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围人的见证下,姜沅展开了一场亲切而友好(确信)的教育。
在这个年代,大家都习惯性的从河流中取生水直接喝,一条河流往往承担着普通人洗衣做饭、灌溉土地、牲畜饮用等重任。
而河流是流动的活水,大家一般默认活水就是干净的、不需要额外加工就能饮用,但实际上很多病都和他们喝生水的习惯有关。
一是没有喝开水的意识,二是因为柴火并不便宜,一生勤俭节约了他们自然是能省则省。
可是也有许多诸如今天这类的情况,上游的人浆洗衣物、将排泄物等扔入河中,被污染过的水流流入下游,恰巧此时下游的居民正在取水——
这就提高了生病的风险。
姜沅知道仅凭自己口述,肯定无法彻底贯彻落实将水烧开饮用的习惯,所以她并没有苛责孩子,而是以极其浅显的道理告知他们不要在水中排泄。
孩子们虽然懵懵懂懂,却也知道眼前人是他们的少寨主,是救了寨子的大功臣,加上父母耳提面命,自然将她的话记到了心里。
姜沅知道卫生知识普及迫在眉睫,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将此事记在心里,准备回去之后立马开始宣传。
这一趟走下来收获颇丰,因为她一直都是喝开水的关系,差点没注意到百姓们的生活习惯,这也是有灯下黑的原因在里面。
告别了这群浆洗衣物的百姓,姜沅也对这条河的源头有了兴趣,她和殷采薇顺着河流而上,终于找到了河水的源头。
所有的河流都有发源地,这片土地上奔腾着两条大河,贯穿了整个宁朝。
闵州的河流都来源于岷江,这条河流横跨七个州府,细小的分支无数,而到了天奉县一段,又分出四五条支干,其中一条成为了李村外面的天然护城河。
从护城河又分出一条支流,就是姜沅看到的这条河流。
这条支流在上游形成了一处天然水坝。
从姜沅的视角往上望去,布满青苔的石壁上悬挂着一条飞流的瀑布,湍急的水流经过堤坝而变得平缓。
见她目光一瞬不瞬盯着这条瀑布,殷采薇主动解释道:“上面是三青江,三青江流经整个天奉县,上面正是它分出的一条河流,顺着瀑布而下,就是方才百姓们浆洗衣物的小青龙河。”
青龙寨也是因为小青龙河而得名。
她绘制的地图上自然有三青江,指示地图是平面的,绘制其上的山川湖海,不自己一步步走过,如何知晓它们真正的模样?
殷采薇知道姜沅出来走这一趟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民生,更是为了勘察地理环境,她没有说什么无用的风景典故,而是直白点出对方最关心的东西。
果然,姜沅点点头道:“三青江既然能称之为江,想必水流十分庞大。小青龙河的水位很低,三青江的水位高,这处山壁应当是天然形成的水坝。”
三青江历史悠久,沉积的泥沙被不断加固,由此形成了这一道“瀑布”。
殷采薇读过很多书,她本就是爱读书之人,只是相较于韩昭摁着她头让她学的四书五经,更喜欢各种“杂书”。
其中就包括宁朝的地理志。
只是她虽然读过不少书,对许多东西仍然一知半解。
姜沅仅凭肉眼观察就能将这处瀑布的情况猜个七七八八,着实超乎她的意料。
殷采薇学着她的样子往上面望去:“阿沅有什么想法?”
姜沅并没有卖关子:“我想在此处安装一架水车。”
这里的水流量如此之大,若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
不不不,虽然水流落差大,但还没有到能转化为电能的地步。
况且想要产生“电”,必须要有铜和橡胶,这些东西都还没影。
步子不能跨太大,姜沅将一闪而过的念头放下,转而道:“以水车的运行带动石磨等工具,应当能节省不少的人工。”
不一定非要在这里建水车,只要是河流流动的地方,都能建。
殷采薇一怔:“水车?”
她只听说过马车和牛车,水车是什么车?
不过既然以“水”命名,应当和马车、牛车的原理差不多。
从早上出发,到了此时已经是午后,连马都开始啃草地,更何况是人?
