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宫内设了一尊小小的佛堂。通常申时一到,皇后便会在小佛堂念她那些永远也念不完的经,但今日有客进宫,她不得不强打起精神,随皇帝一起去迎那据说“流落民间”的皇子。
她在看到那孩子的第一面就觉得不可能是他,但皇帝已经开始泣泪,摆明是要坐实这个孩子民间皇子的身份,她也只得跟着应景的开始哭,仿佛这孩子是从她自己肚子里爬出来似的。
“好孩子,叫父皇看看你。”
皇帝拉着那瑟缩不安、两只贼眼滴溜溜乱转的胖孩子,不知道咋想什么,一时涕泪涟涟。
“若早些叫父皇知道……”
那孩子紧攥着被当成信物的玉坠,神色尴尬,甚至有些像……在心虚。
皇后笑了笑。她其实不很在乎这孩子是真是假,但她还是上前,温柔地牵住了那孩子白胖的手,口中道:“孩子,你流落在外这些年,受苦了。”
太子的车驾驶上宫道。
孟不觉端坐另一端,看易真接过窗口递进的短笺,面上笑意浅浅:“哦?本宫多了个弟弟?怎都没人报与本宫知晓。”
侍人讷讷不言。
易真没等到回答,托腮道:“这可怎么好?本宫礼物未备,怎好去见兄弟?”
他嘴上说着不好意思,车马还是辘辘地前行着。一直到东宫门口,太子方才下车,示意东宫侍人将侍卫们携带的琳琅小物接过来。
“随我来罢。”
他冲孟不觉点点头,又向来迎接自己的女官道:“前些时日那尊金佛可还在?”
“收在库房里呢。”
这个年纪不大的女官脆生生道。
“殿下要将此物送给新来的三殿下么?”
“嗯。金银之物不易出错,先按这个准备。”
易真说。
“这些,绣扇香囊送去凤仪宫,琉璃珠串和书画带去给五弟,偶人送到三妹宫里,这些小衣服一并送去给她。”
他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向宫内,还没忘了示意孟不觉跟上:“此处为广平门,附近东西巷是宫女、侍人和当值宫卫的居所;中朝有一殿名照心,西侧承恩门通往宫内,平素有营卫看守。再往后有长观、长慎、长思三宫和一处花园,是孤现在住的地方。你在上京无田宅,不若先去西巷暂住,待孤晚间回来再做安排……”
“不。殿下,不必安排。我不想出宫,我觉得就住这里挺好的。”
孟不觉连忙打断。
“殿下,其实不给我官职也可以。我就当个侍卫……”
“知道宫里的侍卫都是什么人么?”
易真瞥他一眼,似笑非笑。
“还是好好当宫外的侍卫罢。”
孟不觉被他笑得神魂颠倒,人走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猛一拍大腿:对啊,宫里的侍卫都是什么人?
那都是阉人啊!
他才不要当阉人!
本朝自称承水德,故尚玄色。易真去内殿换了衣裳,一身绣龙描凤的玄衣,腰间金玉带、双鱼佩,衣上绣纹流光溢彩、栩栩如生;头上戴了风帽,帽缨上坠脚青珠颜色浓丽,越发显得他肤若敷粉、眉目清逸。
孟不觉被东宫侍人领着去看自己房间,抬眼遥遥一顾,正见太子车仗出门,不由叹道:“殿下真天人也。”
“殿下就是天人,来救世间苦厄的。”
引领他的侍人瞥他一眼,不无骄傲地说道。
“殿下生而不凡。”
他们穿过长长的走廊,经过数道宫墙,最终在一排低矮房屋前停下。东宫各处花木繁密,他所在的小屋外也栽着很好的芍药,屋中被褥用具齐全,床边架上还放着一整套衣物、一柄和那些侍卫同样制式的剑——或许是发现他并不阔绰,太子连武器都给他配备齐全了。
他于是去屏风后试衣。
外袍、中衣、腰带,一件件褪下。靴子换上房中新准备的,然后是中衣,最后是外袍,系上银带,配好蹀躞,长剑悬在腰侧。
太子的手抚上腰间。
他的腰间自然没有佩剑。不过他贵为太子,身上挂的哪怕只是配件儿,也都是民间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他把自己腰间的双鱼佩解下来,亲自为新找回来的弟弟佩戴上,言语款款温柔:“三弟初进京城,缺了什么、有什么想玩想看的,便同孤说。”
假的。易氏皇族无论男女,左耳垂上都会有一颗红痣,而这位“三皇子”耳朵上什么都没有,干净得像个笑话。
但也确实是真的。
太子温柔地替弟弟理好衣摆,纤长眼睫垂下,遮住了那双琉璃般通透的浅色眼睛。
只要皇帝需要,哪怕是只狸奴,他也得恭恭敬敬喊一声“三弟”。
新来的三弟不认识他,与他对视时愣了一下,随后目光就成了拔丝糖,即便短暂移开,也很藕断丝连,片刻后就会回到他的方向。
皇帝倒是又问了他几个问题,他也老样子应付过去,便依礼告退了。
出了宫门,他问:“查到没有?孟郎本在城西营生,为何那几日却在东市?”
