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只见春风 > 第12章 京华惊变

第12章 京华惊变

楚王带来的消息在刚刚经历一夜鏖战的众人心头炸响。

“陛下病重昏迷……”宋春生捏着那封密信。

所谓的“陛下”,自然是那位由墨先生扶持上台的“新君”朱翊钧。他的突然倒下令局势瞬间变得无比微妙。高太后残余势力、墨先生集团、朝中观望的各派,乃至他们这个远在边关的同盟,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殿下,信中可提及由谁监国?朝中现状如何?”宋春生强逼自己冷静下来,迅速抓住关键。

楚王面色看着不大好,嘴里吐出一口气,将信递给她:“信是魏阁老秘密遣心腹送来的。信中言,陛下于三日前早朝时突然呕血昏厥,至今未醒。墨先生以‘稳定朝局’为由,已联合司礼监暂时封锁宫禁,内阁政务皆需经其手。魏阁老等人已被变相软禁在内阁值房,动弹不得!”

墨先生这是要趁皇帝昏迷,彻底掌控大权!

“我们必须立刻回京!”楚王斩钉截铁,“宣府之事已了,王绩、孙德海及其党羽即可押解入京受审。但更重要的是,绝不能让朝纲落入此等居心叵测之人手中!”

宋春生点头赞同,但心中忧虑更深:“殿下,我们此时回京,无异于自投罗网。墨先生掌控宫禁与部分京营,我们手中虽有证据,但无兵权,如何与之抗衡?”她看向楚王,“除非殿下能调动宣府边军?”

楚王缓缓摇头,挥手收袖:“边军不可轻动。无圣旨或兵部勘合,擅调边军入京,形同谋反。届时墨先生更可借此大做文章,我等反而成为众矢之的。”他沉吟片刻,“为今之计,需速回京城,联合一切可联合之力,在朝堂之上,与其正面交锋!魏阁老仍在京中周旋,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道理确实如此。京城是政治斗争的中心,最终的胜负,必须在紫禁城内决出。

事不宜迟,楚王立刻下令:

一是,由李长决负责,挑选绝对可靠的兵士,即刻押解王绩、孙德海、漠北商人等一干重犯,以及所有查获的账册、书信、军械等物证,随后启程赴京。

二为,楚王与宋春生则带领少量精锐护卫,轻装简从,快马加鞭,先行赶回京城。

三定,宣府镇军务,暂由楚王指定的一名持重老成的副将代理,严密封锁消息,稳定军心。

“李将军,”楚王看向李长决,面色肃穆,“押解人犯、证据之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本王将此重任托付于你,可能做到?”

李长决单膝跪地,抱拳朗声道:“末将领命!人在证在!纵粉身碎骨,亦必不辱使命!”

楚王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宋春生走到李长决面前,心中千头万绪,最终只化作一句:“李将军,一路……务必小心。”

她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递了过去,“这是上好的金疮药,你的手臂……”

李长决方才与漠北商人搏杀时,左臂被刀风划破,只是简单包扎。

他没想到宋春生观察如此细致,双手接过瓷瓶,如同捧着稀世珍宝:“谢……谢大人!末将皮糙肉厚,不得事!” 他珍重地将瓷瓶收入怀中。

沈自蘅此时也走了过来,她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京城那潭水,怕是比这宣府浑多了。我跟你们一起回去,或许能帮上点忙。” 她看向宋春生,嘴角勾起一抹带着些许玩味的笑,“宋大人,你可欠我好几顿酒了。”

宋春生知她虽言辞轻松,但此去京城凶险万分,她肯同行,便是将性命也系于此事之上。她郑重颔首:“好,待此事了结,我定与你痛饮。”

简单的告别后,楚王、宋春生、沈自蘅以及十余名楚王亲卫,翻身上马,在黎明将至的寒风中,绝尘而去。

李长决站在原地,久久地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见一丝烟尘。他摸了摸怀中的瓷瓶,又紧了紧腰间的佩刀,转身。

“集合!清点人犯物证,半个时辰后,出发!”

马背上,风声呼啸。

宋春生紧握着缰绳,任由寒风如刀割在脸上。

她的心早已飞回了那座皇城。皇帝昏迷,墨先生揽权,魏闻被困……这一切发生的太过巧合,也太过迅速。

无数的疑问在她脑海中盘旋。但她知道,此刻没有时间细细推敲。他们必须尽快赶回京城,在墨先生彻底掌控一切之前,撕开一道口子。

“明玉兄,”并辔而行的楚王忽然开口,打断了她的思绪,“回到京城,你我先去何处?”