姜沅索性在河边坐下,一手拿着准备的烤饼,一手从地上捡了根树枝,在小青龙河旁边的沙地上划起来。
她在地上画了一道圆,又在圆的中间画了一道同心圆,由同心圆往外伸出数根线,形成一个车轮模样的东西。
她边画边道:“像这样,在这些节点上装上水桶,河水流动的时候会自动灌满这些水桶,同时推动轮子转动。”
“在水流的冲刷下,灌满水的水桶会自动往上爬,然后在上面安装水槽,水就会自动灌入水槽……”
姜沅一边说一边将水车的结构拆解开画出来:“制作这种水车也很简单,全部由木头拼接而成,不仅仅是这种带木桶的样式,还有类似这样……”
她将水桶擦去,转而画了阶梯模样的凹槽:“水会积蓄在凹槽中,顺着水轮转动不断运送。”
一开始她的思绪还有些混乱,知识太多有点无从下手,但随着一辆水车在手下成型,姜沅的思路也越发清晰。
她往嘴里塞了两口饼子,暂且缓解一下腹中饥饿,继续写写画画。
蹲在她旁边的殷采薇已经惊呆了,随手将手里的饼搁在旁边,凑在她面前,观察起画出来的名叫“水车”的东西。
这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运行原理也是一看就懂,甚至制作也不需要成本,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木匠的技术。
——可是做这玩意儿需要什么技术?
村子里的那些老木匠——比如张伯——只看一眼就能将图纸解析出来,很快就能做出一架水车。
水车能将低处的水送往高处,大大缓解了灌溉问题。
不仅如此,就如方才姜沅所说,用水车的运行来代替人工,在旁边绑上石磨,就是一座天然的磨坊。
水车可大可小,大的用于田地灌溉,小的将水运送到家里,也免去了挑水的麻烦。
聪明人往往见微知著,很显然殷采薇不是个蠢人。
她读过不少书,虽然比不上那些名家大儒,但是看过的那些书籍,足以让她瞬间意识到这东西有多大的作用。
同时也让她对发明出这种东西的姜沅刮目相看。
难怪说有的人天生就比旁人聪明呢,如姜沅这种文武双全的人才,合该成为天下之主。
在除夕夜听到姜沅大放厥词的时候殷采薇觉得自己这个妹妹虽然战场上很有天赋,但还是把打天下的事想得太简单,只是嘴上说说,谁不会?
毕竟这玩意儿可不是会杀人就成的——她没有和殷成蹊兄弟三人一样开会,自然也不清楚其他内情——可是今天同她走了这一遭,殷采薇才知道不是姜沅把打天下想得太简单,而是她把姜沅想的太简单。
仅仅是走了一遭就能想出水车这种东西,她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殷采薇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只觉得未来可期。
姜沅丝毫不知她心理活动,讲解已经到了尾声:“……水车能极大节省人工,正式投入使用后势必能提高百姓的生产力。”
她说得极其简单,连旁边当背景板的梁夏也听懂了个七七八八。
只是他此时并没有往深处想,只觉得“生产力”之类的词,听起来就很文化人。
姜沅看着地上画出来的一堆结构图,长舒一口气。
她抬头看向殷采薇:“采薇,这件事需要你去做。”
殷采薇回过神,忙点头应下来:“你放心,我已经将图记了下来,回去便临摹出来叫张伯开始制作水车。”
姜沅点点头:“水车的制作和试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二月开始农耕,咱们要尽量在这个时候将水车投入使用。”
“另外,还有一件事,尽可能叫外面的人晚些发现水车。”
虽然这种东西一看就会,但青龙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极少与外面的人交流,只要对方不主动来青龙寨,就不会发现水车。
嘶,听起来还真是与世隔绝呢。
殷采薇一愣,随即明白过来。
如果姜沅是要做治世之能臣,这种东西公布出去对她只有好处,可是姜沅的目的是打天下。
此时此刻,一切资源都变得十分重要,水车可以传出去,但绝不是现在。
一切技术的公布都是建立在自己有更好的技术的基础上,壮大敌人就是削弱自己,这种蠢事是个人都不会做。
想要共享技术?
可以啊,加入青龙寨吧!
姜沅又不是什么绝世大好人,看看自古以来打天下的大佬哪个不是心黑脸皮厚。
好人?
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三人坐在原地将手里的饼啃完,这才准备回青龙寨。
姜沅用脚抹去地上的图纸,翻身上马:“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
“回去之后组织人手,开启卫生普及,务必要让所有人都注重卫生。”
不要再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了!特别是排!泄!物!
突然出现一个新的词,殷采薇觉得自己脑袋都要转不过来了:“什么?”
这一天下来对她的冲击实在太大,她还沉浸在水车带来的影响中。
姜沅言简意赅:“水里有许多寄生虫,叫他们把水烧开了喝!”
殷采薇:什么虫?哪儿有虫?!
殷采薇不解,殷采薇震撼,殷采薇惊恐。
姜沅:加入青龙寨吧,不要998,不要98!只需要拖家带口全都来,超高生产力带回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多喝开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