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的最后一周,空气里弥漫着复习备考的焦灼。
期末考试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连窗外的冬日阳光都显得苍白无力。
林栀坐在教室里,面前摊开的数学公式像一团乱麻。
自从那次“送花事件”后,她把自己缩进了一个坚硬的壳里。她不再上语文课时抬头,不再在走廊停留,甚至不再交需要单独批改的练笔。她用题海武装自己,成绩稳步回升。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那片荒原,从未真正恢复生机。
苏霖雨偶尔还会担忧地看她,但见她一切“正常”,也不再提起那个禁忌的名字。
这天下午,最后一节班会课由陈序来主持,主题是“调整心态,迎接期末”。
陈序走进教室时,林栀正低头默写英语单词,笔尖用力,几乎要戳破纸背。
她感觉到那道熟悉的身影从讲台前走过,心脏条件反射般一缩,但很快被她用更强的意志力压了下去。
“同学们,”陈序的声音响起,一如既往的平稳,驱散了些许教室里的沉闷,“期末很重要,但它不是终点。”
他讲了一些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条理清晰。
然后,他放下手中的教案,目光扫过底下一个个被压力绷紧的年轻面孔。
“我知道,现在你们很多人眼里只有分数和排名,觉得这就是世界的全部。”
他微微停顿,冬日的微光从他身后的窗户照进来,给他轮廓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边,“但我想提醒你们,尤其是在这个容易迷失的阶段,别忘了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思考过的问题。”
林栀捏着笔的手指顿了顿。
“知识,最终应该内化成你们的骨骼和血肉,而不是兑换分数的筹码。”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难得的、穿透浮躁的沉静,“它应该帮你构建更坚固的自我,而不是让你在比较中变得焦虑和破碎。”
教室里很安静,连翻书声都消失了。
陈序的身体稍稍前倾,手撑在讲台边缘,目光似乎变得更加深沉。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斟酌词句。
然后,用一种近乎告诫,又带着深切期望的语气说:
“不要只做那个在泥泞里,仰望星空的追光者。”
“追光者”三个字,像一颗精准无比的子弹,瞬间击穿了林栀所有强装的平静和麻木!
她猛地抬起头,第一次,毫无躲避地,直直地望向讲台上的那个人。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撞击着,不是因为悸动,而是因为一种被彻底看穿、又被猛然点醒的震撼!
她一直以来的痛苦、挣扎、自我审判……她那卑微的、躲在阴影里,将他视为唯一光源的仰望……她那场自导自演、最终狼狈收场的暗恋……一切的一切,原来,都可以被归结为这三个字——
追光者。
一个可怜的,被动的,等待着被照耀、被施舍的……追光者。
陈序仿佛感受到了她那过于直白的目光,他的视线与她在空中短暂交汇。
他的眼神平静无波,没有任何多余的意味,就像在看任何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然后,他移开目光,看向全班,说出了最后一句,也是彻底改变林栀的一句话:
“要努力,成为那个能够自己发光的人。”
——“成为那个能够自己发光的人。”
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林栀的脑海里炸开,一直以来盘踞在她心头的迷雾,被这句话带来的飓风,瞬间吹散!
她看着讲台上那个身影。
他站在那里,从容,笃定,周身仿佛自带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温和却坚定的光芒。
那光芒,来自于他渊博的学识,来自于他清晰的逻辑,来自于他开阔的视野,来自于他独立而完整的精神世界。
她所以为的爱情,那让她辗转反侧、痛彻心扉的所有情绪,在此刻,忽然有了一个全新的、无比清晰的注解——
她痴迷的,从来不是陈序这个人本身。
她痴迷的,是他所代表的那个璀璨、辽阔、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精神天空!
是她自身对成为一个“发光体”的深切渴望!
她只是错误地将对这种生命状态的向往,投射到了这个恰好在她眼前展示了这种状态的、最耀眼的人身上!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爱上了月亮,所以卑微地渴求着月辉的怜爱。
直到此刻,她才恍然大悟,她想要的,根本不是那点冰冷的、遥远的反射光。
她想要的,是亲自燃烧,成为太阳。
班会课在同学们若有所思的安静中结束。陈序率先离开了教室,没有片刻停留。
林栀还坐在座位上,久久没有动弹。苏霖雨碰了碰她:“栀栀,发什么呆呢?走啦!”
林栀缓缓转过头,看向苏霖雨,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但那双曾经盛满了迷茫、痛苦和爱慕的眼睛里,此刻却像是被雨水洗过的夜空,清冷,却异常明亮。
有一种破土而出的、坚定的东西在悄然生长。
这天晚上,她拿出压在最底下的日记本,写下了两段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