东宫!” 说着,她转头对围观的百姓拱手行礼,“诸位乡亲,今日之事,是我侯府考虑不周,让诸位受了惊吓。明日侯府将在城南广场设粥棚,凡受灾的百姓皆可前来领取热粥。至于这闹事之人,我定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百姓们纷纷点头,有人喊道:“侯夫人放心!我们都知道侯府是好人!”“侯夫人,我们信您!”
苏清欢安抚好百姓后,立刻带人押着那几个闹事者赶往东宫。东宫正殿内,太子李承澜听闻消息后,眉头紧皱:“赵德顺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当真以为侯府好欺负?”
苏清欢将事情经过详细禀报后,又说道:“殿下,臣妇以为,这背后定是刘成残党在搞鬼。如今萧彻在北疆,侯府孤立无援,他们便想借此机会打压侯府,甚至……” 她顿了顿,“动摇陛下对侯府的信任。”
太子妃李氏在一旁点头:“清欢说得不错。赵德顺不过是颗棋子,真正要对付侯府的,是那些不甘心失败的人。”
太子沉思片刻,说道:“本宫这就去见陛下,将此事禀明。清欢,你先回府,本宫会让禁军暗中保护侯府,绝不会再让那些小人得逞。”
离开东宫后,苏清欢回到侯府,立刻召集了管家和账房先生,商议如何应对眼下的危机。她说道:“户部催缴银子一事,暂且拖着。那三千两银子,就从父亲留下的‘暗账’里出。至于绸缎庄的生意,要加强守卫,绝不能再让人闹事。”
管家点头:“小主放心,我这就去安排。只是……北疆的粮草支援,侯府当真要调三千石赈灾余粮吗?如今京城的粮价也有些波动,若调出太多,恐怕会影响府中的生计。”
苏清欢目光坚定:“父亲生前最重家国大义。如今萧彻在北疆浴血奋战,侯府怎能坐视不管?三千石粮草,必须调。至于府中的生计,我们再从其他产业里挪一挪。”
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萧彻的亲信阿七匆匆跑进来,抱拳行礼:“小主,殿下!侯爷有信!说是北狄残部欲联合西境马贼,欲偷袭我军粮道,侯爷请小主速派可靠之人,带五百精锐家将前去支援!”
苏清欢与管家对视一眼,立刻说道:“备马,我亲自去选家将!管家,你立刻去库房,挑选三千石最好的赈灾余粮,务必在三日内运往北疆!”
阿七迟疑道:“小主,您亲自去?北境如今可不太平……”
苏清欢笑了笑:“我侯府的家将,我信得过。况且,萧彻在前线浴血奋战,我怎能让他分心?” 说着,她转头看向管家,“管家,此事要快,更要保密。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侯府的粮草支援。”
三日后,侯府的五百精锐家将护送着三千石粮草,悄悄出了京城,朝着北疆方向疾驰而去。与此同时,东宫也传来了好消息——陛下得知侯府主动支援北疆粮草后,龙颜大悦,不仅驳回了户部的催缴文书,还赏赐了侯府黄金千两,以彰其功。
“夫人,这下可算是度过危机了。”管家满脸喜色地走进书房,手里捧着陛下的赏赐诏书。
苏清欢却并未放松警惕:“这只是暂时的。赵德顺背后的势力不会轻易罢休,萧彻在北疆也还有硬仗要打。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春桃跑进来禀报道:“夫人,殿下回府了!”
苏清欢连忙起身,走出书房。只见萧彻一身戎装,虽风尘仆仆,却精神抖擞地走进来。他见到苏清欢,眼中闪过一丝温柔:“清欢,我回来了。”
苏清欢快步迎上去,轻轻拉住他的手:“萧彻,你平安回来就好。北疆战事如何?”
萧彻将她拥入怀中,轻声道:“放心,有你在后方支持,我定能凯旋。北狄残部已被击退,粮道也保住了。只是……” 他顿了顿,“陛下说,侯府此次立下大功,要我们年后进宫受赏。”
苏清欢笑道:“这是应该的。萧彻,只要你平安,便是侯府最大的福气。”
夕阳下,侯府的朱红大门敞开着,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苏清欢与萧彻站在门口,望着远处的京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坚定。他们知道,未来的路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夫妻同心,侯府的荣耀与家国的安宁,必将如这夕阳一般,温暖而明亮,永远传承下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