“听说是不堪谢家郎君骚扰,于是搬了家。约莫半年前,谢家七郎路过市集,见一女子当垆卖酒,姿容清丽,就动了点念头……女子不愿,呼喊间被孟郎君听见了,他当时正在店中沽酒,便从筷子筒拾了支筷子。筷子就这样,弹起来,飞过去,扎穿了谢小郎君□□坐骑的眼睛。”
“好俊的功夫。”
“那可是匹值千金的好马!谢小郎君差点气疯,放言要打死他,谢家护卫便去追他。谢小郎君回去换马,等马换完再到郊外一瞧,自家人倒了一地,孟不觉却不见了。自那之后,谢小郎君就没再纠缠卖酒女子,改去纠缠孟郎了……也算是好事罢?毕竟谢小郎君打不过他,想纠缠他,只能花钱买他的草鞋。”
易真咳嗽几声,默然不语。
他慢慢回想孟不觉的长相:乌黑微卷的长发,有些孩子气的鹅蛋脸,眉目浓艳有神,鼻子嘴巴却生得有些钝和柔润,眼波流转间,左眼角下一颗朱砂痣灼灼,当真是未语先笑、虽嗔有情——色若刮骨刀,诚不我欺。
他忽然道:“他耳朵上带着的那个碧玉坠子,也是谢家郎君送的?”
“这……属下不知晓。”
“玉,君子之石,不适合他。我记得库里有一对绿宝石的攒金坠子,还有‘痴’剑、‘明’剑,放着也无甚作用,送他罢。”
——“痴”和“明”是前朝流传下的一对名剑,“痴”长“明”短,据传吹毛断发、滴血不沾,是对极锋锐的神兵。
侍卫道:“殿下对他未免太好了点。”
“是吗?我不过很好奇他的本事。”太子移开眼。“给他准备一身好衣裳。我要去谢家,带着他一起。”
这个三弟出现得蹊跷,孟不觉的态度也黏糊得有些诡异。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关联?他倒要看看是谢家故意,还是孟不觉有鬼,亦或执棋者另有其人。
侍卫道:“殿下放心。属下已转告家令,请之做好安置了。”
易真点点头,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车仗回到东宫,易真下了车,站在广平门前思索了会,道:“孟郎君住得远么?”
孟郎君住的并不远,走路两刻钟就能到。于是太子挥退扈从,只带了两名侍人,三个人溜溜哒哒,顺着小路往西巷去。
孟不觉正坐在屋顶上,百无聊赖地拈着草叶吹乡野小曲。吹着吹着,眼前忽然一亮,原是玉人似的太子殿下敛袖站在路头,正含笑仰首望着自己。
孟不觉连忙跃下屋顶,跑到易真面前站定:“殿下怎么来了?”
“来者是客,岂有把客人丢下、主人不做陪的道理。”
易真笑意温雅,目光落在孟不觉新换的金耳珰上,笑意不觉更真切了几分。
他温言道:“早先就想问,你一个男孩儿,缘何也打了耳洞。”
“西门关外有个部族叫伏盈氏,他们的男女都打耳洞。边民与伏盈氏往来密切,也学这个习性,所以我有点钱后也给自己打了一个。”
孟不觉笑嘻嘻地甩头。
“怎么样?好看吗?”
自然是好看的。他是个浓丽美艳的少年,愈是穿金戴翠、奢华装裹,就愈显得光彩夺目、美貌摄人。
易真用欣赏的眼光打量过他身上的天青衣衫、银带玉扣,以及一长一短叠在腰侧的两道剑鞘,道:“鲜亮颜色很衬你。”
他们沿着小路慢慢向前,往后方花园走过去。
孟不觉笑道:“还要多谢殿下赐衣。”
“除却阿堵物,本宫也无甚赠人之物。”易真道。“你若是通文墨,本宫倒能给你在朝中弄些小小的官职;偏偏你是武人。”
“哈哈!可惜也不可惜。我虽做不出锦绣文章,读不透道典佛经,但也懂几个字、算得出账,够用了。”
“够用?仅够用可不行啊。”
“人就这么多精气,用在这样上多,用在那样上的就少。我文不精,好在武尚可,保命绰绰有余。”
“哦?那你的武艺比我的侍卫如何?”
“没有试过。殿下想看,我可以打一场。”
“改日罢。今日太迟,先吃饭。”
他们一同跨进长思宫,宫人已经在水榭布好小桌,每人四样菜一份羹,并四盘做得很精巧的点心。
孟不觉粗略一看,发现自己桌上的菜大部分带荤,点心倒是素的,但用油炸过,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再看看太子那头,饭是没有的,只一盏翠绿的羹,点心是蒸的小花糕,菜亦是少少的,没什么油水,好一个餐风饮露的仙人。
易真端坐席上,留意到他打量的目光,冲他微微一笑,道:“私下宴请,不便铺张,还请见谅。”
“……你吃这么点,不会饿么?”
“少食多餐,自然不饿。”
“嗐。富家翁。”
“哦?你不喜欢富家翁?”
“我不是富家翁时,自然讨厌富家翁。要等我成了富人,自然就喜欢了。”
孟不觉眼波流转,言笑晏晏。
“至于殿下,殿下是殿下,殿下不是富家翁,也不是别的什么任何人。我与殿下一见如故,无论殿下是什么身份,我都喜欢。”
“感激不尽。”
易真并不是多言的人,两人一轮话说完,水榭中便沉默下来,除却呼吸声,只剩下了碗筷杯碟偶尔碰撞的轻微声响。
饭饱酒不足,宫人来撤了碗碟、换上茶水茶点,易真方才慢悠悠道:“既然如此,给你一个做富家翁的机会。本宫明日打算去一趟谢府,届时,烦请孟郎配好剑随我同去。”
见色起意,但是事业心比色心更重一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2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