宋春生眼目直视前方,声音在风中断续却清晰:“先……设法与魏阁老取得联系。他身处漩涡中心,必知更多内情。然后……或许该去拜访一下,那位一直‘病着’的……苏文书。”

楚王他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骏马奔驰,卷起一路烟尘。

连日策马疾驰,风餐露宿,当楚王与宋春生一行人风尘仆仆抵达京师时,一切似乎都已经发生改变。

城门盘查明显严于往日,守城兵士眼目警惕,对往来人等,尤其是官员模样的,查验得格外仔细,显然是得了严令。

楚王亮出亲王印信,才得以顺利入城。

一入城中。往日熙攘的街市冷清了许多,摊贩的叫卖声有气无力,行人步履匆匆,眼神躲闪。

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巡逻队次明显增多,盔甲鲜明,刀枪出鞘。偶尔有身着黑色劲装的骑士飞驰而过,看其装束,并非京营或兵马司所属,更像是某些权贵的私兵。

“看来,墨先生已将京城经营得铁桶一般。”楚王压低声音。

宋春生微微颔首,轻轻瞥向街角一处墨迹未干的告示,上面以严厉的口吻申饬“妄议朝政、散布谣言者”,落款赫然盖着司礼监和内阁的大印。

“他在制造恐怖,堵住悠悠众口。”她轻声道,心中自觉事情远不及她初始想的那般简单。

他们没有回各自府邸,而是直接前往魏闻的府第。然而,魏府大门紧闭,门前竟有数名陌生面孔的护卫把守。

“王爷,宋大人,”为首的护卫头目认得楚王,上前行礼,“魏阁老奉旨在内阁值守,已有数日未归府了。上头有令,为保阁老家人安全,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奉旨?奉谁的旨?”楚王开口。

那头目垂首:“自然是陛下的旨意。”

皇帝昏迷,何来旨意?这不过是墨先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

楚王与宋春生对视一眼,知道强行闯入并非良策,反而会打草惊蛇。他们只得暂时退去,另寻他法。

“去都察院。”宋春生果断道。

那里是她的大本营,或许能获取一些不同的信息,而且她需要确认苏霖的情况。

都察院的气氛也同样非同寻常。留守的御史、郎中们见到宋春生归来,如同见了主心骨,纷纷围拢上来,却又不敢高声言语,只敢压低声音禀报近日情况。

“大人,您可算回来了!如今京城风声鹤唳,司礼监和那位墨先生的人,时常来‘询问’公务,实则监视我等。”

“魏阁老被困内阁,据说连与外界的书信往来都被截查。”

“昨日,刑部一位郎中只因私下议论了几句陛下病情,便被锦衣卫带走,至今下落不明。”

种种消息,拼凑出一幅墨先生利用皇帝病重、大肆揽权、排除异己的清晰图景。

宋春生安抚了下属几句,便径直走向档案房。苏霖果然还在那里,如同往日一般,安静地整理着卷宗。

“苏霖。”宋春生收袖站定,轻声唤道。

苏霖将头抬起,一转,见到身后的人是宋春生,微微停顿了一下便转变脸上神色,连忙起身行礼:“大人!您回来了!北边一切可还顺利?您清减了许多。”他的眼眸在宋春生带着倦容的脸上流转。

“尚好。”宋春生无声打量着他,歪头瞥了一眼他身后的账册,“京城近日之事,你可有所闻?”

苏霖叹了口气,拢了拢袖子,站定,低声道:“小人略有耳闻。陛下病重,朝局动荡,人人自危。都察院内外,也多了不少陌生眼线……大人,您此时回京,恐已成某些人的眼中钉,务必要万分小心。”

“哦?”宋春生不动声色,跨开步子向前,“依你之见,我等当如何应对?”

苏霖露出思索的神情,谨慎道:“小人愚见,如今敌暗我明,硬碰绝非上策。或可静观其变,暗中联络志同道合之士,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他顿了顿,补充道,“魏阁老虽被困,但内阁之中,未必所有人都甘愿屈从。或许可以从其他几位阁老处寻找突破口?”

宋春生在他面前三步之内站定,深深看了他一眼。这个苏霖,可真有意思。

她不再多问,只淡淡道:“本官知道了。你且安心做事,近日若无必要,少与他人接触。”

“是,小人明白。”苏霖恭敬应下,转过身,重新垂首,继续整理卷宗。

离开档案房,宋春生与楚王在值房内密议。

“苏霖此人,绝不简单。”楚王提袖倾身向前,“他方才所言,看似寻常,实则点明了我们下一步的方向。”

宋春生颔首:“不错。内阁除魏闻外,尚有刘、高两位阁老。刘阁老年迈,向来明哲保身。高阁老则与清流关系密切,或许可以争取。只是我们如何能避开耳目,与他们取得联系?”

正当二人苦思联络之法时,一名楚王安插在宫中的眼线,冒险送来了一份绝密情报。

情报显示,墨先生不仅控制了内阁和宫禁,还在暗中调动京营兵力,将原本驻防城外的一些嫡系部队,以“加强城防”为名,悄悄调入城内关键位置。更令人不安的是,宫中隐约传出消息,墨先生正在加紧寻找什么与“林氏”、“遗孤”有关的物证或人证。

“他在找什么?林氏……莫非是林钰贵妃?”楚王惊疑不定。

林钰贵妃,父亲血书中提及的“林氏遗孤”,苏霖“无意”间提供的林家旧案线索。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被尘封已久的宫廷秘辛。墨先生在这个时候急于寻找与林氏相关的东西,目的何在?是为了彻底坐实现在这位“新君”的身份,还是为了找出真正的太子遗孤,以便李代桃僵,或者永除后患?

“殿下,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也更危急。”宋春生声音低沉,“墨先生恐怕不仅仅是想揽权,他所图甚大,可能涉及皇统根本!”

必须尽快行动!必须在墨先生完成布局、找到他想要的东西之前,打破他的封锁。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声类似鸟鸣的哨音。这是沈自蘅约定的暗号——她有要事禀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绝品小神农

护花狂兵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三国:开局十亿蚂蚁军团,灭匈奴

亿万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