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展的灯光熄灭后,校园回归平静,可南栀的心,却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涟漪不断扩散。
那场关于她“早恋被退学”的往事,像一场无声的瘟疫,在同学之间悄然传播。起初只是窃窃私语,后来演变成社交平台上的匿名攻击。有人在校园墙发帖:“原来她高中就被退学,难怪性格孤僻”“和女生谈恋爱,还敢办展,是不是太明目张胆了?”更有甚者,将她高中时的旧照翻出,配上“心理异常”“需要干预”等标签,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围猎。
江南栀没有删帖,也没有回应。她只是把手机锁进抽屉,把社交账号设为私密,把朋友圈的可见范围调到“仅自己”。
她渐渐被流言压的喘不动气……
她开始回避人群。原本她最爱去的画室,如今成了她最怕踏足的地方。她曾在那里给章小鱼拍摄她作画时的场景,如今却怕每一张照片后都藏着一双审视的眼睛。她不再参加社团例会,不再在食堂与章小鱼同桌,甚至连上课,也刻意选在章小鱼不出现的时间段。
她以为,这样就能保护小鱼,就能让那些流言止于“她一个人”。
可她错了。
流言不会因为她的退缩而停止,反而因为她的沉默,被解读为“心虚”“愧疚”“果然有问题”……
章小鱼察觉到了她的疏远。她开始每天发消息:“今天天气很好,要不要一起去湖边?”“我带了你最爱的抹茶拿铁。”“你拍的那组《光》被选进校摄影展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江南栀一条都没回。
她不是不想回,而是怕。怕自己每一次回应,都会让章小鱼被卷入更深的漩涡。她想起高中时,那个和她相爱的女孩,最终在家庭与舆论的压力下选择分手,远走他乡。她不想章小鱼也走上那条路。
于是,她选择“退却”……
夜色如墨,细雨如针,轻轻扎在城市的皮肤上。
花店门口的琉璃灯在雨雾中晕出一圈昏黄的光晕,像一只不肯闭上的眼睛。章小鱼站在那里,手里攥着一把湿透的伞,脚边是一束早已被雨水打蔫的栀子花。她等了一整夜,从黄昏等到黎明,从希望等到绝望。
她知道江南栀会来。
她相信,哪怕江南栀删了她的微信,拉黑了她的电话,哪怕她连续三天收不到任何回音,她仍相信——江南栀不会真的离开。
可天亮了。
晨光微露,雨势渐歇,花店的卷帘门缓缓升起。章母探出头,看见她时,轻叹一声:“小鱼,别等了,她不会来了。”
章小鱼没动。
她只是望着那扇门,像望着一段被锁死的时光。
直到林晚出现。
她撑着一把深蓝色的伞,脚步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她走到章小鱼面前,递出一个玻璃相框——里面是一枚被精心压制的栀子花标本,花瓣完整,色泽微黄,像一段被封存的记忆。
“这是江南栀托我交给你的。”林晚声音很轻,“她说……花会谢,人会散。”
章小鱼接过相框,指尖冰凉。她低头看着那朵被定格的花,像看着一段被宣告终结的爱情。她没哭,只是将相框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最后一点温度。
她终于明白,江南栀的“退却”,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告别。
可她不信。
她不信爱会如此轻易凋零。
那天起,章小鱼开始画一幅画。
她将那枚栀子花标本,轻轻夹进自己最珍爱的素描本里,放在第一页。从那天起,每晚,她都在灯下画一笔——一笔枝干,一笔叶片,一笔花苞。
她不急,也不停。
有时,她画到凌晨,眼睛酸涩,却仍坚持。她用铅笔勾勒花瓣的脉络,用彩铅渲染花蕊的微光,用橡皮擦出光影的层次。她画的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整株栀子——从根系到枝叶,从花苞到盛放。
她给这幅画取名:《不会凋谢的栀子花》。
她每画一笔,就在心里说一句:“我等你。”
她相信,江南栀的退却,不是不爱,而是伤得太深。她相信,总有一天,那个人会回来,会看见这株花,会明白——有些爱,不会因时间而凋零,反而在沉默中生根。
这幅画,成了她“等待的凭证”。
她将画本锁在抽屉里,从不示人。可每当她感到孤独、迷茫、动摇时,她就会打开它,看着那株逐渐成形的栀子花,像看着自己未曾熄灭的信念。
这幅画,不只是艺术,更是信仰。
它象征着小鱼对爱的坚持——哪怕被推开,哪怕被否定,她仍选择相信。她不信“花会谢,人会散”,她信“花会谢,但根还在;人会散,但心未远”。
她把每一次等待,都画进花瓣里;把每一次思念,都融进枝叶中。这株栀子花,不再是南栀送她的标本,而是她用自己的执念,一点点复活的生命。
它不再依赖季节,不再畏惧风雨。
它,真的不会凋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退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